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孩一口气撸了40个兴趣班这种事,是要好好说一说的呀

2020-12-3 14:16 原创 · 图片13

1. 

从前如果听说谁谁给小孩报了多少兴趣班,都会在心里默默替他们不值:养小孩而已嘛。

但评论别人总是最容易的。最近就很打脸地干了这么一件事:

家为圆心、三公里半径画个圈圈;

对圈圈内全部艺术类、体育类和乐器类的少儿培训机构,按照“网上调研——初步筛选——电话咨询——二次筛选——预约试听”的步骤,挨个撸了一遍;

​最后就盘点出,不多不少一共40家⬇️


这就是我和慢慢这个冬天的主要消遣了。

2. 

我当然不是要给她报名,只是带她一个一个试过去。

在上面的列表成形前,我先花了几天时间把“兴趣班”这个课题认真做了下梳理,算是为慢慢下一个“三年计划”做功课吧。

第一类:学科类。

语、数、英、二外、科学(人文的自然的)等直接和应试教育相挂钩的科目学习。
 

语数英不用多说,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大多数普通小孩来说,最好的兴趣就是这三大学科,最优的特长就是“学习好”,至少在她/他们充分显现出某一项才艺的极大天赋之前是这样。

二外和科学是我给慢慢加的码。二外准备四岁到四岁半之间开始,原因是我想学,也觉得她应该学。
 

这一大类我准备自己上。
 

至少小学三年级之前、乐观点到小学毕业,都打算这样。
 

也就是说,在慢慢小学毕业之前,我不会给她报任何数学类(包括奥数)、语文类(包括作文)和英语类(包括口语)的培训班了。主要指线下课,特别合适的线上课还是会考虑的。
 

这样做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自己能教。在报班这件事上我有个原则:自己能教的自己教,自己不行的交给专业人士。

当然坚持这个原则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从慢慢不到两岁我正式开始“鸡”她,加上她又是我一手带大的,我对她的个性、脾气、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各项长、短板都了如指掌,基本上能hold住。

第二,这三科都不是“短、平、快”的项目,都需要大量的积累、长期的浸润。特别是语文和英语。功夫都在平时、在课外,靠个把培训班,治标不治本。

第三,减少线下课的时间成本。考虑往返各课堂的吃喝、休息、交通等一系列的衍生麻烦,以及对人力和时间的双重损耗(成年人的时间也很宝贵不是吗),能少折腾就少折腾。
 

当然缺点就是比较费妈。
 

第四,缺钱。

关于这一大类怎么鸡、投喂哪种鸡饲料,后续我会单开文章来说。

3.

第二类:体育类。

包括球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

圈定的三公里半径内没有排球训练馆,所以作罢。乒乓球需要身高不低于115厘米,羽毛球要求至少五岁以上且身高也要达标,(总不能还不如球案/球拍高),都作罢。
 

最后我为慢慢框定的选择范围是足、蓝、网。

足球的好处是能够享受户外,幼儿园的小朋友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当然户外也是双刃剑,受天气、雾霾等的影响比较大。

足球一节课一般90分钟,小朋友能够充分放电。

就慢慢来说,她体力好跑动佳,我对她的期待是在四处瞎跑放电之外也能够习得一些门道。再就是戒掉一些娇气,“糙”一点,避免长成温室里的花朵。

慢慢昨天刚上的足球课。0度的户外,她玩得蛮开心。事后也没有觉得很疲劳或着凉生病。
 

一般的商业培训机构要求小朋友达到3岁8个月或4岁,但如果只是试课的话也可以接受稍低一些的年龄,比如慢慢不到三岁半。

3-6岁的足球兴趣班就真的只是兴趣班,以激发兴趣、体能训练和培养球感为主。慢慢参加的试听课一部分是让球“听话”,按照教练的指令“带球 ”到指定的地点:

一部分是沿着指定的路线、向着固定目标奔跑,比如画八字跑:
 

再就是最后加入一小部分“对抗”,让小朋友们感受追赶和抢球:

慢慢从小就喜欢追逐奔跑,在这个环节满场都听见她咯咯大笑。

我为慢慢选的篮球课是美式篮球启蒙,好处是年龄更适合,三岁以上就可以参加训练,室内场馆对天气的要求也不高,更容易不间断地坚持下来。
 

再就是打篮球确实有利于身高发育。

网球正式学习的起步年龄是四岁。和足球类似,初期也以培养球感、控球和脚步训练为主。缺点是费用相对高,有的会单收场地费(比如天气受限需要换室内场地时)。

冰雪类:滑雪(室内或户外)、轮滑(或真冰)
 

