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前读完1000本绘本,实操指南

2019-9-30 09:53 原创 · 图片4

儿子马上要过5周岁生日,一边我盼着他早些认识汉字,坚持一字一词的教,能快些实现自主阅读,一边我看他学会汉字,学会拼读,忍不住感叹时光飞逝,孩子拿着书,跟着屁股后面说,妈妈再读一本的时光,是不是即将一去不复返。

至今,平时书读得不算少,但是孩子并没有成为传说中的牛娃,即没有4岁识字量惊人,甚至到现在也不足100个、也没有某一方面天赋卓越。心中不免失落,默默接受:我的孩子就是那独一无二的平凡个体。但是当我写这个稿子的时候,有些画面在我的脑子里闪现,又不免让人心生骄傲。

看到“cap”会告诉我:妈妈,如果把“p”换成“t”,就是“cat”。

看到“犹他盗龙”VS“霸王龙”对抗的图片会沉思,并得出结论:妈妈,这个场景有点像“狮子”VS“老虎”。狮子和犹他盗龙都是群居,老虎和霸王龙都习惯独自作战……

必胜客吃饭结束,会看到大厅展示的某一本绘本,挪不动脚步。在家里玩着玩着,突然孩子没了动静,原来他在某一个角落端着百科全书……

我相信这些都是阅读带来的力量,也相信每个孩子天生爱阅读。

整理在前面的清单

马上5岁,我在盘点阅读量的同时,整理出了我们阅读的清单,包括读过的,大致也标记了读的次数,没读完的,买书时供参考。




1000本的量,我家是包含重复阅读、中文、英文绘本的总量,都是自己家里已经买了的书。已经读过的书,基本上只读过1次的是少数,因为这里记录的只有妈妈读的,还有一些爸爸读过的,爷爷读过的不在统计内。另外,电子读物、在绘本馆或是图书馆的零星读物也不在统计内。

干货开始

正式开始做记录是2018年的7月,实际上相当于用1年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000本的阅读量,平均每天2-3本。

一、   对父母毅力的考验

(一)超级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每次听到大V或者创始人的公开讲座,内心里无形有一种自卑,总是看到他人的光环、超级自律及各种学习能力。对比自己日常的行为规范,简直一无是处。无形中觉得这是超级学霸才能做到的事情。或者想着这至少是全职妈妈才能做到。然而实践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普通上班族妈妈也可以做到。如果不尝试,1000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数据,开始尝试后发现,日积月累出真知。

所以该目标达成的第一步是相信自己,从1开始。

(二)量的积累,没有捷径,唯有坚持。

短期的高频次打卡、一天攻克多少本,这类行为不提倡。最佳的方式,每天固定20-30分钟,从不间歇。我们在过去的近500天里,每天坚持阅读,零星的不超过5日有落下,也会在第二天补上。

第二步制定可以执行的计划,如果每天20分钟做不到,那就每天5分钟。甚至说,有一本百科书,找到孩子最喜欢的动物,只是花5分钟的时间看看动物图片,简单的文字概括总结。

二、   激发孩子内在的驱动力

(一)     将读书融入到日常生活

不追着孩子读、也不逼着孩子读,把读书当作一日三餐、睡前刷牙、洗脸一样的规定动作进行管理。

其实这跟很多通用理论是一样的,把家里的电视拿走、家人都读书、客厅布置成书房…… 我相信这些办法都有效果。只是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还不足以支撑。孩子的主要看护人是老人,老人在家要么电视要么手机。把家里打造成书房也是需要成本的。

但是每个家庭都需要一日三餐,每个人都需要刷牙洗脸,把读书也当做这类事件去管理,帮助孩子养成习惯。

(二)     找到孩子的“全垒打书”

说起来很巧合,“全垒打书”的概念还是我刚刚学到的,指的是第一次给你带来美好阅读体验的,让你爱上阅读的那一本书。可以说,找到“全垒打书”之后就是找到了魔法钥匙,开启了孩子主动寻求阅读的大门。说实话,中文的全垒打书,我还真不知道是哪本,只知道巅峰时期幸福小鸡系列,宫西达也系列连语气词都不能错过。还有读了深见春夫的魔法图画书系列后,直接要求收纳深见春夫的所有绘本,一天晚上5本停不下来的节奏。

三、   在阅读过程中总结方法,调整策略,给孩子赋能

(一)遵循孩子的自然需求

有时候停下脚步慢慢想来,其实这一年多,我们一直在读。量有了,但是我不确定这些时间付出的产值是高效的,并没看到质的变化,也没有进阶到传说中的牛娃行列。我家孩子还是抱着他热爱的书,跟在后面追着让读,自己也没想过要认识字。有时候在户外跟小伙伴们玩疯了,也舍不得回家。但是似乎阅读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快乐,他能体会到书中角色的喜和乐;能主动跟朋友们分享从书中读到的乐事;能运用从书中体会到的道理。

