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在父母的身边,那怎样和孩子更好的交流呢?

2018-8-3 12:35 原创 · 图片8

孩子不在父母的身边,那怎样和孩子更好的交流呢?

最近很多宝妈都问起了同一个问题,孩子在国内爷爷奶奶家,父母因为工作在国外,怎样更好的和孩子交流呢?让孩子们深刻的感觉到,虽然父母身在外,心依旧梦游千里,永伴身边。

宝妈们不要怕,不要怕,以前的热点问题是关注留守儿童,今天这篇文章重点关心下在国外的“留守父母”们。

现在科技社会,关于开视频啊,打电话啊,这些人人都会的方法,我也就不在这篇文章里叙述了,浪费宝妈们的阅读时间,只介绍有趣实用的新方法,毕竟现在早已经不是车马很慢,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书信年代了。

1, 美国的解决陪伴问题的科技公司

第一款app叫做Kindoma,a story sharing app,主要解决的是父母和孩子远程阅读的问题,app开发灵感主要来自于最近美国电子儿童书的盛行,所以家长们可以一边视频通话一边和孩子们读一本故事书,家长的每一次微笑每一个微表情的表现,孩子都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如果家长就在身边。

共读书是他们家的主打软件,后来又出了drawtime,父母和孩子们一起画画。



2.第二款叫做caribu app,和第一个一样也是一个视频共读的app,但是是不同的俩家公司开发,父母可以比较一下哪一个用起来更喜欢,用户体验更好。

3.第三款叫做Quality time LAB,这一款属于新app跟第一款比较,毕竟kindoma在六七年前就有了,这款最新的不仅可以一起读书,还可以一边视频一边玩冒险游戏,还可以通过可爱图片的形式一起share晚餐,一起在睡觉前听童谣,所有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在这个软件上都可以完成。




4.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例如告诉孩子你的额电话号码,很明确的让孩子明白,孩子随时都可以给你打电话,你随时就在他的身边,例如更小一点的孩子,可以为孩子带一件你最喜欢穿的颜色的衣服,让孩子看见衣服的时候可以闻到你的味道和看见你最爱的颜色,例如在澳洲的幼儿园里有的孩子真的很难入睡,就会被建议从家里拿来属于妈妈专属味道的一件衣服。

电子产品固然是好的,但是现在的局面是:智能设备对孩子的影响尚需研究,但对于商家来说,谁也不愿意主动放弃一块有利可图的市场。希望宝妈们在为孩子选购电子高科技产品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泄露儿童数据。

孩子哪懂得隐藏和保护自己?大量的儿童用户真实数据,日后能变现为巨大的商业价值。例如美国一款配备了摄像头和麦克风的婴幼儿“智能监视器”,公司竟然与合作伙伴分享收集到的数据,并将其用于建立儿童的消费者档案。

2.阻碍儿童的认知发展。

厂商声称让孩子们使用语音助手获得知识与陪伴,以此向家长兜售欢乐的童年,当孩子表达“我很无聊,不知道该玩啥”时,语音助手就会拿出早已经安装好的游戏和早教产品给孩子。 这个情况已经被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Jenny Radesky博士所关注。

第一,儿童的无聊对于其认知和社交情感发展非常重要,此时孩子有机会用创造性思维思考下一步行动,不需要设备告诉孩子下一步该玩什么。

第二,学习忍受无聊会锻炼孩子的承受能力。

创意和忍耐在孩子的未来中举足轻重。如果习惯了用智能设备来拯救无聊,很可能会给孩子的认知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破坏儿童社会适应性。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机构的Sherry Turkle博士提出,孩子们已经淹没在数字技术中,影响情绪能力发展、阻碍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她的结论是孩子们不需要人工智能助手。

同样的,儿童公益组织(CCFC)负责人Josh Golin也认为,人工智能设备不仅带来数据隐私问题,而且孩子情商的发展需要更多人与人的交流、面对面的互动。

谢谢宝妈们阅读我的文字,长按下图即可关注。


回应 举报
赞1
收藏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