轮滑目前商业培训机构的年龄要求是三岁、且以穿上轮滑鞋能够抬起腿为前提。

圈定半径内唯一的室内滑雪培训机构风评口碑极差,不想当韭菜,再加上滑雪这项运动我并不很擅长和喜爱,可以给慢慢的支持不多,就放弃了。

武术类:跆拳道

这一项不建议7岁以下儿童正式学习。受限于生理年龄,身体条件和心智发育都无法达标,学习效果欠奉。

目前大多数商业培训机构都以三岁为年龄红线,最初都以学习礼仪和体能训练为主。

当然正规的培训机构在低龄儿童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方面还是能保证的,这个需要自己加以甄别。

骑行类:我选了平衡车。

主要是因为慢慢喜欢,我也想她在每天自己瞎骑之外,接受一些更科学的指导、挑战一下更有难度的技术,更高更快更强。

优点是可室内可户外,当然上户外泵道需要达到一定水平。除此之外这项运动对锻炼小朋友的身体协调能力确实有好处。

“我和我心爱的小车车”

及其他:游泳、跑步、爬山等。

虽然我自己是重度游泳爱好者(曾经全年坚持游泳、每周四次每次1500米),但教游泳这个专业的事还是打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学游泳最好满6岁,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更强;最好找专业的教练,掌握标准的泳姿比下水能游重要。

游泳就是那种“怎么可能不会”的运动吧,所以我没有给慢慢找任何机构去试听,到年龄就直接送去学习。

这项运动还有一个好处是丰俭由人。既可以学会以后自己游,也可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继续由教练带着游。

再就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却不会造成运动伤。
 

而跑步、骑行和爬山,这些都是很好的亲子活动或家庭活动。简单易行、成本低,本身又都是很好的运动项目。

我很期待在慢慢大一些之后和她一起游泳、跑步、爬山。

4. 

第三类:艺术类
 

包括舞蹈、声乐、表演、主持/朗诵、美术、书法等。

其中舞蹈和美术占了大半壁江山。

舞蹈主流的划分是芭蕾和中国舞。3-6岁儿童可以进行的舞蹈训练是芭蕾启蒙。而正式学习无论是芭蕾还是中国舞,都要6岁以上。

芭蕾又分两个训练和考核体系:北舞芭蕾和英皇芭蕾。

前者就是传统的俄式芭蕾,特点是练功苦、要求高、较枯燥、更专业;后者对肌肉力量和灵活性要求较低、更注重“表演”、更能体验到随音乐舞蹈的乐趣。

但这二者的考核体系都是严谨规范、获得认证的,因此学习者都不少。去年6月份起英皇考级在国内部分地区被叫停了,是否已经恢复有意学习的可以特别关注。
 

英皇考级证书在英联邦国家申请高等院校时是可以按照证书级别予以加分的。但如果将来有意成为专业的芭蕾舞者,在国内一般还是选择北舞芭蕾。

在舞蹈老师的选择上,最好是是主流院校(比如北舞)的舞蹈教育专业本科毕业,但在绝大多数商业培训机构中,能满足这一条的很少。

舞蹈表演和舞蹈教育是不同的专业,不是会跳舞就能当老师。

所以如果有意好好学习舞蹈,还是要尽量去专业机构找足够专业的老师。

美术是比舞蹈更加遍地开花的项目。篇首的列表里40家机构中,美术类的有13个。

是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门槛已经低到如此了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培训机构遍地都是,就需要稍微动下脑筋了。

声乐课一般商业机构从三岁半就可以开始上,最初主要学习咬字、培养乐感。

再就是第四类:乐器类

太多了。且分类复杂,有多种不同的分类体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但据说目前主流乐器学习是有鄙视链的:
 

近些年因为特长生入学制度的取消,乐器培训市场热度也有所消退了。
 

5.

