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东北省会城市,七岁半男娃刚升入二年级,目前会背诵古诗词150首,这个量在小花生可以说是不值一提,但是想写这篇日志不仅仅是因为花编的邀约和单纯想要记录一下娃学习古诗词的经历,更多的是想要分享一下这段经历中不同寻常的地方。
一、开始之前先洗脑
娃是从升入幼儿园中班开始背诵古诗词的,在开始之前,我会时不时的对娃进行一些洗脑,比如,作为一个中国人,唐诗宋词人人都会,咱也得会啊,这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你是个中国孩子,你也应该开始学习古诗词了。诸如此类,没事儿就给娃说一下,也不知道他听进去没有,反正到开始背诗的时候,他没有表示反感,相反,还很开心。(感觉目的达到了😌)
总结一下,无论什么事儿,提前给娃通通气比较好,孩子会有点儿心理准备,也不会出现进行到一半就开始质问家长我为啥要背这些东西的情况。另外,虽然说是洗脑,但是我说的也都是自己对于学习古诗词这件事情的真正看法,提前背下来给以后上学省点儿劲儿啥的反倒不是最重要的,顶多算是个附加优势吧。
二、一周一首诗,背了两年
思想工作做好了,接下来就开始操作了。开始带娃背诗使用的方法是每周一首诗,第一天,带娃读三遍,简单解释一下意思,顺带着认识认识字。接下来的五天,每天读三遍,对,不用背,只是单纯的读三遍,不读错就可以,不要求背。第七天,让娃背一下,几乎没有背不下来的时候。背过的诗,一般一两个月会复习一次。就这样,从中班到上学前一共两年的时间里,娃像一只蜗牛一样慢悠悠的背了一百首诗。
之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这样安排娃背诗的进度,其实主要是根据我自己的情况,我就是那种记忆力不太好的人,潜意识里觉得娃应该也遗传了我,所以才用了这样一种效率很低,但是相对无痛的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对的,至少很适合我家娃,因为他的记忆力不仅遗传了我,还有学渣队友的加持,甚至比我更差。😂😂😂
三、上小学后,参加了一次诗词大赛
娃上小学之后,第一个学期因为之前没有上过幼小衔接,我们也是第一次当小学生的家长,所以每天都过得很混乱,背诗也不像之前在幼儿园的时候坚持得那么好了,甚至连每周一首诗都坚持不下来了。一直到今年春天,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又一次因为疫情,娃开始在家上网课,我们的背诗计划才得以延续下来。也是在这个时候,娃学校发了个关于诗词大赛的通知,一开始说是全市范围内的小学生都可以参加,而且比赛是在线上举行。我们抱着让娃试一试的想法报名了这次比赛,主办方提前给出了备赛范围,分年级的,我们一年级的备赛范围只有不到30首诗,而且这些诗基本上都是娃背过的,所以我们也没多想,就单纯的把这些诗复习了几轮,比赛前又临时给娃讲解了一遍诗中个别字词的含义,然后娃就匆匆上场了。比赛都是选择题,满分100分,娃答了96分,自己说有一道题不会。比赛之后1个小时成绩就出来了,娃得了市级一等奖。实话是说,这个结果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可以说是万万没想到。
除了成绩之外,还有一等奖就可以参加接下来的省精英赛的邀请。于是我们又报名参加了6月份的比赛。这次依然是在线上,备赛范围比之前翻了一番,还有主办方提供的学习视频,一共10集,以讲述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三位大诗人生平事迹为主,还穿插了许多的文学常识。这次备赛除了背诗、看两遍视频,我还给娃讲了一些诗词的创作背景。可惜我知道得很少,所以讲得也不多,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吧。最后娃在省精英赛中获得了银奖,跟金奖就差了3分。
精英赛之后竟然还有省排位赛,这个是在线下举行。精英赛中得金奖和银奖的小朋友获邀参加,为了给娃一个近距离和高手切磋一下的机会,我们再次报名了。从上次精英赛给出的复习视频中我大概摸到了一点儿主办方的出题思路,于是上网买了一套《中国诗词大会》外加一本题库。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册)516人有 · 评价107 · 书评3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下册)478人有 · 评价67 · 书评2
每天晚饭后,我会从书中挑选和备赛范围相关的题目和娃一起学习一下。此外还让娃读了一遍家里的那套《笑背古诗》,后来还翻出了去年就已经给娃读过的两本书《我们的唐诗》《我们的宋词》
我们的唐诗: 画给孩子不一样的唐诗2181人有 · 评价632 · 书评6
我们的宋词: 画给孩子的绝美人间词话1541人有 · 评价317
又给娃重新读了一遍。
就这样,大面积撒网式的复习了一遍之后,娃就上场了。总体来说,娃的临场发挥还是不错的,虽然最后只得了个银奖,但是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这个成绩已经算是对得起这段时间的努力了。
然而,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比赛改变了我们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以前带娃背诗没有啥感觉,只知道一首一首慢慢背,总觉得孩子还小,不需要去了解诗词相关的知识,但是通过这次参加比赛我却意识到这些诗词背后的东西一样很重要,了解了诗人的身份,时代背景,创作背景,对理解一首诗,甚至是诗人整体创作的风格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些古诗词的文学常识涉及到的内容不仅是文学,文化,甚至也包括历史,地理。如果在背诵诗词的同时也去学习和积累一下这些知识,未尝不是一种由点及面而进行学习的好方法。
因此,诗词大赛结束之后,我和娃再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也由原来的单纯只是背下来,逐渐转变为时不时的了解一下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等。比如,前不久带娃学习那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时候,我们一起了解了韩愈当时被贬的原因,他和韩湘的人物关系,以及蓝关和潮州的地理位置,甚至还粗浅的分析了一下韩愈当时的心情。结果就是娃不仅背诗的速度大大提升,还总觉得自己有点儿理解韩愈了。不得不说,感谢这次比赛,让我和娃的诗词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最后,我家娃的诗词学习总结下来就是三句话:凡事预则立;记忆力不好可以慢点儿背;诗词相关的知识和诗词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