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儿连续读完了一些专著,包括:易中天的《先秦诸子》、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讲生命科学的《生命的跃升》,还有植物学的各种专著也有不少,甚至无法一一列举了。于是,看到花编的约稿公告就又有点跃跃欲试了。有的朋友看到孩子的书说:“就算我这个大人读这些书也不一定读的下来,孩子怎么会有兴趣读下来,甚至会读懂呢?”今天就姑且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也是一样。想想女儿从小到大读过的科普书如果排起来,应该也会是一条进阶之路。
1、幼儿园阶段的科普书
幼儿园阶段以绘本为主,科普类读物最容易上手的就是人体和动植物类的绘本,另外数学、DK儿童百科类的图书也是很好的选择。比如:
DK儿童百科全书7912人有 · 评价1731 · 书评38
DK儿童自然大百科1426人有 · 评价220 · 书评4 信息量非常大的科普读物。从万物的生存规律,到生态学,生物的分类,再到每一类动物。感觉孩子看它还是更注意细节和微观的东西,对它的宏观性和规律,分类还没有太好的理解,慢慢来,不同年龄看会有不同收获的。不过这本还是更适合小学以上阅读。
DK儿童历史大百科1523人有 · 评价171 · 书评11
加古里子的身体科学绘本(全10册)170人有 · 评价32 · 书评1
加古里子的身体科学绘本、牙齿科学绘本、科学绘本等等都很不错,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生活中的科学,还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出现问题怎么去解决。
可爱的身体(全8册)12575人有 · 评价7589 · 书评141
这套书也是闺女小时候的大爱,全套书都熟到可以背下来。
DK儿童人体百科全书2590人有 · 评价792 · 书评17
后来还读过这本。
4级Look inside Your Body573人有 · 评价246 · 书评5
还有一些绘本把科普知识和虚构的故事结合起来,如果孩子觉得科普读物难以接受,也可以用它们做敲门砖。比如:
牙齿大街的新鲜事27207人有 · 评价16832 · 书评59
你不知道的三个朋友1705人有 · 评价1247 · 书评25
还有很多,不一一举例了。
关于动植物的绘本有很多,不乏一些很美的,特别吸引人,连我都爱不释手。比如:
种子, 如此酣睡414人有 · 评价142 · 书评4 孩子小时候特别喜欢这套书。文字,图画都非常美。
一粒种子的旅行10613人有 · 评价4029 · 书评54
数学绘本,比较推荐五味太郎的低幼数学启蒙绘本。
益智的游戏书*找一找,玩一玩364人有 · 评价175 · 书评2
益智的游戏书*试一试,想一想291人有 · 评价100 · 书评1
这类绘本可以让孩子边玩边学,深受孩子喜爱。
学前阶段,数学类读物过渡到汉声数学。
汉声数学图画书第一辑1: 数是怎么来的5879人有 · 评价3056 · 书评86
汉声数学图画书第二辑(全10册)3478人有 · 评价1301 · 书评13
汉声数学图画书第四辑(全11册)3203人有 · 评价881 · 书评13
汉声数学图画书第三辑(全10册)3214人有 · 评价1047 · 书评16
这套书一直到现在还都会拿出来看看。每一本都需要看很久,因为要边看边做,里面有非常多的动手动脑环节,属于在做中理解概念的类型。
另外,这个阶段闺女还特别喜欢《小牛顿科学馆》,60本全部读完,而且不止一遍。
随便贴一辑,这套书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
法国趣味图解小百科:了不起的发明822人有 · 评价155 · 书评3 孩子看完这本很兴奋。了解到发明创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看她开心的样子就知道是本好书。
还有这一套,闺女也非常喜欢。
除了书籍之外,幼儿园阶段女儿便接触了各种科学手工、小实验等等。买过很多小实验的材料,某宝找到的质量都不算太好,但价格便宜,搜索“科学小实验”就能找到一堆。
“拉比盒子”是个专门的网站,在官网可以订到质量好一些的素材,每个月会寄来一个盒子,里面是一个主题,足够玩上一个月了。有兴趣可以去找找看。
2、小学一年级的非虚构类读物
