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微博说好了要代表大家采访一枚我身边的学霸(我们后面称呼为S吧),看看她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所以我今天是来交作业的。
嗯,哼,掌声响起来👏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S不光是学霸,更是优秀学生的典范了。学科成绩经常年级第一,体能也出色,更是多才多艺,钢琴,芭蕾,画画,咏春拳,都会,还对户外旅行很着迷。每次我们几户家庭一起登山郊游,她都非常愿意去探索,陶醉其中,总觉得意犹未尽。
我和你们一样想知道这样一枚优秀的孩子,是如何养成的。也想从她们那里偷一些经验。
以前倒也聊过一些,这一次正儿八经地好好打听一番。学霸的童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一番聊下来,我把得到的反馈内容归纳为以下关键几点:
第一,玩够。这是S妈跟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S妈说的这个玩就是我们普遍认为的玩一样意思,玩玩具,玩水玩沙,出门攀爬奔跑,等等……
我问S的幼儿园里有没有学习什么内容,她说印象中学校没有刻意安排文化课程,都是剪纸、画画、手工、唱歌跳舞之类。
我又特意问了S有没有做幼小衔接,就是在上小学前的阶段给孩子加持一下认字,简单的加减法,以及英语字母之类,答案是:没有。
我还问了S在上小学前有没有上过学科类的培训班,答案是:没有。英语,数学的培训班倒是没上过,倒是跳舞开始上了几年,S也很喜欢。但也不是说学科内容什么都没学,比如看英语电影,玩平板里的益智游戏,还有读书,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接触,但没有专门上过培训班。
第二,和世界亲密接触。
S幼儿园前那个阶段,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小伙伴。两个妈妈经常带着孩子到外面去玩,有时候是附近的公园,有时候串门玩耍,有时候甚至会坐上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远处去玩耍。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总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有趣的事物,她们对周围总是那么好奇。
S两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带着她去爬山,小小的她自己麻溜儿地在前面爬台阶的样子让爸爸妈妈都感叹:孩子比大人想象得更厉害。
多走出去看世界,多和大自然接触。这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看得多了,见识也就多了,适应力更强,眼界也更宽广。
第三,多多亲子互动。
在和小伙伴串门的时候,两个妈妈经常带她们做亲子游戏。比如,她们把玩具摆在地上,让孩子投掷圈圈套玩具,听她说到这里我就笑了,不仅S的童年有这样的回忆,我们的童年何尝不是。
S妈说就是把自己经历过的开心的事情,让孩子也体验一下。
她们还会设置一条终点线,摆上有吸引力的玩具和美食,让孩子们爬爬比赛。
第四,坚持阅读。
S大概两岁的时候,国内开始掀起亲子共读风,重视孩子教育的S妈她们也开始给孩子买书读。她记得当年非常流行《红袋鼠幼儿画报》,她们马上给孩子订阅回来。
后来S越来越大,阅读的需求越来越大,受经济条件的限制,S妈又想办法到网上给孩子找图片版的故事,放在平板上给孩子看。那时候刚好一些早教阅读类应用开始出现,她们也将这个资源利用了起来。
第五,平板自由,动画片看个够,游戏玩个够。
从S上幼儿园开始,她们一家人就经常享受“家庭电影之夜”。那几年时间,S看过许许多多的迪士尼电影,父母俩到处找片子满足孩子,还在网上买过资源刻过盘。
一些动画片完全是英语原版,她们就和S一起看下来,配着情景再加连蒙带猜,不知道S有没有完全看懂,但许多部原版就那么看了过来。那天聊起来,S妈说:虽然在小学前没有学过英语,至少这些英语原版的浸润让孩子对英语有了初步的认识,语音语调和韵律感上应该对孩子有所帮助吧。
不仅动画片看了个遍,连游戏孩子也是玩了个够。那时候平板开始流行起来,大人拿来看电视看书,孩子也好奇呀,S妈索性就给S下载了一些益智类儿童游戏。到后来,干脆给S配了一块自己的平板。
S妈说,感谢这些动画片和游戏自由的时光,上小学后孩子对电视完全不感冒,更别谈痴迷了。她说大概是看够了,完全没有了念想。
我知道你们要问:那S的视力还好吗?
回答:不近视。
第六,父母的榜样。
有一段时间S的父母都忙于考证,爸爸忙的时候妈妈陪孩子玩耍读书,妈妈忙的时候爸爸陪S玩耍读书。
那段时间虽然很忙碌,但她们一家经常窝在一间房里,一边是啃书的爸爸妈妈,一边是亲子共读中的孩子。
大概父母捧着书的样子也会印在孩子心中。
第七,宽松愉悦的学龄前环境。
看着周围的小伙伴都上托班去了,S也很快就要到上幼儿园的年龄,经过再三考虑,她们也把S送进了托班去适应一下。
然而这幼儿园前的一年,S的托班只上了一个月。本来身体壮壮的S,从上托班开始就断断续续不停地生病,后来她们索性决定再也不去了,就在家里玩。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导致,S妈也记不清楚了,也许是孩子还没准备好吧。
S妈提到送孩子进托班是她非常后悔的一件事情。然而,放弃送托班似乎又扳回了局面,是个非常好的决定。就这样,S又在家里(当然还是会经常跟妈妈跑出去看世界)疯玩了一年。
第二年的秋天,S要正儿八经进幼儿园了。入园前,一家人还专门去韩国旅行了一次,也到游乐场玩耍了一天,以此来庆祝S入园。这一次,她适应地很好。还遇上了很nice的老师。S妈说孩子是幸运的,当年的幼儿园老师很有童心,对孩子也有耐心,她们那个班的孩子,后来大多数成绩都很优秀。
这一点不得不引人去思考,学龄前孩子的心理状态是多么重要。这块基石铺稳了,孩子的心温暖明亮了,内心节律被保护了,他们的成长就OK了。
后来上了小学后的学习是什么情况,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S妈回忆在一年级语文课学习拼音和声调的时候遇到了点小困难,那一天她陪着S练习了一两个小时,直到孩子get到了点。到了三年级后,开始上一些网课,S也挺喜欢上这种课程的,有时候她自己一连上好几节课。除了经常参加各种比赛,需要家长做好后勤工作外,基本没怎么在学习上操过心了。
也许大人的眼睛没有死死盯着孩子的学习,孩子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自然生长。就像那句话说的: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和S妈聊天,有种不谋而合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喜欢一起遛娃,为什么宽仔和她家弟弟能成为最好的朋友。
运动,自然,阅读,再加上父母的身体力行,这就是滋润着S童年的东西,也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财富。
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发现的眼睛,做大自然的孩子。这大概就是学霸,确切说一枚优秀孩子的养成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