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交代:四年级男孩儿,公立小学,不参加课后延时。
因为孩子爸爸喜欢足球,或者可以说热爱足球,现在保持一周踢一到两次足球,一次两个小时的频次,所以在孩子幼儿园时候,就时常跟着爸爸玩足球。那时候还没有疫情,在家附近一个大学的足球场里玩,算是埋下了喜欢足球的种子。每天幼儿园放学,如果天气好,我们就会去玩一阵,还给他买了专门的足球鞋,但也仅仅是为了玩而玩,没有任何的目的性。
一年级,学校有各种社团,自由选择。刚开学没几天,孩子回来告诉我,他们进行了足球队选拔。一年级小豆包,估计老师也就让跑一跑,看看灵活度。后来,足球队名单里有他,我们都很高兴。
利用放学后时间练习,我记得应该是一周练三次。那时候还是四点半放学,他们练完足球在回家,到家大概六点半了。但因为一年级,作业不多,而且他喜欢,我们也很支持他多运动,所以乐在其中。
大概一个多月之后,足球社团开始收费。我也那时候才明白,足球社团教练是学校外聘的,作为盈利社团。不过我们也没有丝毫犹豫,交了钱。一次训练大概在60元左右。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孩子不参加了,可能是因为要花钱,也可能是因为觉得耽误学习。
后来就到了寒假,疫情汹涌而来,频繁停课,校外的一切外采课程全部停掉了。足球也就这样按下暂停键。不仅校内停了,家旁边的大学也闭门谢客,变成了全封闭管理。孩子能踢足球的地方,仅仅剩下了小区的空地。空地地方不大,水泥地面,而且有居民行走。但没办法,也只能在这玩儿了。
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固定时间固定人数的小团体,孩子爸爸有空时候也经常陪着玩,大家玩的经常汗流浃背,酣畅淋漓。
在这个过程中,我家娃的脚力练的不错,很有力气,被“民间足球队”认为是踢的比较好的孩子。学校也组织过一次足球比赛,孩子很有信心的报了名,虽然他平时胆子不大,但是报名足球比赛时,还是很勇敢的。人总会对自己擅长的事情更加勇敢。班里得了荣誉,但他不是最佳射手,略有失望,但我是挺高兴的,这种参与,比得不得奖更重要。
足球现在也还在踢,但踢的没有之前多,因为恢复正常上学之后,孩子们补课的,写作业的,很难多凑几个人,导致踢不起来。
我家娃长得矮,所以三年级时候,我给他报名了篮球班。交了48次课时,2500左右。目的很简单,也很功利:都拉伸,长个子。也同样因为疫情,上课断断续续,导致这48课时,我在四年级的上学年结束的假期才用完。孩子还挺喜欢的,不过后来因为篮球馆搬家,离我家距离有点远,费用到期后没在续费。也想着暖和的日子到了,眼睛又不好,所以还是能户外就户外。隔壁小区安了篮球架子,周末有时候会去打一阵篮球。
总结下来,用在运动上的钱,屈指可数,5000不到。目前仍然喜欢足球,也挺喜欢篮球,但可能他自己更倾向于足球,正等着学校组织足球比赛,想要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