小怪兽最近(两岁第一个月)开始喜欢上数数了,从1数到10,每天早上起床穿衣服的时候数几遍,玩着玩着一时兴起又会数几遍,吃饭吃着吃着突然想起来又数几遍。
于是,我趁机读了两本数学启蒙相关的书,一本是《孩子天生会数学》,一本是《妈妈教的数学》。这篇是关于《孩子天生会数学》的。
孩子天生会数学
4岁的孩子应该可以按照大人的示范一直数下去。当孩子数到30或40时,父母就可以让孩子开始玩“猜”的游戏了:“你猜50会落在哪根手指上?”先让孩子猜,然后再数一下来验证。然后再猜:“80会落在哪根手指上呢?”然后再验证……
上面这段话是这本书的译者序言中的一段话(这本书的翻译也是《妈妈教的数学》的作者),我看完之后觉得很震撼,4岁的孩子就可以玩这种找规律的游戏了,而至于会不会玩取决于父母会不会引导。
这本《孩子天生会数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个的游戏方案,包含游戏材料与规划,游戏内容,活动拓展与延伸,该学到的概念和技能以及要点提示。这些游戏主要针对的就是数数以及从数数出发的一些数学概念和技能。
我根据书里各个活动中该学到的概念总结了一下。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数数发展的几个阶段包括:
再简化一下,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就这几个阶段来说,什么时候进展到哪个阶段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小怪兽两岁第一个月才开始唱数,但几乎同时就可以进行点数,所以这几个阶段也不是严格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完全可能同时跨越。
这里面对孩子来说,最难的应该是最后一个阶段,知道最后数出来的数就是物品的数量。好多小娃数到5,你问他有几个,他会告诉你3个,或者4个,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随便说一个。这个难题的解决办法没有别的就是多带孩子做一些游戏。
小怪兽刚开始数的时候,一数完,我问她有几个?她一脸茫然,然后会从头再数一遍,我再问有几个,她又会再数一遍。所以前面提到的每次数数时必须先数一次,而且就数一次,就成了我们的学习重点。
一旦孩子可以稳定的数数,就可以考虑下一个阶段——瞬间计数。瞬间计数是说对于小于5个或6个的数,可以不用一个一个的去数就可以知道,这是人的一种视觉本能,比如4个勺子,一眼就知道是4个。
此外,在带孩子数数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的数数,需要引入“多”、“少”、“相同”以及“0”的概念。
对于孩子来说比较数字和比较数量不是一回事。孩子最开始对于数字的大小是不能理解的,比如9比7大,这个是很难的。所以应该从数数开始就引入数量的比较,看看那边多,那边少,慢慢地再向数字比较过渡。比大小这个最合适的工具莫过于扑克牌了,可以适时问问孩子,谁的牌大?
如果孩子数数比较溜了,可以试着让他从任意一个数字开始数,比如从3开始数,不从1开始数。这个是为以后的加法做准备的,比如算3加2,就是从3再往后数两个数。这个我们试着玩过。家里正好有一本《小象巴里认数字》,把里面的数字拿出来可以拼成火车,有的时候我会搭好前面几个让她来接下一个。虽然小怪兽数数已经很溜了,但是如果这样从中间任意一个数字往下接还是时常犯迷糊,尤其是5以后的数字,经常会需要从头数数才搞清楚。
还可以试试倒数,从10数到1,这个是为以后的减法准备的,也可以加深孩子对于数字的顺序的认识。数得更溜了后还有更难的,比如数2、4、6、8……,3、6、9、12……这样的。
总体来说就包含这几个阶段:唱数、点数、报出总数、瞬间计数、从任何一个数开始数、倒数、2倍或n倍的数,比较数量多少以及数字的大小。再下一个阶段就是理解部分与整体,其实就是计算加减法了,计算加减法其实也是数数的一种延伸。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孩子数数时,一定要给他留出充足的时间,不要急着说出正确答案。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多启发,少纠正。
对于数数,其实家家户户都有一些可以用上的小道具,而且大家也都会觉得教数数谁不会,也确实是这样,现在社会要找一个不会数数的都比较困难了。所以我觉得教会孩子数数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和孩子玩的过程中多多留心,帮孩子开拓一下思路,就像开头提到的数手指头的游戏,如果没有人引导,等孩子自己去发现规律很困难。
另外这本书中提到了作者关于竞争的观点,读完很受启发,分享一下:
“在早教领域一直有这样的争论,关于是否应该将竞争引入到孩子的世界中。我个人的观点是,竞争精神是自然的,也是人类社会中健康向上的精神,尤其在激发人们参与世界方面是强有力的机理。它不仅可以激励人们进行单独活动,也能激励人们参与集体活动。教育的目标不应该将竞争从孩子的世界完全删除,而应该是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输和赢。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成为宽容的赢家和大度的输者,并在竞争过程中享受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