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耽误“学习”?!这个锅“琴”可不背

2021-2-24 19:29 原创 · 图片4

坐标大连,女娃,11岁(2010年4月生),五年级,公办学校。5岁开始学琴,走的是“英皇”考级路线,目前英皇考完1、3、5级别,成绩分别是优、优、良,9岁考完英皇5级乐理,成绩优。计划2021年8月完成英皇8级(业余最高级别),校内成绩稳定前五名。

在整个学琴过程中,孩子通过学琴、练琴这个过程,触类旁通了很多学习上的习惯,包括思考习惯、坚持习惯、认真习惯、全面性习惯等等,想通过小花生网这个平台,分享一下学习乐器对学习的正向影响。

学琴的初心

想通过学琴走专业路线,可以说是所有特长中最难实现的,如果确认走专业路线,从一开始练琴就要4小时打底,试想现在的教育压力,哪个父母也不敢拿这个时间成本来试错,所以更多的家长,一开始学琴的目的可能和我一样,想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有个钢琴打底,今后学其他乐器更容易上手,早期开发左右脑等等。

学琴的岔路

但走着着走着,就容易跑偏,第一个弯道就是“考级”,就算家长佛系,只要和老师学,那老师也得让你考,什么“中音”“上音”“英皇”,总而言之,没有证书就好像你没弹过琴。第二个弯道就是“时间”,只要是乐器,就得每天保证练习时间,少则40分,多则一个半小时,三年级过后,家长耳边的歌曲就是“时间都去哪儿了”,没有多余时间给这些非考试科目。

学琴的纠结 
 

在学琴的过程中,真正纠结的就是三年级之后,因为练琴的难度增加,所以练琴时长要有保证,但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学习时间也有更多的要求,更具有挑战的就是看到周围练琴的小伙伴陆续“撤退”转战“英语、奥数”,自己又怕得不偿失,又想保证练琴质量,又想要成绩,更想要英语、奥数等提前量,真难!

这个时候,不仅考验家长,其实更考验孩子,虽然很多鸡汤文都强调只要家长坚持,将来孩子会感谢你,但要知道,这个“感谢”是“将来时”,而且还是“虚拟语气”的那种,而真正的“现在时”是孩子每天要执行练琴、学习这些实实在在的具体操作。

所以,我和娃爹很认真的和娃聊了聊,把个中利弊都和盘托出,让娃选择是否继续走下去,但是娃非常坚定的要学,既然这样,那我们不仅要做到事半功倍,还要做到举一反三,争取学琴一件事收获N次方。

一、整体思维:目标分解、计划当先

练琴是学琴的重中之重,到了高级别,每天至少要保证1小时的练琴时间,这一个小时里,既包括新作品的视奏,还要复习上一课的作品,所以每天的目标分解,是保证高效练琴的基础,所以在要准备一个练琴笔记本,把老师每节课作业分解为新、旧作业,分清要点,同时根据每周的课堂要点,把练琴任务分解到每天,新作品基本就按照一天2-3行作为视奏作业,旧作业根据总任务,基本保证前四天每天分解练,但后两天全曲串联。

这个练琴习惯迁移到学习上来,就是预习与复习的思维,让孩子在每个假期预习前,根据课本的每个单元,自己分解任务,每个单元用时多长时间,单元预习完毕后,做题练习,后续复习穿插到下一个新单元的预习中,周而复始,基本就完成的假期预习全册书。

二、严谨思维:“马虎”的毛病让视奏“治好”了

学习钢琴到底收获什么,我觉得就像“盲盒”,有时候还有“隐藏款”惊喜。我家娃学习因为一直抓着,所以三年级之后其实是越来越好,但是因为性格毛躁,数学方面总是各种小马虎,但是通过这几年练琴的约束,马虎的毛病有很大改观,下边这个图,是孩子自己整理的思维导图,简单说就是,弹琴一件事,要考虑三大方面:基本功、技术、方法,每一个要求下,更要考虑诸多细节,所以一首曲子,如果能当作品去演奏,那不亚于解一道有难度的数学题,一个细节考虑不到,可能就失之千里。在长时间的吗“磨”琴中,孩子的这种考虑全面,思维严谨的习惯,也逐渐养成。