横向比较一下上面提到的四大类兴趣班。

从学习年龄上:

学科类早于艺术类早于体育类早于乐器类。
 

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在小孩六岁上小学之前,所有学科类的学习,都应该叫做“启蒙”。它需要严格区别于“超前学习”,而后者的弊端无需多言。
 

既然是启蒙,多早都不算早。六个月读绘本、一岁背古诗,于如今绝大多数家庭而言,但凡对小孩有所上心和投入,都是很常见的事。特别是语言的习得,越早开始越好。

艺术类的项目至少要两岁半以上,三到四岁是不错的开始。

这个阶段小朋友的软、硬件都得到了优化升级,比如语言能力足够进行清晰的沟通,精细动作和肌肉力量足够完成某些动作,专注力和理解力的提升加强了学习力,性格发展和兴趣偏好也逐渐显现。
 

也就是说,只要足够关注自己的小孩,这个阶段你其实很容易在舞蹈绘画或是声乐表演中一眼挑出她/他或许会喜欢的。
 

而大部分体育类的项目需要达到四岁。即便如此,在最初的一年或更长时间内,都是着力于引导兴趣、训练体能和培养感觉的,比如球感。

就前面提到的若干主流运动项目来说,五到六岁是正式开始训练的合适年龄。

乐器类是开始最晚的。因为对小孩的软硬件条件要求都比较高。比如需要更高的专注力,忍受枯燥坚持练习的韧性,以及完成“吹拉弹唱”所需的更强的生理条件。

所以我给慢慢制定的时间表是这样的:

不到两岁开始的英语启蒙和古诗是一直坚持的,三岁开始正式加入了古诗学习和识字、以及数学启蒙;

三岁半到四岁开始艺术类和体育类兴趣班的广泛试验,各选出一到两个;

四岁以后尝试接触各类乐器,按照依次可驾驭的顺序逐类进行,选出一到两种;

五岁开始学习,争取六岁之前完成试错、最终选定不超过三个,而后开始长期学习。

大体上是可以这样安排的,当然不同的个体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调整。

6.

对上面四大类进行一下横向比较,大体是这样的:

从学习费用上:

乐器类高于艺术类高于学科类高于体育类。

乐器类的费用是最高昂的。比如钢琴,目前北京之类一线城市的价格是350-400元/节/45分钟,理想的学习节奏是每周两节课,最少一周一节。

此外还有租或买钢琴的费用。比如在培训机构上课同时租琴练习,一年费用大概3-4万。而如果想长久学习,购买一家尚可的钢琴需要3-5万块。

艺术类中舞蹈的单节价格在200-300之间,其中芭蕾的价格又高于中国舞,有些做的很花哨、提供很多增值服务的培训机构单次课价格会到300块以上。美术一般在200块左右,

当然也有更贵的,比如大名鼎鼎的*梅红。
 

学科类的价格高地主要在线下英语学习,一年的费用2万块左右。基本配置是每周两次课,一次中教一次外教。当然如果选择“自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体育类是价格最低的。当然这里说的体育类项目是前面列出的“平民运动项目”,不包括“贵族运动”(这个后面会说)。除了网球价格稍高一些,其他项目单次课价格基本都在200元左右不多,年消费1w以内(不排除发烧搞一些极高端的装备)。

从普适性上:

学科类大于体育类/艺术类大于乐器类。
 

普适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价格决定的。比如学科类如果选择在家“自鸡”,可以随时随地开始,利用起一切起床后、吃饭前、放学和下幼儿园的时间,亲妈上阵,价格便宜量又足。
 

体育类最亲民。价格更容易接受,场地也比较好找。但这一类有个不容忽视的bug,对于男性队友常年装死偶尔诈尸的家庭不太友好,毕竟大多数女性在体育运动这一块稍微显弱。

道理如此,不过似乎也并不是这样。昨天带慢慢去试听足球,不仅试听的一多半都是小女生,连所有带着去的家长都是妈妈……
 

嗯,就一排中年老母亲抱着水壶和大包小包,站在诺大的球场边,一边眼睛时刻紧盯自己的小孩,一边和其他老母亲互通有无,一边跟教练了解情况、讨价还价,然后在北京0度的冬日黄昏里冻得不能自已,集体开始跑圈……

所以这个bug,忽略就好。
 

艺术类项目虽然大体价格高于体育类,但也因为初期阶段舒适度都较高,同时找到相对合适的学习场所较为容易,基本上也都算亲民了。

毕竟艺术类兴趣班和艺术本身还是有区别的。

乐器类就真的一言难尽了。说它普适性低绝不仅仅因为价格,而是

它本身就真的很难啊。

枯燥、难坚持、极大考验亲子关系,很长时间好像都看不到成效。等到有点成效可以展示一下了,突然发现好像没什么机会呐——

比如钢琴,会演奏的话生活享受度会很高,演出也不用自带乐器,但参加乐团的机会就很少,因为交响乐团通常是为管弦乐团而作的;