女儿在学前阶段脱离了图书馆的低幼部,升级到小学部。她一进入到这个借阅区域之后,就再也不想去低幼部找书了。小学部的图书以文字为主,信息量比绘本大了好多,让孩子目不暇接。小说,比绘本故事更充实丰满,科普读物也比绘本讲得更深入,更精彩。
中国未解之谜-青少年课外阅读经典17人有 · 评价4 · 书评1 孩子很喜欢。拿着书迫不及待得和我分享她觉得神奇的部分。我们一起猜想这些奇怪现象的成因,有时自己都把自己逗笑了。比如千年古尸为何不腐肚子里的食物都还在?我们猜想墓室是真空的,闺女说不对,真空包装的食物也会有保质期,不可能那么久。后来猜想墓室也许有特殊气体,我们还没有发现过的气体,哈哈哈,各种瞎猜。不过我们也断定不会是古人有意为之。闺女说如果古人真有方法能让尸体保持原样,那一定会用在尊贵的人身上。这个女人不是很有名的人物,而且只有这么一个,所以应该是巧合。
青少年课外阅读经典 世界未解之谜13人有 · 评价1 · 书评1 很好,开阔眼界,引发思考的书。女儿很喜欢。
把舌头当鼻子用的蛇--爬行动物/青少年科普图书馆32人有 · 评价4 · 书评1 这个系列孩子全部都很喜欢,这套书已经全部看完了,好棒的一套书。
植物中的开路先锋--苔藓植物/青少年科普图书馆19人有 · 评价3 · 书评1 这套书都很不错,女儿都很喜欢,每次看都能是情绪高昂。
一年级读的科普书中最爱这一套“青少年科普图书馆”系列,二十几本全部读完,津津乐道。还有各种未解之谜,都是这个阶段孩子觉得有趣的话题。
16开新概念阅读书坊(百科)*不可思议的外星人与UFO神秘奇案10人有
还有关于外星人的话题、黑洞的话题。都是这个阶段孩子感兴趣的。
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全16册)3258人有 · 评价1381 · 书评48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全14册1643人有 · 评价529 · 书评14
学前及一年级历史也开始读了。
提到历史不由想多说一句,女儿一开始是不太喜欢读历史书的,我给她了几次她都不要。后来是因为她偶然翻到了里面的大卫雕像,发现历史书中竟然有提到艺术发展的过程,才开始感兴趣的,而且一发不收,把两套都读完了。也从此不再排斥历史,发现了历史的有趣。
这就和艺术启蒙又有了关系。顺势推荐一下幼儿园阶段读的艺术启蒙读物:
这套书有一、二两辑,都非常好。孩子很喜欢。另外,两次欧洲行,看了好多美术馆也功不可没。同时,国内的各类博物馆也去了很多,这对孩子接触历史都大有帮助。
另外,刚开始启蒙历史也可以用绘本和图画书:
地球通史926人有 · 评价177 · 书评11 这个墙书被贴在客厅以后孩子总会时不时就去看一阵子。时间轴与各个地区,重大事件,为孩子呈现了一幅完整的历史画面。
这个所谓的“墙书”实际上就是一张很长的挂图。女儿一直很喜欢,没事的时候就盯着它陷入遐想。
人类简史 • 儿童绘本版7397人有 · 评价2962 · 书评22
DK儿童人类历史百科全书1878人有 · 评价391 · 书评12
先了解人类史,再慢慢过渡到某个国家的历史感觉上比较好。读到具体国家就会感到政治意味越来越浓厚,总感觉并不适合特别小的小孩子。
这个阶段同样也做了一些科学小实验、小手工。“拉比盒子”升级到“鲨客盒子”同一公司的两个产品系列。
还有这套书也不错,从幼儿园就可以玩起来,我们发现晚了。
建筑的游戏60人有 · 评价6 · 书评1 非常好的书,动脑又动手,孩子非常喜欢,找材料,玩起来。
缺点是需要自己找素材,懒妈会有点崩溃。
从学前开始接触“科学爸爸”,一年级听科学爸爸的天文讲座比较多,我还帮她做了一些笔记。她也自己读了一些关于天文方面的书。比如:
有趣的月亮观察绘本2070人有 · 评价496 · 书评12
DK儿童太空百科全书7577人有 · 评价2048 · 书评46
可能是因为对天文的喜爱,也让她对物质非常好奇,看到我的书也要试着读一读。比如:
这本书也可以让一年级的小学生读?我一开始也觉得不可能。但孩子想读,我也没有把她的热情一棒子打死,而是给她定了一个小规矩——每天只能读一章,不可以多读,而且读完要和我说说自己的感受。结果一周下来,她还真把这本书读完了,而且还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真是让我大跌眼镜。
同时,对生物,特别是对植物的兴趣也在这个阶段显露出来,非常明显。于是,读了一些植物方面的科普(具体可以参考我的书单——爱植物的小孩读过这些科普书):
植物观察笔记849人有 · 评价199 · 书评3 植物笔记很有参考价值,大孩子可以动手自己写画的时候能派的上用场。
