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于半年之后再次分享儿子的英语听力进阶情况!
先汇报一下基本情况:
儿子Jacob马上5岁9个月了,时间太快了 !
听:听哈利波特
说:日常生活无障碍沟通
读:读疯狂学校(初章书)
写:自鸡的,大概可以写100多个单词?
距离上次写《英语渣懒妈半年从牛5到初章—动画拉听力进阶跟线分享》,已经过去了6个多月了,半年的时间,从听初章顺利听哈利波特了啦啦啦〜
也就是说我们用了大概一年2个月的时间,听力水平从牛5到了高章!
接下来说一下这半年我们的进阶路线和用过的听力材料。2020年2月份,我们可以听懂树屋了,我对那个时候他能听懂的理解是:可以听懂故事情节,对细节理解不够,陌生词汇也绝对没有达到i+1的程度。在此之前,我家听力基本上靠的是动画,看一遍听n遍的操作模式,动画大概按以下路线看、听的:
小猪佩奇(看一遍,听了半年左右)—朵拉、迪亚哥(只看没听)—西游记(大概看了两遍,听了两三遍吧)—超级飞侠(看听各一遍)—magic key—do you know—老鼠记者—小马宝莉—科学小子西德—镙丝钉—万物运转的秘密(看了一部分)—冰雪奇缘电影—哈利波特电影。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只看了一部分的动画,像小乌龟富兰克林等
这里插播一下关于判断动画片难度的一点个人见解:
判断动画难易的标准: 一是看时长 ,5分钟、10分钟、十几分钟、20分钟动画都有; 二是看语速 ,同是5分钟动画,小猪佩奇肯定比big muzzy难; 三是看句子长短 ,那种句子长的,动不动就是从句的,时长相同,难度也会不一样,像同是5分钟动画的西游记就比佩奇难。朵拉虽然是20分钟动画,但是因为句型并不复杂,语速慢,加上还有点互动的成分,其实也没比佩奇难多少,同属于20分钟动画的小马宝莉和苏菲亚,因为小马宝莉语速明显快于苏菲亚,看动画时苏菲亚应该安排在小马宝莉之前。
超级飞侠之后音频就改成了听书。用动画拉听力的家长普遍有一个苦恼:孩子喜欢听动画音频,不喜欢听书的音频,跟难度无关,哪怕已经可以听懂20分钟的动画,也不愿意听相对简单的桥梁书。我家也有这种情况,愿意听动画,我猜大概是因为之前看过,重新听相当于在脑海里自动放映了一遍动画吧,还有就是动画都是有音效的,相对没那么枯燥。怎么从听动画过度到听书,我觉得首先要挑音频,要挑那种有音效或者专业人比如播音员配音朗读的,像皮特猫就是音效效果特别好的,孩子一听就会喜欢上,像疯校的部分音频,朗读者就读的声情并茂,很能吸引孩子听下去。而树屋的朗读者是作者本人,发音没问题,但是读的死气沉沉,感情没有什么起伏,我家就很不喜欢,一直拒绝听神奇树屋。二是挑孩子喜欢的材料
我家从听动画顺利过度到听书,是用牛津树做的跳板,因为听读过3-9级别的牛津树,对人物、故事情节的设定比较熟悉,也很喜欢。听初章就从牛10-12开始了,重复听了几遍,这也是真正意义上裸听的开始(因为之前都是听看过的)。之后我从以下书单中开始找儿子喜欢的书,大部分都试听过,有的只听了开头,有的听了几章:
最后完整听完的初章书有:
照相机女孩
A to Z
蓬车少年
稀奇古怪小朱迪
疯狂学校 (听了至少三遍,现在还意犹未尽。。。。。)
在听初章书的过程中,我曾尝试让他听了罗尔德达尔的《好心眼巨人》,反馈说能听懂,但是不喜欢。我们就继续畅游在初章书的海洋里。当然,听书的同时,我们并没有断了动画,科普动画和20几分钟的动画我们基本上保持每天1-2集的量,包括后来还看了哈利波特的电影。
哈利波特电影我其实是为姐姐蓄谋安排的,因为我给姐姐买了哈利波特彩绘版的书,担心她看不懂,想用电影引导一下,结果“有心栽花花也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弟弟也对电影很着迷,看完了1-7部第一遍后,两个人心心念念想着二刷。为了节约眼睛,提高效率,我在他们睡前拿音频放给他俩听,其实没指望弟弟可以听懂的,结果姐姐都睡着了,他还瞪着眼睛专注的听,我问:你能听懂啊?答:可以啊妈妈,现在还没到精彩的地方呢,我想听到精彩的地方。。。。第二天早晨睁开眼就让我打开倾听者。
经验总结:英语启蒙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当中,属“听”最简单最容易最好执行,听力一旦上道,家长要做的无非就是挑选材料,打开开关而已!
