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听英文歌算启蒙的话,那她五、六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英文启蒙之路了。我的口语是一穷二白,连日常的都不会说,于是将绘本句子融入到生活中,才能比较自信地表达。读《The Daydreamer》时,有这么一句There’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the milk. 娃有时无理取闹地哭闹时,我就会说:There’s no use crying. 还有,娃做事要放弃时,我会用《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中的句子对娃说:Perseverance wins the success.
现在娃快2周8个月了,已经能用英语叽里呱啦讲一大堆。她会把绘本和动画片里的场景搬过来演绎,玩过家家。
初识:
相信和很多爸爸妈妈一样,知道英文启蒙这回事可能是因为这几个名字:汪培珽、安妮鲜花、廖彩杏,以及她们的书和书单。为此,一岁之前,就败了一套汪培珽推荐的系列一,可是完全不适合启蒙。于是我放弃了给娃读英文绘本,而是放英文歌曲给她听。主要是用手机放super simple songs 1给娃当背景音乐。平时带娃出去玩,抱着她一路走一路唱着英文歌。例如我会唱<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和<apple>给她听。后来她最早会的英文歌就是<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起步:
大概到1岁多的时候,开始给小星星看《peppa pig》的动画片,先是中文版的(看了大概一季),后来改成英文版的。这个动画片整整看了1年多。接触了安妮鲜花之后,上网买了《清华幼儿语感启蒙》电子版的给娃看。《清华幼儿语感启蒙》我觉得对语感和英语兴趣的培养还是有挺大帮助的,但是没有看完,因为后来娃要看的动画片实在太多,每天控制的时间是1小时,所以真是没有时间看,有些可惜。
既然娃对一本正经的绘本不感兴趣,就让娃接触一些英文闪灯书和触摸书。开始也并不感兴趣,我没多想只是默默给她念《the Sea Horse Search》,她自己则对触摸书《Bunnies》也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可能是因为有许多毛茸茸的吧。
进阶:
娃一岁半时,才真正对英文绘本逐渐产生兴趣。之前还只会“knock”的娃是从《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开始输出大量英语词汇的。一开始拿着书给娃念,她没听几句就跑开了。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不强求,转而将《Brown bear》的音频当背景音乐给她听,发现娃只听了几次,就有输出了,会说I see……。我真是大喜啊。然后再拿出绘本给她听,她已经能够听我读完了。接着是娃渐渐喜欢上《From head to toe》和《Dear Zoo》。,娃一周八个月时已经主动要求讲英文绘本,对英文绘本的接受度和中文一样了。她只是对内容有喜欢的不同,不会因为语言的关系而有亲疏。
我用Excel来记录阅读情况(分4类记录)。如下图:
融入:
在娃快要2周岁时,中文绘本已经很少买了,英文绘本却越买越多。书中有很多单词我都不会。我并不是一个勤奋的妈妈,有时蒙混过关,有时停下来跟娃说我要查字典。同时也开始到图书馆借英文书了,因为买书已经跟不上她的阅读量了。娃不仅读的多,而且大多数都是不断被她那出来重复读的。对于自身水平有限、开口难的妈妈,我是通过绘本让娃与英文建立连接的,再配上动画片。有些绘本跟动画片配套,就更能调动娃的兴趣了。例如:Peppa pig,maisy系列,朵拉系列。
2周岁半的时候,我和娃吵架,她突然双手叉腰,来了句:“I told you. I’m angry!”一时我就楞住了,气也没了。像这样的灵光乍现,我还有用日记、微博的形式记录,但都是随心所欲,不想让记录成为负担。有时还会根据绘本做些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