再比如提琴,小提琴独奏曲目众多,容易出彩,在乐团里人数很多,很有存在感,并且乐团的首席也是第一小提琴组的第一小提琴手;它还便宜、便携……可它入门就是比钢琴难得多啊!而且竞争激烈,想进乐团并不容易;

大提琴倒是竞争少了、更容易被乐团录取,但小孩基本背不动,大人背着也很累,飞行还要考虑行李位;

低音提琴就更稀缺了,甚至“能扛得动你就赢了”,但就不光是考虑行李位的问题了,还得专门给它买张机票……

总之对待乐器类的兴趣班,慎重,保重。

7.

除了上面的几大类,还有一些运动项目没有提到,

比如马术击剑高尔夫、冰球棒球橄榄球、乐高编程机器人、天文航模各种棋,之类的。

为什么没提是有原因的,上个鄙视链就清楚了:
 

越位于前端的越“贵族”、越“精英”、越昂贵,教育绝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屁屁决定脑袋的事,不是玩几项贵族运动就能变成贵族的;
 

除非有意爬藤(指考入美国常春藤盟校),否则普通家庭勿拼。如果小孩真的好奇,体验一下是无妨的,但就真的只限于体验一下吧。

类似的还有这个:

家长不具备一定基础、没有相应的家族素质和家庭氛围的,慎选。

比如慢慢我没有给她选围棋或是国际象棋之类的项目,主要就是因为我自己不擅长也没有什么兴趣,既不能陪练也不能在家里制造相应的氛围。

单靠小孩自己拼,太难了。

在兴趣班的选择上,有一些因素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比如距离。

对于一切兴趣班、课外班,离家近都真香。

是训练就必然不光有乐趣还会有辛苦,甚至到了一定阶段就只有辛苦,那么此时除了和惰性、趋利避害的本性、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以及亲子关系剑拔弩张等等不利因素相对抗,

就不要再在距离上加码了。

所以我给慢慢选的都是家附近三公里之内的,超出两公里的都很少。交通方便、位置不偏、好停车是加分项。

比如小孩的喜好。

说一千道一万,还得看主体的意愿。否则一句“是你要我学的又不是我要学的”就能把爹妈怼出天际,“为谁辛苦为谁忙”。
 

慢慢目前试过了芭蕾和足球,虽然我明显感到她在球场上更欢脱、更能释放天性、下课后状态更好,但当我问她更喜欢哪个时,她还是斩钉截铁告诉我:芭蕾。

毕竟要当一名芭蕾舞者是她从两岁起就定下的人生理想啊。

但相信时间会改变她的看法。

比如小孩的长板。

不要总想着靠某项运动让安静的文静的小孩变得活泼起来,

也不要总想着靠培养艺术细菌让活泼好动的小孩变得沉静内敛,
 

那都是违背小孩本性的。

兴趣班,或者有朝一日兴趣真的发展成了特长、“一技之长”,是要给小孩的总体素质和履历增光添彩、锦上添花的,而不是用来查漏补缺、弥补短板的。

兴趣的培养是不能够适用木桶理论的。那样的话,小孩就太痛苦,投入产出比也太低了。

再比如家长的资源。

这里的资源包括家庭一切可投入的金钱、时间、精力和智力,也包括家长和家庭层面可以带来的机会。
 

比如我没有下围棋的智力,就不会优先为慢慢选择这项运动。能做到小小年纪就翻译英语绘本的“原版娃”大有人在,而能让小孩真正翻译经典绘本并出版的就只有黄磊们。

时至今日教育早已是需要“举全家之力”的事业,综合考虑再做出选择,才能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8 .

