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孩子语文成绩还不好?五个原因让人恍然大悟

2017
2014
2022-6-13 20:34 原创 · 图片7

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很多孩子的现状。

读书速度不慢,也挺爱看书,但语文成绩实在不行,做了好词好句摘抄,但写作文用不上。怎么办?

不仅孩子,成年人同样有这样的问题。比如高考作文,大家都说难,题目读不懂,其实归根结底,是阅读理解的问题。

上周我也详细分析了高考作文,主要是教大家怎么破题,把看似复杂的材料作文简明化,学会列提纲,给了具体写法建议。

另外也讲到了小娃应该如何培养缜密思维和有效写作能力(绝对不是看作文书)。没读过的戳这里。

回到开头的问题,原因简单总结起来有五个:

字词基础不牢固

没做过有效精读

只读不想不过脑

摘抄仿写没做好

写得太少没改过

这篇文章简单说说解决方法,本周五直播讲书的时候,再给大家就这几点详细展开。

01 字词基础不牢固

这个很好理解,也容易解决。多读多写,听写和练习都不能少。经常错的要圈出来,复习几轮。

学龄前的孩子不需要!上小学开始有必要。周五讲座的时候会再说说识字和巩固的方法。

另外,一定要讲典故和偏旁部首。汉字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华,从甲骨占卜,到农耕礼乐,从蒙昧到文明,理解了汉字的智慧,自然会掌握其奥秘。

不会讲?没知识储备?讲座会给大家介绍好书,还有好上手又很有效的讲法。

图片

02 没做过有效精读

大部分孩子都是泛读,我的建议是精读泛读比例是2:8。

至于哪些精哪些泛,不重要。阅读内容的多样性,阅读引导的正确方向,才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短文+整本书/整套书阅读,都非常重要。

亲子阅读的时候,要和孩子聊情节和感想,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是读完的讨论。根据孩子的状态自由调整。

能自主阅读的孩子,短文要厘清段落顺序和逻辑,而无论文字长短,都要学会总结归纳大意。

到了整本书阅读,更要关注孩子对于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是否到位?问问精彩片段有哪些?阅读感想是什么?

图片

这是先先在做的一套短文阅读书

周五的时候也介绍给大家

故事好题目好效果好

03 只读不想不过脑

想和思考,不是对具体细节情节的描述,而是读完后有自己的想法。
家长可以和孩子聊一聊:

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觉得TA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TA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否支持?为什么?

诸如此类的开放式问题。不是单方面的问,而是沟通。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做做读书笔记。

图片

这是先先的读书笔记PPT。先理顺思路,自己把目录做出来,再一项项展开。当然,我也会帮他组织语言更清楚表述。

04 摘抄仿写没做好

很多人会去摘抄,这一点很有必要。有读者问过我,到底要去抄什么,怎么抄?

图片

其实到现在,我看书遇到写得特别好的文字,还是会下意识的反复揣摩研读,内心叫绝,再摘录下来。

这是最近看马伯庸的新书《长安的荔枝》时,惊艳到我的一段话,赶紧抄下来。

图片

所以,在孩子的摘抄问题上,原理是一样的,一定得是自己真的喜欢的,读起来有感触的文字,这样才是走心的内容,才会愿意边读边摘录边琢磨。

这样的内容积攒的多了,自然会大大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

再说说仿写。但凡想把文章写好,这一点都是必不可少的!

小娃从简单的词汇仿写开始,一步步到段落仿写,全文仿写。学会词汇和思路替换,把模仿的东西一点点内化成自己的。

还是那套短文阅读书,先先做的里面的仿写题:

图片

05 写得太少没改过

想要把作文真正写好,前期必须有人帮忙逐字改。只有这样,你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要如何更精准的去运用遣词造句(英文写作同理)。

而我也是在帮先先改作文的时候,发现他写作上的几个问题,比如代词名词使用过多,口水话重复,描写的细节不到位等。

但他也有自己的优势,大概是理工直男的天性……结构很清晰,框架打的稳。

这种只有真正看过改过,才知道问题所在,才能够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这是寒假的时候,我给他改作文的一段实录,可以参考一下。进视频号里,还能看到第二集。

总之,阅读和写作不分家。但一定都是有策略和方法的。0-6岁孩子需要做的,就是培养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时候大脑下意识去思考的习惯。

而7-12岁的小学生,则是要在大量的泛读,和有目的的精读中,稳步提升阅读能力。

欢迎你带着问题来找我,周五的直播间见。我带着好书和干货内容,还有618活动的福利等你。


回应 举报
赞10
收藏48

推荐阅读

无敌大薇薇
无敌大薇薇
2017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