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闹钟现在三年级,早在一年级时,她就已经背完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里的诗词。倒不是刻意提前去学习和背诵,而是在对她的古诗词启蒙及兴趣培养的过程中自然达成的。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小闹钟学习古诗词经历的三个阶段及具体做法吧。
第一阶段:启蒙期。大概在小闹钟两岁半左右就开始接触古诗了。当时发现小闹钟对音乐旋律很敏感,就找了一些用古诗编的儿歌给她听,小家伙一边听一边就跟着律动,听了两三天就可以跟着哼唱了。等她唱熟了,我再念这首诗给她听,并讲解诗的意思。这样一首古诗她就基本学会了。为了配合她的听唱习惯,我专门买了一套有40首古诗的卡片,歪打正着,里面选的古诗刚好是小学课本里必背的。这套卡片一面是卡通风格的图话,一面是带拼音的诗句。我在网上搜集相应的古诗儿歌,下载后转入点读笔,在古诗卡片上贴上录音贴,小闹钟就能随时点来听了。
接着,我又扩展根据《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内容扩展了剩余的几十首,自己做成类似的卡片,补齐全套。每次外出郊游、旅行时,揣上几张,随点随停随读,非常方便。所以,在小闹钟上小学前,古诗词的积累量已经近百了。5岁时古诗词朗诵获奖。(证书照片)
但有时候,听歌听多了也会疲乏,遇到重复听音频没兴趣、跟旋律唱也效果不佳的时候,就要靠“编故事法“来帮忙了。具体做法,我曾在几年前的一篇日志中详细讲过,大家可以搜来看看,链接如下。
我如何用“编故事”法收拾家中小Boss - 小花生 (xiaohuasheng.cn)
第二阶段:加深理解。小闹钟进入小学时,我们发现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她几乎都已背过,于是小学一、二年级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介绍诗人的生平和诗词创作的背景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在学习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给小闹钟讲了杨万里和林子方的关系以及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林子方和杨万里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林子方当时任直阁秘书,直接为皇帝服务、草拟诏书。这一次,林子方要被调离皇帝身边,去福州任职。林子方认为这是仕途上的升迁,感到很开心。但是作为他的前辈和上级,杨万里却认为这种调动,对林子方今后的仕途肯定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在这首诗里,他借赞美西湖美景,委婉地提醒和劝说林子方留下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毕竟” 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心情很急切。"西湖”也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临安。意思是说:毕竟在朝廷里任职,肯定比在其他地方作官要好。三、四句里的“天”和“日”喻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映” 指映衬在太阳下。"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所以这句诗的隐含义是: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可惜林子方没看懂,大喊“好诗、好诗”,然后屁颠屁颠地跑去福州了,从此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讲完这段后,小闹钟再读这首诗时,就不仅仅把它当写景诗来欣赏,而会去品味其中更深的含义,从而了解何为“隐喻”。
在背诵李白的《望天门山》和《早发白帝城》这两首诗时,我发现孩子比较容易混淆,尤其是第三句都是“两岸”开头,一不小心就背岔了。于是我就给小闹钟介绍李白的生平经历,让她了解这两首诗不同的创作背景。我告诉她《望天门山》是李白在他25岁第一次出蜀地仗剑闯天下的时候写的,而为什么李白能写出“天门中断楚江开” 这样充满武侠色彩的句子呢?那是因为李白年少时爱好剑术,而且是正儿八经拜过师学过剑的。而他的师傅,正是唐代第一剑客裴旻。于是小闹钟就结合她看过的武侠小说或影视作品,把“两岸青山相对出”想象成一队盗匪夹道而来,而武艺高强的李白施展轻功飞略而过,然后跃上一叶扁舟飘然而去。而《早发白帝城》则是李白晚年,近60岁的时候写的,并且还有一段十分曲折的经历。于是,我从安史之乱,讲到李璘兵败连累李白获罪,再到李白被判流放夜郎,而在途经白帝城时突遇到皇帝大赦,于是欣然回返。这样既科普了历史知识,又让小闹钟了解了李白创作该诗的历史背景,对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表达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也就理解到位了。从此这两首诗她再也不会背岔了。