最最奇异的植物-青少年必学必知的科普大百科17人有 · 评价2 · 书评1 女儿对所有奇怪的事情都感兴趣,看到题目就选中了它。里面的内容应该也还可以,我没有看,也没怎么过问。
芳香植物20人有 · 评价1 · 书评1 一本纯科普类的图书,没有故事性,只是图片加事实性陈述。如果就这样一页页读下来挺无趣的。不过闺女还是很喜欢,她get到的兴趣点:一个是“芳香植物”,有香气的植物,多棒,十个闺女九个爱。书中介绍了每种植物的芳香物质,闺女对此挺感兴趣。第二个兴趣点,她发现里面有很多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在自然界中,我们很难同时看到它们并进行对比,在书里却可以实现。
咫嗅芬芳——二十四节气探花之旅29人有 · 评价5 · 书评2 女儿喜欢植物,我也因此帮她寻找懂植物又爱帮助别人的人。于是就有缘遇到了孙小美,也就是本书的作者。得益于她的分享,又读了她的书,很亲切。书里的文字朴实真切,句句吐露热爱自然的心声,她的寻访植物之旅让我们开拓了思路,她的娓娓道来也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植物的“人”性。我和女儿都很喜欢这本书。
我也帮她做了一些自己的植物笔记。
同时,因为对音乐的喜爱,也开始接触艺术家的传记,后来又陆续读了几本其他的传记,比较简单的有这几本:
钢琴诗人: 肖邦 [6-14岁]60人有 · 评价9 · 书评1 女儿很喜欢这本书。她说自己读完了这本书会对肖邦的音乐更多的体会。我们又听了肖邦的夜曲,小狗华尔兹,感觉很好。
居里夫人的故事29人有 · 评价2 · 书评1 女儿今年开始对人物传记感兴趣,尤其是科学家的故事。这本居里夫人她很喜欢,一口气就读完了。
3、二年级的非虚构类读物
二年级是非虚构类读物大爆发的一年,在这一年中,非虚构类读物的占比超过了虚构类读物。但是阅读轨迹可以看到还是因为之前积累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深度在逐渐加大。
数学类的读物,开始喜欢上了这套书:
可怕的科学 经典数学系列:特别要命的数学2891人有 · 评价786 · 书评15
陆续读了其中的四五本,都很喜欢。
另外,在这一年我们带她去了面向成年人的市图书馆,虽然这里也有青少部、中学部,但闺女还是更爱楼上的专著类借阅区和多媒体教室。这其中她能读的就是植物类、历史类、人物传记类。
地理类的读物我们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孩子喜欢的,所以只读了一些杂志,比如《中国国家地理》。
另外,说到杂志,《大科技》真是不错,最近的新宠。
新媒体也可以利用起来。闺女关注的公号最爱是:
No.1:混乱博物馆
No.2: easynight
No.3:物种日历
虽然看得不是很多,但偶尔打发排队、等餐这样的无聊空闲还是很好的。
植物类的循序渐进次序大致如此:
科瓦奇讲植物593人有 · 评价92 · 书评2 女儿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这本,评价很不错。她说这本书讲得很专业,也很有趣。通过这本书她也获得了不少知识,在平时不由自主的有所运用。
改变历史进程的50种植物182人有 · 评价40 · 书评3 主要是给孩子读的。我看文字表达有点深,更适合中学生,所以自己也读了,以便和孩子交流。我觉得这本书带给小孩子的更多的是一种意识,研究植物不能停留在表象,只看它的样子,它的现在,还要思考它的历史,它的价值,它对世界的影响。
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129人有 · 评价19 · 书评1 《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作者蕾切尔·萨斯曼。她本是位艺术家,却从北极到沙漠,穿越了五大洲找寻在世界上生存超过2000年的植物,做起了植物学家的营生。这本书既是生物学读物(它记述了许多罕见植物的生态环境和样貌特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是艺术书(展现了摄影艺术带给人的视觉享受,尽管里面大多数植物并不算美),同时它也是人文主义作品和哲学作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顽强的强烈冲突,仿佛一场生命的大戏正在上演。那种因生命的漫长而带来的永恒错觉,让人更添了几分失之交臂后的伤感)。越是荒芜的,贫瘠的,恶劣的地方,越生长着万年不朽的古木,更让人惊诧的是不乏一些几千年的老者,看起来还依然像个孩子。人类和自然并不是生活在平行世界里,虽然我们和他们很多时候并无关联,可是影响还是巨大深远。3500年的古树因为吸毒者的火焰而死去,有的树木因为挂上了稀有物种的名牌,反而引来了游人,遭到了破坏,不得不把名牌和保护栏拆掉……说到物种的消亡总让人想到人类最终的灭绝,可读这本书,想到更多的还是地球上始终会有“见证者”,在看着这个世界。和孩子一起读了这本,她也很喜欢。