三、敏感度提升,艺术和阅读是想通的

在弹琴过程中,很多曲子的准备工作,需要孩子了解很多文化背景,包括曲子的年代背景、作者的身份背景,曲子风格特点等等,这些文化类的常识,其实很利于提高孩子的语文学习的理解,最有名的《傅雷家书》中有一句话“为学最重要的是‘通’”,说的其实也是这个意思。那怎么能让娃主动去往这上边去靠呢?多听,这里我推荐听喜马拉雅中田艺苗的“古典音乐很难吗”,倍速听,既有古典音乐的解读,也融会贯通了很多历史文学类的通识知识。

四、逆商培养:迎难而上,不畏难

练琴过程中,尤其是练习新作品、有难度的作品(例如需要大量演奏技巧,需要手指跨度等要求的)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这个时候,没有别的方法,就是要不厌其烦的练,50遍,100遍,几百遍的练,不夸张,这个过程,就是考验孩子的情绪调整,有可能练了50遍还是练不好,甚至练了一周效果也不明显,这个过程除了家长的鼓励,老师的指点,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坚持不懈,一点点练,从慢到快,从一小节到一小段,从单手到双手~,这个过程,对孩子学习上遇到难题能静下心去思考,去一遍遍算,有很大帮助。

总结一下,通过学琴这个过程,其实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有意识的贯穿学习中的一些习惯,无论是思维习惯还是行为习惯:

1.通过目标分解,学会自己规划学习内容,从预习到复习,整体思维

2.通过视奏,考虑谱面上的所有细节,学会严谨思考问题,做题也要点、线、面。

3.提升感悟能力,通过乐曲分析,提升主观感受能力和历史文化背景常识知识,对文科学习事半功倍。

4.提升逆商,面对有难度的事情,不畏难,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

最后,我想说的是,任何学科的习得,都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但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学而学,性价比就太低了,其实在学的过程中,家长会触类旁通,引导孩子将所学的东西都串起来,养成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那孩子的将来还愁学不好吗? 
 


回应22 举报
赞30
收藏97
4年前
👍👍👍我们大概也是四五岁开始学琴,坚持到现在,但是作为父母确实没有您这引导的好,感谢分享,学习了
4年前
daimx 👍👍👍我们大概也是四五岁开始学琴,坚持到现在,但是作为父母确实没有您这...
因为和我一起学琴的,到三年级就几乎都不学了,我其实也是在纠结焦灼中坚持着,但是坚持过后,回头看,一定值得
4年前
我们已经四年级了,也是在艰难的坚持着!希望能撑到小学毕业!请问您这个记录本在哪儿可以买到啊?😄
4年前
Bella的阅读屋 我们已经四年级了,也是在艰难的坚持着!希望能撑到小学毕业!请问您这个记录本在...
这个是自己做的,我帮你找找
4年前
向您学习,坚持下去
4年前
🍀小树妈🌻 向您学习,坚持下去
每一个家长其实都是在鸡飞狗跳中坚持的,尤其是每次上课后,一旦老师批评,那个心情更没法形容,凡事一旦回头看,你就会觉得,那有啥啊,只要是坚持,就是螺旋上升,所以及时总结,给孩子是一个鼓励,其实给家长也是一个信心
4年前
🍀小树妈🌻 向您学习,坚持下去
嗯嗯,灰常赞同
4年前
好棒👍👍👍👍👍
4年前
好棒!我们也坚持了两年了
4年前
能发一份这个笔记吗?
更多
发布

推荐阅读

妞妞妈梁梁
妞妞妈梁梁
2010
作者热门日志
学习英语,迈不过的《新概念》  赞63 · 收藏494 · 评论58
听“学霸”一席话,“焦虑”少十年  赞79 · 收藏379 · 评论30
小学数学学习的实操方法  赞38 · 收藏299 · 评论10
话不尽的语文学习,写不完的仿写练习  赞54 · 收藏232 · 评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