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冲刺全球百亿票房时候,我终于贡献了关键性的三票助力冲顶。没毛病,没准百亿纪录真就差我这三张呢。
开年后A股的红是两个国运级别的产物给的:Deepseek和哪吒。一个是让特朗普震颤的国际开源AI模型,一个是能用中国传统神话击败好莱坞成为影史前30票房的动画片(还在继续增长,最终名次会比30更好)。相信大部分中国人在2025年的春节都没躲开这两个话题。
我知道身边很多人会抱怨大环境不好,生育率下降担忧未来养老金,但,有些事情出现时候,就是会带有超出表象的非凡意义。
这两个超现象级的产物代表的是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折射的是中国在全球化竞争中的独特路径:技术为矛,文化为盾。
技术突破是被卡脖子逼出来的,文化自信是国力提升之后的浴火重生。
在美国通过芯片禁运试图扼住中国AI发展的咽喉时,没想到一群中国杭州的软件工程师"四两拨千斤" 轻轻绕路拿起了另一件武器,用开源策略和算法优化,打破了算力至上的“硅谷霸权”,用有限的算力资源,在数学推理,代码生成等12项指标上超越GPT-4,中文理解能力甚至达到“超母语级”。
昨天新闻里看到,Deepseek 已经拿下了ai.com的顶级域名,用户将被直接引导至DeepSeek的官网。这在之前可是仅属于ChatGPT和谷歌Gemini官网的殊荣。能值得黑客大规模攻击,多国禁用的人工智能,重要地位不用多言。
神力都是在困境中激发出来的,就像哪吒。
哪吒本来源自印度佛教护法神“那吒俱伐罗”,其名是梵语的音译,他的形象来源是一条从印度到中国,从宗教到世俗,从古典到现代的轨迹。
《哪吒2》之所以引发共鸣,抛开技术升级带来的视觉冲击,最内核的还是它的反叛主题,用现代价值观重构了传统神话。“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从哪吒1就流传下来的经典语句,让个体对权威和不公的对抗有了具体的精神号召。这种“东方叙事+普世价值”的模式,打破了文化壁垒。正如《卫报》评价:“中国动画终于不再模仿迪士尼,而是用本土美学征服世界。”
美国IMAX上映时候排队抢票,也是让人惊叹。尽管大部分抢票的是华人,很多国际友人也拉上孩子去感受这个在悟空之后的又一个中国文化大IP。
看似是今年春节突然的崛起,实际这种“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模式,背后是deepseek,华为,《黑神话悟空》等一个个科技人的哪吒精神。
IMDB国外网友的评价:
DeepSeek与哪吒的“出圈”不是奇迹,而是长期主义的胜利,既不是偶然的“国运馈赠”,也非简单的“弯道超车”,而是中国在科技、文化、产业生态上数十年积累的集中爆发。
用科技定义赛道,用文化定义价值。这或许才是“国运”的真正来源。
P.S. 人工智能是国外首创,哪吒也是源自印度神话。真正的力量一直不在于消灭,而在于“消化”。正如哪吒的莲花化身,我们一直在不断吐故纳新之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