四季啊, 慢慢走: 北京自然笔记72人有 · 评价13 · 书评3 孩子特别喜欢,一到手就拔不出来了。图画很美,介绍也很好。没想到里面很多很多植物我们都可以认得出来,叫得出来,孩子也因此很受鼓舞,看来我们的日常积累还是起了作用的。
花朵的秘密生命:一朵花的自然史137人有 · 评价9 · 书评2 这本书是闺女自己读的。边读边与我分享了许多。通过她的介绍我觉得这是本很有趣的书。同样的植物,我们也通过网络查了百度和维基百科,其中的介绍都没有书里的那么生动有趣。有的植物会调节自己的体温,有的植物会用智慧抢占地盘,还有的可以诱惑动物丢了性命。植物的世界原来这么有趣。
历史类的:
这部书写得不错,推荐一下。
还有这本我也非常喜欢。
因为读了历史书,对春秋战国的思想比较有兴趣,所以读了《先秦诸子》。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万畅销, 2018。先秦时代的历史总结和思想浓缩, 详尽阐释诸子百家, 持续三百年的大辩论。)73人有 · 评价9
因为喜欢诗词、喜欢苏轼,所以读了他的传记。
苏东坡传1248人有 · 评价309 · 书评4 这本书孩子已经全部读完,而且把其中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重读了。她说感觉自己收获很大。从开始的时候只是喜欢他的诗词,好奇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到现在有些找到了答案。她觉得苏东坡每个时期的处事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经常用他的例子来提醒、开导我。希望这些点滴也能让她以后的人生更豁达开明吧。妥妥的苏轼忠粉一枚。
后来,越来越发现她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去多媒体教室选的碟片基本上都是关于宇宙和生命起源的。因为看了很多纪录片,后来读这类的专著就能够容易理解一些。
生命的跃升95人有 · 评价4 · 书评3 这本书是女儿从图书馆借来读的,不过,我有心想要买一本收藏了。女儿很喜欢这本书,总是忍不住要和我分享里面的内容,觉得那么有趣,写得那么好。女儿很崇拜这个作者,觉得他真的很棒。她说这是一本阐述生命科学的书,讲述了基因、性、肌肉运动、光合作用、视觉等十个进化过程中的发明。
寻找缺失的宇宙——暗物质19人有 · 评价1 · 书评1 这本书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没法看得懂。可是闺女执意要读,我也没有办法。不过,她有她的窍门。她只完整读了第一章,然后后面各章她都只读了小结。这样,她也就对全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甚至还自己做了笔记。
这两本说实话太难了,特别是暗物质那本,我都看不懂,她也不可能读懂。但她可以从中找到自己能懂的部分去读,还做了笔记。
目前马上升三年级了,她最近正在读或者准备读的有这些:
数理化通俗演义586人有 · 评价140 · 书评11 用了将近两周时间读完了这本书,非常喜欢。读的过程中经常把喜欢的章节反复读。借由此书闺女了解了科学的发展脉络,她说:“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里面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科学家们的伟大发明和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经过了无数次实验和失败。”她还向我一次又一次的讲述伦琴发现x射线的有趣事,诺贝尔奖为何没有数学奖等等。
这本是最近最上瘾的读物。书里很多人物、事件对她来说并不陌生,这次通过这一本书把这些人和事都串联了起来,让她感到非常兴奋。
从她目前的情况看,稳定进入专著类阅读已是妥妥的事了。
二、是什么促进了孩子的非虚构类阅读
我觉得因素是多方面的。
