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爆发,而我却决定留在新西兰

2017
2014
2020-3-18 22:16 原创 · 图片20

疫情从1月中下旬爆发,到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整个世界的格局在改变。而阴差阳错的,这段时间我都在国外。


1月16号,我们全家去澳大利亚新年旅行,之后来到基督城带娃上学。我在房车里和出租屋后面的大草坪上给娃讲着病毒,讲着火神山,讲着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们,也连着写下几篇疫情相关文章(文末最下方有疫情文的链接)。


在海外疫情逐渐升级,新西兰有了第一例确诊的状况下,一向心大的我也坐不住了,被谨慎惯了的娃爹拉着满基督城找口罩。最终在家居园林卖场,找到了N95口罩,十个一盒,折合人民币220元左右。我们去的时候大半个货架都空了,用中英文写着:每人限购一个。而旁边货架上的一次性口罩早就断货。

结账的时候和收银员小哥聊了两句,他告诉我,不光亚洲人,其实新西兰本地人买的也不少,这是从美国进的货,今天上午到的,估计明天就会卖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下一批。

买完口罩踏实了,继续带娃出去玩。其实新西兰地广人稀,随处都是大片草坪和游乐场。别说来疫情隔离,就是平常,都看不到太多人。

基督城生活日常



但即使这样,华人们也开始出现囤货的现象,在奥克兰,当地人超市也被各种抢购。不过基督城还好,生活基本照旧。

机票被取消,何去何从

原本就是旅居,我们计划4月21日回京,为赶上五一以后幼升小的招生,不耽误娃9月份上小学一年级。结果上周末,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被告知航班取消。

于是一家人开始了家庭会议。究竟什么时候回去?最麻烦的是我们的签证到4月底就要到期。要不重新办理延期,要不就是出境再回来,重新激活签证(新西兰的多年往返签要求每次停留在境内时长不超过3个月)。

随之而来的,是新西兰不断增加的确诊数字。作为远离世界中心的太平洋岛国,即使是个位数的确诊,已经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开始紧张起来。

是留下?还是趁疫情爆发前回国?签证到期后是延期?还是无论如何都要回去?我们眼前似乎没有明确的道路。

而在国内的境外输入病例越来越多,部分地区的机场拥堵不堪,从欧洲到美国,大批的华人想方设法的往国内赶,即使落地,也要排大队才能入关。

瞒报,欺骗,感染,这些可怕的字眼,再三出现。


3月15号,北京直接出台法令,所有境外落地,都需要集中隔离14天,费用自理。

如果疫情在新西兰爆发,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现有的医疗体系无法支撑起庞大的感染人群。确实也有KIWI当地人反映,自己感觉出现类似症状,但医院不给做核算检测,要求必须是有密切接触史和疫情国的才能做。

让人愤怒无语的同时,其实也能理解,这个国家的医疗体系和检测能力,不足以让每个有疑似病症(因为很多可能是普通感冒)的人都接受检测或接受相应治疗。

这并不是新西兰独有的状况,全世界的国家基本都如此,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德国不得已决定“全民感染免疫疗法”的原因。

甚至连我们中国,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能力检测收治。同样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无序和手足无措,资源不匹配不对等。只是这之后党中央强有力的决策和执行力,加上无数的民众的众志成城,才建造起了火神山,雷神山,才有了军队奔赴前线的大无畏出征。

别的国家学不来,也没法学。所以这不是某些墙头草说的“怎么抄作业都抄不来!”而是,这本就不是作业!这是不同的国家和政治体系,是不同的社会形态,也是不同思想的民众。

新西兰到底怎么抗疫?

截止我写这篇文章,新西兰确诊了11例,基本都是境外输入。而实际上,从没确诊开始,当地中国人讨论的最多的,就是总理阿丹Jacinda的佛系抗疫和蜜汁自信以及禁中国和伊朗航班,却不禁意大利和日韩。

网上骂声一片。


在接二连三的病例出现后,阿丹姐依旧表示: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防御系统,我们已经做好了“教科书”式的准备。而实际上机场作为关口无甚防疫举措。

被各种吐槽的新西兰总理



阿丹姐一度执意无论如何不会取消3月中旬,在奥克兰举办的太平洋节(有各太平洋岛国来参加,几万人的大聚会),和上周日在基督城的恐袭一周年纪念日。

终于,在WHO把疫情风险上调为“全球大流行”,以及各国政要纷纷中招后,阿丹姐决定取消奥克兰的集会。又在周六宣布,取消基督城的纪念日活动。老实说,着实让我们都松了口气。但这也同时也意味着,大规模的爆发也许只是迟早。

阿丹在最近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新西兰实施严格禁令:所有入境者必须自行隔离14天。同时,她拿着的这张图片,就是现在新西兰的政策:阵线拉长,延缓爆发时间,拉低峰值。

这和现在饱受争议的英德两国的“群体免疫”政策,其实有些相似。

这是国情决定的。实际上无论是群体免疫的英德;还是封城的意大利西班牙;又或者是一开始不重视,现在集全国火力来对抗疫情的美国;甚至是付出几个月国家基本完全停摆状态的我们中国;任何一个国家的决策,一定是在当下最符合自我国情的判断。

有的自媒体在妖魔化国外抗疫。不戴口罩,跑中国避难,抄作业都抄不来…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以新西兰为例,对病情认知不足,远离抗疫主战场,多党派执政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家,政府一定是在开始有轻敌的。其实与其说轻敌,不如说豪赌。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关闭国门,让经济停摆呢?