出于对李白的喜爱,小闹钟自己搜集了很多关于李白的资料,还颇有创意地总结出李白的诗坛“朋友圈”,能进入其“朋友圈“的人都有古诗为证。通过下面的思维导图,小闹钟把李白的社交圈搞得清清楚楚。
后来她又对“李白是哪人“这个问题有了兴趣,梳理出可以看作是李白故乡的几个地方,画了另一份思维导图。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又了解了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唐朝著名诗人及他们著名作品的写作背景,几乎把整个唐朝的历史也串联了起来。小闹钟也因为上面的两张思维导图得到老师表扬,而兴趣大增,现在每遇到一个的诗人或词人,必去把人家的生平和社交都扒一遍,除了诗词积累增加以外,这些古代文人的八卦也知晓了不少。
第三个阶段:兴趣为主导,自主扩大诵读范围,持续提高诗词鉴赏力。
小闹钟喜欢各类花花草草,我便以她的兴趣为出发点,和她一起读《诗经》,因为《诗经》里有大量描写植物的句子。为此,我还专门买下面这本《诗经名物图解》,一边朗诵,一边还可以欣赏精美的插画,更了解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植物名称、特性及用途。
同时,为了写“花语周记”,小闹钟也搜集和朗读了大量关于花卉的诗词。如春天满山的杜鹃开放时,小闹钟就找到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当夏日的傍晚散步时,闻到栀子花沁人的花香,她就找来了杜甫的《栀子》:"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金秋时节她又吟起了杨万里的《咏桂》:"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到了冬天,我想这时候应该除了梅花就没啥其他花可说了吧。结果小闹钟居然发现了不少四季常开的花卉,如长春花,同时还找到了南宋女词人朱淑真的作品《长春花》:“ 一枝才谢一枝殷, 自是春工不与闲。 纵使牡丹称绝艳, 到头荣瘁片时间。”不得不承认,一年的花语周记让她接触和积累了不少课本以外的诗词,有些甚至是我都不知道的呢。
同时,小闹钟另一个兴趣点就是搜集和各种颜色有关的诗词。这个小爱好源于今年年初钟爸爸买了一套名为“拾色”古风书签,里面收录了36种中国古典颜色,如天青、月白、蜜合等。书签正面是以某颜色为背景,并表明该颜色的名称,同时配有插图和相关诗词。书签背面则给出了颜色的参考物,有些是博物馆里的实物,有些则在古籍中有详细描述。小闹钟拿到这套色卡后简直爱不释手,不仅记下了每种颜色,还把上面的诗词及出处都弄得门儿清。比如:认识了松花色,顺便就知道了李白的诗句“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看到近似黑色的鸦青,就想起了杨万里的“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更有趣的是,装修新屋时,小闹钟特意要求把她房间的墙壁粉刷成“玉色”,因为她觉得元代的叶颙用它来写梅花很是清雅:"身世水云乡,冰肌玉色裳。”
我们一家都喜欢诗词,常常玩飞花令的游戏。随着小闹钟积累的诗词数量增加,这个游戏她玩得越来越好了,每次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哟,这句诗新学的?以前你可不会呢!”甚至还几次赢了我们。后来我才发现,人家悄悄准备了一个飞花令摘抄本,把含有同一个字的诗词收集起来抄在一起,已经密密麻麻地写了好多页了,果然为了赢游戏,动力十足啊!
在学校,背诵古诗对小闹钟来说是最轻松的任务,往往她都是第一个完成的。然后,她就会帮助其他同学背诵。据她说,有个同学是背诗困难户,每次背诗都特费劲,不是记错关键字,就是背了后面忘前面。小闹钟知道这个同学喜欢画画,就让他把每句诗,根据自己的理解,按顺序画出来。一边画一边读,画完一幅画,每句诗差不多也读过三四遍了。然后再把书合上,看着画来回忆诗句。没想到这一招果然有效,那位最怕背诗的同学,就用读诗画图的方法顺利把诗背会了。能帮到同学,小闹钟也觉得很开心!
以上就是小闹钟学习古诗词经历的三个阶段。我们并没有刻意将背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当作目标,只是在培养她对古诗词的兴趣的过程中,顺带完成了。我始终认为,诗词的诵读与欣赏不应该被当成一种学习任务,而更应该是一种文学和美学素养的熏陶,它应该是长期且愉悦的,是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趣味和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