陪读越多越体会到,魔法钥匙找到后,后面道路变得宽阔,但也不是一片坦途。这点上要从英文阅读说起,中文阅读一般都是孩子自己主动拿着书找我读。但是英文我们都是在谈判中解决,3本中文换1本英文。好在从牛津树magic key出现后,可算是上了一个台阶。

这个过程中我们依然保持着节奏,从最开始英文启蒙期的3:1谈判,到后来的2:1,再到现在主动的1:1,中文以非虚拟阅读为准,英文以虚拟阅读为主,就这样保持着。直到最近发现,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优先实现了英文绘本的自主阅读,当然这是学校自然拼读课程的引导结果,但是不得不提到的是,当听着孩子,a、am、p、pam、pam in a pan的时候一不小心,内心热潮上涌。

(二)“借给孩子一对魔力耳朵”

我和队友都是近视眼,我自己还超过600度,于是自小对孩子的视力就比较敏感。特别是在这一年间孩子眼睛发生过3次过敏,眼科医院各种检查。最终,跟孩子之间也达成了协议,能听的就听,想看的严格控制时间和频次。于是,不经意间,孩子有了一对“魔力耳朵”,在我家“听”就是读,读也可能是在听。

中文书单400本:都是妈妈读出来的。现在的流程是,孩子自己选主题,选好之后自己先看图片,然后妈妈给读。开始读之前,我会直视孩子的眼睛告诉他,我们开始啦。孩子在一边听,一边自己该干嘛干嘛,时不时插句话互动。例如,读《小狗钱钱》“****获得相应的报酬”,妈妈等一下,什么是报酬,为什么要报仇?这个报仇不是你理解的,仇恨行为。这里的报酬的酬,是酬劳的酬,付出劳动后给予的回馈……也许,你不敢想象,孩子在发出这个疑问的时候,他其实正常和爸爸在一边玩着捉迷藏。

(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儿子喜欢恐龙和海洋动物.在DK的大百科上,读到某一种恐龙,**植食性恐龙***,妈妈等一下,有一点不对劲呢,我觉得他不像植食性恐龙啊,定睛一看。妈妈口误,读错了,肉食性恐龙。于是停下来交流,你怎么知道他是肉食性恐龙的。儿子一本正经的指着图片给我解释:你看,他的牙齿尖尖的,还有锋利的爪子……植食性恐龙一般都是这样的,啪啪两下翻到一个典型植食性恐龙的图片,开始说自己观察到的结论。

从焦虑、鸡血、迷茫、焦虑到现在趋于平静,我想每位妈妈在陪娃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经历。跟外界交流,容易产生焦虑,闭门造成更是不可取。这一年多以来,在各种育儿书、论坛、APP看下来,吸取不少能量,有压力的同时,心态更为平和。跟着孩子一路读下来,我又经历了一次童年,得到不少乐趣。于是我和孩子约定:乘着妈妈能抱动,妈妈不累的时候就多抱会儿吧;我认字要慢慢来,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能读就再多读一本吧;我虽然最喜欢妈妈读的,妈妈累了,爸爸读也是可以的。


回应29 举报
赞81
收藏374
6年前
好妈妈,加油
6年前
我的目标是5岁娃自读完1000本(已完成500)
6年前
想问,虚拟阅读是什么一直
6年前
意思
6年前
弱弱问一下 有打包出售绘本的吗?
6年前
重复阅读不算啊。怎么做到让娃读新书的,每天读几本新书。新旧书比例多少
6年前
枝外 想问,虚拟阅读是什么一直
虚拟阅读指的是故事类的读物,一般都是虚构的,符合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
6年前
上弦月🐬 重复阅读不算啊。怎么做到让娃读新书的,每天读几本新书。新旧书比例多少
重复阅读是可以算的,因为每次阅读孩子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对于细节的观察,对于一些生词,对于作者等等,获取的信息不一样。可以不用完全按照什么比例,孩子想读什么读什么。如果新书孩子不读,可以让他先看看图片,随意的看,某一天他发现图片中有一个小细节吸引他,马上就开始了!
6年前
二圈圈 弱弱问一下 有打包出售绘本的吗?
家里绘本挺多的,目前还没有打算,估计等到正式上小学会打包送一批
6年前
音速青猫 我的目标是5岁娃自读完1000本(已完成500)
自主阅读1000?太厉害了
更多
发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