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扯什么内驱力。
别人家娃有没有我不知道,你说有就有。
反正,我家这只没有。
正文
来吧!我们一起把功练成如何?
1
我想先问,为什么要专注学习?
孩子有没有问过你,你又有没有回答过?
不知道你怎么答的,反正我是这样说的。
专注学习可以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可以节省时间,节省时间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去玩你想玩的,做你想做的,那不是好?
孩子狂点头。
所以,首先要双方达成共识。
为什么要专注学习,各有各的目标,你的目标是高效,孩子的目标是多玩。
2专注力是什么?
专注力就是持续关注一个事情一定时间的能力。
就个人愚见,
对于小朋友而言,
3-5岁,能专注一个事情15-20分钟超棒了!
5-6岁,20-25分钟也超棒了!
7-8岁,25-30分钟简直是神!
成年人能坚持25分钟都不容易,何况是孩子。
所以,学习就是番茄钟25分钟一休息。
要坚持更久我都不同意,就是这么傲娇。
那考试呢?上课呢?
一样要休息。
老师上课过程中本身会给间隙,就是那些组织教学的话一出来你就赶紧休息调整。
考试更是时间由自己把握。有什么不可以?
休息3-5分钟换来更高效的25分钟,多划算呀!
3
既然出娘胎就没有自带专注力,
那我们就需要刻意练习。
训练的方法有很多,
任何单一的做法都是没用的。
组合用法不复盘也是没用的。
A粗暴直接,买书解决!
3-6岁推荐书目
125游戏提升孩子专注力1336人有 · 评价84 · 书评2
还有各种找图案找线索的超级大书。类似下面这种,什么主题都可以,没有限制。
小学生推荐这些
三本买任何一本就可以,一样的效果。
不用全买,任何一本就可以,内容大同小异,我们连一本都没刷完。
B器材组
番茄钟,所有计时器都可以
手机计时器也可以,请把时间调整为相应专注时间,学龄前15-20分钟,小低20-25分钟,小高初中25-30分钟。
耳塞
请选择迷你小耳道款式!!切记!!
不用买多,2-3副足矣。
适应年龄,6岁以上!
能控制自己不去抠才可以,6岁以下不可以用!!
耳塞在前期是需要的,后面习惯了就不用了。专心的时候根本听不见外界的声音,现在是帮助孩子找到听不见的感觉。
C环境组
参考书目
不需要绝对的安静,但是需要有一个平静的情绪氛围。就是周围可以有人在说话,但不能是吵架。
D桌面组
清理桌面,不要有任何和当前任务无关的东西出现。让孩子专注于当前任务。
也就是只有书和教辅,笔,橡皮,必要的电子设备比如ipad,计时器,灯,草稿纸。
并且保证都是正常使用的状态,不要笔写不出来,草稿纸只剩一张之类的情况。
上面没有说的一律不要。类似桌面吸尘器,剪刀,水彩笔,水杯,电脑,摆件,奖状,相片等等常见物品。
下一项的物品统一收纳在小推车,或者书包书柜里,不用就不要拿出来。
如果非要摆出来,我也没办法,反正你说的都对!
4训练步骤
划重点!敲黑板!
环境先准备好!
怎么准备?讲过了,请往上面翻。
第一步,3-6岁让孩子自由选择找图案,连线等游戏类培养专注力的办法,默默掐表。>15分钟就不遗余力的表扬,说你这就是专注。
第二步,6岁以上直接用那三本书里面的内容进行训练,不用顺着来,想玩哪个玩哪个,玩不了一本就差不多了。不限制最大时间,但是要限制最小时间,每天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半个小时!
🤔如果孩子已经大于6岁,直接从第二步开始。卡壳的话再倒回去做第一步。
第三步,做日常的作业和练习。前期佩戴耳塞,20分钟左右,休息时候取下。一旦适应25分钟为一个单元,后面就不需要耳塞了。这个过程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怎么判断有没有适应?
你就看他写作业抬头不?
抬头就继续带着。总有不抬的那天。
当然环境是前提,旁边有人在看抖音又不让孩子抬头就很过分了。
第四步,去掉耳塞。适应家庭正常环境。
重复过程同第三步,判断方法同第三步。
第五步,重点!㊙️
你们要的E哥的超强抗干扰训练。
首先带孩子去嘈杂的环境,嘈杂程度要逐渐增加。比如星巴克的嘈杂程度就比火车站低。这个例子能明白吧?
去了以后干什么?
外放看动画片或者外放听孩子喜欢的英语音频。
孩子因为喜欢,所以一定会努力去吸收,无形中就排除了干扰。
然后循环。加环境难度,加看听得无聊程度。
一段时间以后,最终达到可以刷数学题的程度。
当然,刷数学题也是逐渐加难度的,
开始就做简单口算,
然后慢慢加加加,最后百无禁忌。
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
因人而异。
我们5岁左右一直在做第一步,
5-6岁开始第二步和第三步,
6岁以后在第四步和第五步。
七岁已经把功练成。
所以,你坚持,肯定也可以成功!
❤️
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
就是孩子要理解你的做法。
这里理科脑的娃娃可以配合各种脑科学演讲,文科脑的娃娃可以配合毛主席菜市场读书的老故事,或者直接双管齐下。
目的是让孩子认可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他们才有可能心甘情愿的去做。
另外,不要问我来不来得及,我队友30+了都能练出来,你孩子18都没到,有什么来不及的?
只要你想,只要孩子想,任何时候都可以。
❤️说在最后❤️
一切性格习惯的培养都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刻意努力。
出娘胎就自带外挂的天牛不在我们讨论范围。
家长绝对不可以心急,因为你的感觉会传导到孩子身上,孩子也会急。
鸡娃也好,
训练专注力也罢,
做什么事都一样,
急了,就是田雨岚,
急了,就是一场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