而实际上,这也和国情有莫大关联。这不是“抄作业”就能解决的问题。

西方国家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没有自上而下集体主义感强烈的民众和全社会一级响应的动员力量。就好比新西兰,现在出的史上最严苛政策无非就是“所有入境者需自我隔离14天”。这个自我隔离,饱受诟病。

我们再来看北京,自3月16号起境外所有入境人员,都要集中隔离14天,且费用自理。入境人员会被测量三次体温,然后去到新国展隔离。

说实话,这个世界上主权国家近200个,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中国(朝鲜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无论从人力还是隔离设施,只有中国可以拍着胸脯说,落地了全部隔离。

新西兰做不到,美国也做不到,疫情泛滥的欧洲更没有办法。政府竭尽全力调动国家资源,也无法改变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所以体制不一样,采取的措施势必不同。

回国与否?我们的最终决定

在经过近两个月的艰难战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中国多省逐渐清零,各地的生产和正常生活开始逐渐恢复。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蛰伏已久的人们开始按捺不住踏青的心。

而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想回国。无论是几万十几万一张的机票,还是机场摩肩接踵的人群,抑或是出关长达五六小时甚至更久的等待,都无法阻止人们想回到管理严格,细节落实,医疗手段较完备的中国。

公婆给我们发微信,劝我们赶紧回国,毕竟国外的医疗条件在这个关头是不如国内的,国内的严防死守,毕竟安全的多。

而队友,我娘,和我的想法出奇的一致:在这个关头,不回国。

于私心,新西兰地广人稀,居住在独门独院,即使隔离,也不会太影响正常生活,孩子们依旧可以去草坪上奔跑,在阳光下自由呼吸。我们也暂时不必经过两边机场的密集人群,不用和孩子一起在十余小时的密闭空间中戴着口罩。

而于公,多一次流动,就多一次风险。即便我们自身没问题,不会感染上,也无法避免在人员密集处的风险。病毒是如此狡猾,无症状感染,超过14天的潜伏期,这些都有可能给身边人带来影响。

所以我们决定先静观其变,同时申请签证延期。在疫情局势有了更明确走向后,再决定回国时间。

我也和先先现在的学校联系确认,学校表示允许我们即使拿着旅行签,也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继续入学。

同时,针对先先9月要入小学一年级的状况,我们全家也制定出来不同的应对解决方案。虽然确实有可能面对各种不定和改变,但是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我们的家庭会议上,先先也一直听着。我告诉他:

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骨子里是中国人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而所谓爱国 ,并不是你把这两个字挂在嘴边,而是你的心中有这个国家,知道你的根在哪。其实风雨飘摇时,哪只船不愿意回到母港?而坚持漂泊只因为:家人在,故乡在,心即安。

无论什么决定,爸爸妈妈都会跟你和弟弟在一起,我们这个时候不回北京,其实也是一种爱国,不给国家添负担,不回去给国内的家人,以及其他有可能接触到的人们,增加传染机会。 

人类本是共同体

从巴铁兄弟,到风月同天,山川异域;从全民一心,到海外华人想方设法采购物资捐赠国内;从疫情减缓后我国表现出的大国担当,到专家团医疗队分赴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巴基斯坦。

现如今西班牙,菲律宾,塞尔维亚三国也向中国寻求援助。

在病毒面前,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当你去嘲笑海外“抄作业都抄不来”,拿着举国的教训和付出的代价,去鸡血和妖魔化他人时的嘴脸,一如武汉疫情刚爆发,部分国内喷子说“政府草菅人命”,海外反派无端指责的言论四起时一样令人不齿。

当人类在互相攻击诋毁的时候,这些恶意指责和冷嘲热讽,就是病毒肆虐的温床。

这个世界,不是铁板,这个世界,有无数缝隙。我们终其一生,无非就是在偌大的世界上找寻小小的自己。而我们教育孩子,和孩子一期成长,无非是希望他们有正确积极的三观。

所以,信息对称,是我们看见世界的渠道;客观而真实,也是世界观形成的基础。中国和其他国家,都乘坐在地球这片汪洋上的同一艘船。

也没有人自成一座孤岛。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物种之一,和其他物种其实无甚差别。亿万年来,地震海啸,这些都是地球上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而病毒细菌,也如人类一样,是进化中成长的物种而已。

即使庞大如恐龙,用了两亿年的时间来统治地球,也只用了一百万年就消失。一百万年呵,如此漫长,长过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而对于46亿年的地球来说,不过就是白驹过隙。

人类是如此脆弱,那些对于我们来说毁天灭地的灾难,其实无非是地球的正常喘息和律动。

作为地球46亿年来出现的最高等生物,人类和其他物种最大的不同,不仅仅是智慧,更是温厚宽和的灵魂。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伟大灵魂,人类才得以进步,社会才能够发展。如果这场疫情能够让全人类更紧密的团结合作,让各国间打破壁垒彼此依扶,这将是我们未来面对各种灾难的信心和勇气。

THE END

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公号。

每个人都和武汉有关,疫情之下,请一定和孩子认真理智的聊此次事件!

我想用火神山医院的建造和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和孩子聊聊多难兴邦还有自我价值

给孩子的一封信:成为一名勇敢而真实的人

疫情一个月,也许是你和孩子一生的缩影


回应 举报
赞3
收藏

推荐阅读

无敌大薇薇
无敌大薇薇
2017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