选择兴趣班有时会遇到一些困扰。

首先就是贪多。昨天和一位一起试课的妈妈聊天,她表示“只要是小孩喜欢的,就尽量都给他上”。能豁得出去金钱和时间成本,伟大的母爱无疑了,特别理解这位妈妈的爱子之心。
 

但贪多的结果很可能是,你的履历也许变得很漂亮,但你拿得出手的东西却没那么漂亮。

再就是兴趣班这个东西,
 

真的不用那么早开始。
 

可以早一点去试、去启蒙、去熏陶、去引导,但真的不一定要真金白银、真刀真枪的走进课堂。

大多数的兴趣班学习在小孩六七岁之前,真的就只是启蒙一下。

比如芭蕾启蒙,三岁开始的小孩到六岁已经启蒙了三年,相比六岁才开始学习的小孩必然领先了一截,但这种“抢跑优势”能够维持多久、甚至这种优势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外界人为抬高的、又有多少是因为带了亲妈滤镜,都未可知呢。

所以遵循小孩的生长发育规律,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必跟风,不必焦虑。
 

最后,体育类是最不会吃亏的项目,性价比也最高,科学训练的前提下,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小孩能享受到的实打实的好处。

而乐器类就一定要慎重。

前面提到后续我会专门写一写怎样在家鸡语数外。除此之外,在带慢慢试课的过程中,还会对一些讨论余地比较大的项目单独开篇。

大家有哪些比较感兴趣的项目也可以告诉我,感谢,比心。

- End -


阅读原文 回应29 举报
赞22
收藏120
5年前
好多时候很尴尬 小年龄宝宝比如3-4岁比较有空 可以多几个兴趣班 但是确实大一点效果更好 但是大孩子时间又比较少
5年前
小倩香港 淘宝十年金牌卖家 好多时候很尴尬 小年龄宝宝比如3-4岁比较有空 可以多几个兴趣班 但是确实大一点...
所以3-4岁可以多尝试 大一些了挑出有限的去上
5年前
来讲讲抢跑。坐标海外,这边游泳可以6个月启蒙。6-18个月一个班,18个月-36个月一个班,3-5岁一个班,5岁以上不再按年龄分类,直接按考试水平分level。至于3岁以下怎么启蒙,不带救生圈,家长带着,教孩子把头放进水里吐泡泡,唱儿歌转圈圈,然后猛地一下把孩子整个放进水里,然后举出来。亲眼所见,9个月小孩不会走路,还不会游泳,但是会自己换气。带孩子参加1.5-3岁的班,基本全班都可以做到从泳池边自己跳下去,然后转个弯,游到扶手旁扶扶手。5岁以上,就要自己去考level了。考过就去下一个level,考不过就这个level再重新上。等到6岁学的小朋友,看到其他人都升级了,自己一次次考不过,心理感受可想而知,最后基本放弃的可能性大。
5年前
娃是个烦人的小可爱 来讲讲抢跑。坐标海外,这边游泳可以6个月启蒙。6-18个月一个班,18个月-36个月一...
国内的婴儿游泳也基本是这个情况,特别是一些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婴儿游泳机构。但婴儿游泳这个东西我个人持保留意见,原因有很多。之前我公号里有专门写这个内容,您可以看一下:)https://t.1yb.co/b1Hl
5年前
娃是个烦人的小可爱 来讲讲抢跑。坐标海外,这边游泳可以6个月启蒙。6-18个月一个班,18个月-36个月一...
刚看了你写的,差别最大的就是个学费问题。这边一堂课一般25-30美金,一
周上一次课,其实并不贵。儿医协会说的是正式游泳训练年龄,这种应该算启蒙,启蒙年龄早没关系。差别还是学费,嗯
5年前
而且我觉得游泳抢跑,应该算比较值的了。比如芭蕾,篮球,足球启蒙,这边都有招1.5岁以上的孩子,那个就是换个花样跟孩子玩。早学和晚学完全全无差别
5年前
娃是个烦人的小可爱 而且我觉得游泳抢跑,应该算比较值的了。比如芭蕾,篮球,足球启蒙,这边都有招1....
同意。而且我认为任何抢跑其实都没太大差。。
5年前
40个呀,这也太夸张了吧?
5年前
娃是个烦人的小可爱 而且我觉得游泳抢跑,应该算比较值的了。比如芭蕾,篮球,足球启蒙,这边都有招1....
游泳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个又安全又干净的地方不容易
5年前
娃是个烦人的小可爱 来讲讲抢跑。坐标海外,这边游泳可以6个月启蒙。6-18个月一个班,18个月-36个月一...
国内游泳好像倒没这样,但是像围棋啊什么的基本上都是这样分的,要一级一级的
更多
发布

推荐阅读

快妈慢娃
快妈慢娃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