怎么让孩子听力上道,无外乎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听什么? 也就是听力材料的选择:视频、音频、分级书、绘本等等
2、怎么听? 怎么听就是工具的选择和准备,像倾听者、点读笔、牛听听、蓝牙音响等;再有就是关注能不能听懂,选对听力材料,太易或者太难都不利于进阶;
3、什么时候听? 每家的作息不同,时间安排不同,这个因人而已,我只说一下我家听和看的安排:如果一天看两集动画的话(20多分钟动画),周末或者假期就是上午一集,下午一集。去幼儿园的话,一般回到家他自己就会打开电视用百度网盘投屏看一集(我不制止连续看两集),休息一会儿再看一集。音频播放的时间全部是碎片时间,出门的时候车上放,在家的时候早晚餐时间、洗澡时和睡前那段时间。
4、输入需要关注的点 : 一是可理解性输入 ,也就是i+1原则,但其实完全没必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我觉得能听懂70%左右就能听懂大概的故事情节了,再通过不断的重复,后期完全可以达到90%以上的理解程度,通过上下文猜词,实现听力词汇的积累。在这里解释一下“重复听”我的理解,我认为同一材料的重复、同一阶段的大量材料的重复,都属于“重复听”,都有利于内容的理解深化和吸收、有利于听力词汇的积累。 二是保证输入时间、输入量和输入效果 ,输入时间和输入量好理解,也好保证。输入效果估计很多家长犯啼咕了:这个怎么保证啊?我又没办法把声音像水一样灌进他耳朵里。我的经验:仔细观察,用心引导,积极参与!
5、输入难点 : 兴趣引导,家长的执行力! 兴趣引导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法,每个孩子喜欢的东西和方式不一样,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曾经列举过我家兴趣引导的方法,算是抛砖引玉,开拓一下大家的思路。家长的执行力尤其重要,语言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让听音频的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让这种习惯像你离不开手机一样离不开孩子!
很多妈妈问我在用小猪佩奇之前怎么启蒙的,我在上一篇分享里也有写,佩奇之前我娃自鸡的,连材料都是自己在ipad上找的,我有印象的是他听了大概一年爱奇艺里的“亲子英语启蒙儿歌”,还看过字母块、数字块和数数城,其他也乱七八糟看了一些,但是我不记得了。不过,在这里整理出一些 佩奇之前可用的一些视频、音频和书的材料,供大家参考选择:
视频类:
分级书:牛津树1-5
海尼曼gk g1
raz gk g1
绘本:小土豆、汽车镇、小鼠波波、饼干狗、小毛人、苍蝇小子、皮特猫。。。。 。
最后说明一下,我不是鸡血妈,娃儿也不是牛娃儿,我其实一直觉得现在的启蒙环境过于浮躁了,很多中国孩子远远超过了母语国家孩子的学习进度。当然那种靠内驱力自鸡的娃儿除外,我说的是那种孩子和家长都学的很痛苦的情况。当你和孩子都感觉到痛苦的时候,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了,这个时候就要停下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带着问题彼此伤害,直至两败俱伤!
我一直比较重视亲子关系,自然在学习方面就是以兴趣为主,完全不逼不压不可能,我会有自己的一个底线和原则。孩子并不傻,很多时候他都是在试探你的底线,你一旦防守不住,那么孩子的要求就会得寸进尺,而你会节节败退,直到退无可退。所以亲子关系也需要经营,像夫妻相处一样,需要智慧和耐心!
比如我家的英语阅读一直是痛点,他可以默读,讨厌朗读,而我认为他因为拼读不够熟练,很多单词都是囫囵吞枣似懂非懂的一带而过,就要求每天都必须有朗读量,我最理想的是他能每天朗读raz。我要求了,也软硬兼施的用了一些手段,但是他不喜欢,我也不喜欢,而且我还完全看不懂、辅导不了,所以我放弃了。我放弃了读raz,但是并没放弃让他朗读,哪怕一遍遍的重复朗读牛津树,我也坚持让他读,我要让他把朗读当成一种习惯。在读这件事儿上洒洒也不断的试探我的底线,开始的时候几乎每天都会罢工说不读了,但是没有一天得逞,到现在也知道了这是每天不得不完成的“基本任务”。我家有个特别具有象征意义的词,叫“基本任务”,不管是吃饭还是学习,一说到这是你的基本任务,洒洒就知道这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英语启蒙路线:1、先把脉——摸清楚自家孩子目前的英语水平
2、家长做规划:找方法、找路线、找资源
3、坚持
任何的学习成效都跟坚持分不开,而坚持=家长的执行力!别因为害怕错而不敢开始,你不开始永远没有对的机会!别犹豫,别纠结。看到了别人的效果,想要孩子变成你期望中的样子,那你自己就先努力。在过程中不断纠错和调整!总会找出适合自己孩子学习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