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小江也满16岁了。
中考后,他如愿就读了自己梦想的学府,而我也真正淡出了他学习领域的参与。
回看过去,他的成长,也是我的修行。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多重角色,在角色中也总有着这样那样的期许。只要有期许,不能如愿或者不知道怎么如愿,就自然会产生迷茫、焦虑、烦躁的情绪。所以,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是自我修行情绪管理的过程,也是实践认知自我、设置适配目标、规划执行的过程。
2016年-2023年,在小花生写下93篇分享帖,记录了小学、初中阶段,亲子教育相关的经验分享、感悟感言。打卡式的日志,是为了驱动前行;共勉体的日志,是为了锻炼自己提炼总结的能力。在这9年里,我也有迷茫、烦躁、焦虑的阶段,也有不知所措的时刻,我读了不少心理类书籍,自我成长、亲子教育,以此获取积极能量、学习好的方法。(希望今年能整理一些读过的书单分享)
小江初二、初三的时候,粗粗地读了一遍当时很火的《被讨厌的勇气》。当下对我的影响是,非常认同: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是可以改变的,负面情绪是可以控制的。转换思维,行动起来,就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这本书是从哲学角度以对话方式诠释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些思想精髓,如果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或者无感于哲学式思维,也许对该书无感。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投入度也不是特别高。但书名提及的“勇气”,正是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是个人问题,还是家庭问题,面对挑战,都需要的。“勇气”于我而言,就是认知自我需求,设定目标,坚持行动的驱动力。
年初,我给自己定了一些目标,比如日行从1万步提高到1.2万步,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完成1本阅读精读笔记。不经意地,我选择了这本书。历时7个月,终于完成了50多页的PPT精读笔记。
我一直在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分享笔记。或者,我尝试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带出笔记中感同身受的观点。以此和大家共勉!
1. 【人无一例外,都可以改变。“我“的力量无穷大】
我的日志中,核心就是“坚持“。即便我们去旅行,每天语数英要做的练习,中英文要阅读的书,都没有落单。看似很卷,但实质上就是怎么做好时间管理。这是个锻炼自己不断提升能量的过程。无论是我,还是小江,我们的生活都越过越有效率。我一直相信人的潜力无限,但需要行动起来。付出后获取,幸福感自然就来了。
2. 【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
幸福或者开心,都是内心的一种感受。父母容易以自己的想法去期待或者要求孩子,也容易被周围的方式方法影响自己,从而感觉无助、焦虑。我也一度困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因为孩子的粗心而批评,因为孩子成绩不及预期而责备……不满、失望的情绪,也会让自己讨厌自己。
每当有这样的情绪,我都会让自己转移注意力,比如去运动、去拼图、去阅读,控制自己不要去唠叨、指责。我会跟自己说,是不是问题,要孩子自己思考和感受。如果他认为是,自然会去修正。我也是这么成长的。给他时间去感受他自己经历的点滴,观察他怎么去应对,应该比我不断去干扰他的思想、行为更有正面效果。于是,我逐渐学会了克制,也修炼了从容亲子的幸福感。
3. 【要不要活在期待里】【如何处理人生课题】【生活给我们的束缚是心灵的】
这本书提倡的是从孩子的课题中分离出来,认识到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不应该强行干涉,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是我们的课题。我们也容易把孩子学习这个课题,归属于我们的课题。
读这本书,共鸣点就是家长怎么去修炼:不要让孩子活在自己的期待里,而是引导孩子有生活目标,观察孩子期待什么;要学习自己和孩子的课题是什么;亲子关系,可以是从容的、自由的。
引言铺垫了:有一位青年,对于世界、社会发生的各种很困惑,没有幸福感。他知道有位哲人,和他的观点截然相反。于是,前往拜访哲人,希望通过充分辩论,论证自己是正确的。(青年内心对于幸福感的憧憬,驱动了他去找哲人辩论。与其说他想论证自己的观点,我更认为是他希望改变自己。只是自己承认)
井水的这个例子,很直观。我们对事情的感觉好与不好,是自己的主观认知。而认知是可以改变的。
青年和哲人的对话,经历了5个夜晚。我的阅读笔记,把每一夜的每一小节,做了两者对话的提炼。接下来,会分帖分享这些小节笔记和感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