1、家庭环境的因素不容忽视。因为一年级到二年级,我们搞了一年多“家庭阅读分享会”。这个活动让孩子了解到父母读了哪些书,讲的是什么。我和她爸都是理科出身,读物也基本都是非虚构类,她很喜欢听我们讲这些内容,而且每次都会提出很有质量的问题,这些讨论也让孩子的思考深度在慢慢增加。
2、书里的内容与生活结合。从前面的描述大家可能也看得出来,我喜欢把书本里的内容搬到生活里,或者也可以说是带着生活中的问题去书里找答案。这一点在植物、天文、艺术这几类中体现尤为明显。我们会把生活中遇到的植物拍下来、画下来,去研究、做笔记,也会去博物馆寻找我们生活中不常见到的部分。另外,多去科技馆也是很好的。虽然我们所在的城市太小,没有像样的科技馆,但我们还是尽可能在旅行途中多去几个地方看看,这两年也算见识了一些,觉得收获很大。有的科技馆孩子很喜欢,一连三天泡在里面。
在科技馆里,孩子觉得牛顿摆特别有趣,就买回来作为桌面小玩具了。
3、纪录片是个好东西。女儿学前看过的纪录片并不多,大部分是一年级以后陆续看的。大部分集中在生物、天文方面,BBC这方面的资源真的是太多了。
这是在图书馆我们看过的一部分。看多了就会发现,很多片子之间的理论是有重合的,和书上的也会有相同和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听到同一个理论,把书上抽象的理论放到屏幕上直观的看到,也让孩子对此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4、虚构类读物也会促进非虚构类阅读。比如: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还有动物小说,以及自然探索类小说。因为要读虚构类读物,最根本的一个是兴趣,一个是理解力。如果没有大量的其他阅读来锻炼思维,拿起专著就读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日常多关注孩子的思维发展,适时提供适合的读物很重要。比如,在学前阶段,因为路上遇到一起交通事故,孩子饶有兴致地为我们推理了肇事责任,我们便开启了《福尔摩斯探案集》的阅读,通过边读边聊,到放手让她爱读就读。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血字的研究(少儿版)34人有 · 评价17 · 书评1 第一次看推理小说选的这本,孩子很喜欢,读完之后我们还一起讨论了里面的情节。
主要读了这两个版本。第一个是少儿版,它在编排上简化了一些逻辑关系,更容易让孩子理解。第二个版本是正常的成人版本。
因为她很喜欢探案,还买过这样的小书:
后来,为引导她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我们还一起读了一些科幻小说,并一起讨论其中科学幻想的合理性。
5、讨论。我们经常和孩子讨论书本,但并不局限于某一本书,而是针对她感兴趣的话题。有时候她也有疑惑,我们就试图引导她解开这些疑惑。我们一直认为读书并不是要记住什么理论、事实,而是要尝试思考,理解这些理论提出的依据和逻辑关系。很多书籍涉及的背景比较复杂,就像上次闺女问到的:为什么很多现在的生物学家都对达尔文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他们没有像我一样去崇拜达尔文?难道达尔文的观点真的是错误的吗?他的《物种起源》还有必要去读吗?
我们也通过这样的问题,向她说明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说明科学尚存的局限性。达尔文当然也有他的局限,人们的质疑有的是对的,可是也有很多是对达尔文错误的理解。“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一直是我们挂在嘴边的,而真的要培养起辩证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久持续的努力。
6、多去图书馆。带孩子去图书馆,就好像把海绵扔进了大海。她在浩瀚书海中寻到什么,获得什么,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自己做主的感觉也是孩子阅读的动力之一。
就要上三年级了,不知道新的一年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要和她一起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