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孩子谈论战争?(含书单)

2018
2015
2022-2-27 12:09 原创 · 图片6

“如果不去思考,再近的观看也只能是旁观。”

——苏珊·桑塔格

图片

北京时间2月24日上午11点左右,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了全面进攻。

短短的两天时间,乌克兰,一个现代主权国家,就几乎已经沦陷了,令全世界震惊!

事发当时正是当地时间的凌晨,人们在炮火的轰鸣声中惊醒。

当听到大人讨论这件事,我家6岁半的姐姐问我:“妈妈,为什么会有战争?”

我对她说:“战争往往是小部分人为了争夺利益,比如领土、自然资源等引发的。战争中遭殃的总是那些平民百姓,他们因为战争不能正常生活。比如,乌克兰的孩子们,他们就不能再继续上学,大人不能正常工作,超市里没有足够的物品,人们没有足够的食物,生病了不能得到医治。那些战地的老百姓,都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他们因为战争遭受着痛苦,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我们一定要反对战争。”
 

图片

女儿有所领悟地说,“那些发动战争的人,真坏!应该阻止他们!”

社交媒体上,被迫撤离的乌克兰男孩说:“我喜欢和我的小猫一起呆在家里。”这一幕让人看了心碎。

图片

我接着跟女儿讲起了在美国留学时的一段见闻。当时我在一家救助难民的国际性NGO实习,接触了很多难民朋友,他们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平民百姓,其中很多是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人,其中当然也有很多孩子。
 

生活在和平社会的我们很难想象那些来自难民营的孩子经历过什么。跟他们接触后,我发现,他们大都是在难民营里长大的,没有上过一天的学,没到过大城市。他们曾经的生活条件、卫生条件都非常糟糕。

战争让他们失去了至亲,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童年,失去了本该有的未来。

他们善良、淳朴、聪明,眼睛里仍然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对于亲历战争的人,像这样,能够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生活,已经是一种非常好的结局。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因为战争陷入一生的沉痛和绝望。

怎样和孩子谈论战争?

这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的战争、暴力,我们把这些怎样告诉孩子?
 

我非常赞同美国儿童文学泰斗伊夫·邦廷说的:“孩子们必须了解生活中的困境,并且学会抉择,因为这就是人生。”

很多人觉得战争离我们非常遥远,因此无动于衷,甚至有人在网络上冷嘲热讽。那些在网上调侃“乌克兰美女来中国”的人,真是猥琐至极。

作家、文艺批评家苏珊·桑塔格的《他人之痛》中说“如果不去思考,再近的观看也只能是旁观。”

在别人遭受这种暗无天日的痛苦时,我们做的顶多不过转发、点赞。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身临其境地理解身处在痛苦之中者的感受。但我们绝不可以对他人的痛苦失去同情心。

我们要让孩子认识世界的现实:战争、杀戮、掠夺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真实的世界。

同时,我们一定要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们心存美好和希望,让孩子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和杀戮,不要做一个漠视者,更不要做战争的支持者和鼓动者。

著名文学家、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主义》用后殖民主义理论描述了西方人对东方人的“他者化”。西方人所描写的东方人形象并不是真正的东方人形象,而是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人形象。

就是这种“他者化”的思维习惯,但我们产生优越感和偏见。优越感和偏见,生产出漠视甚至仇恨。


要培养孩子“世界公民”的意识。

我告诉女儿,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上的一员,地球上每个国家的百姓都是一样的。我们对社会,对世界要有责任感,要关心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等长大了,要用自己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好。

要认识世界的黑暗,仍然心怀美好。做一个善良的人。

要多读好书,学会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绘本推荐

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战争对他们来说还过于暴力和抽象。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可以读一些相关绘本。
 

这些绘本对战争的描述没有血腥和暴力,能激发孩子思考。
 

01

《闪闪发光》

 (美)伊夫·邦廷 著; (美)彼得·席尔瓦达 绘

图片

《闪闪发光》是美国儿童文学泰斗、凯迪克金奖得主伊夫·邦廷的绘本作品。故事讲述的是在战火中背井离乡的一家人,从不放弃对生命的美好期许,去寻找一线生机的故事。

爸爸去参战了,哥哥维克多、妹妹马丽娜和妈妈也必须抛弃他们的一切物品,逃离他们的家。在离开家之前,妹妹不得不把两条小金鱼“闪闪”和“发光”留在了家里的小池塘中……

战争无情,伊夫·邦廷的故事却没有血腥和暴力。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的、令人动容的是主人公一家的勇敢、纯真和对生命美好的期许。

只要心怀希望,希望就在。

喜欢这本书里面文字的克制,让人不停地回味。结局耐人寻味。战争,不需要写得多壮烈,也不用刻意拔高。伊夫·邦廷始终把目光回归到孩子,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孩子的所见所闻,却已然把战争的愤怒、对生命的希望跃然纸上,彰显出最为真实的人性。

02

《爷爷的墙》
 

 (美)伊夫·邦廷 著; (美)罗纳德·西姆勒 绘

图片

《爷爷的墙》也是伊夫邦廷的作品。

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参观了华盛顿特区的越战老兵纪念墙。这个墙上面刻着五万八千名美国士兵的名字,他们都是在越战中牺牲或失踪的。小男孩和他爸爸在墙上寻找着爷爷的名字,然后用一张纸把墙上的爷爷的名字拓印下来,带回家。

“但是,我更愿意爷爷就在这里,带我去河边,告诉我扣好外套的扣子,因为天气很冷。我更愿意他就在我身边。“

故事里这句话让人潸然泪下。

这个故事非常感人。伊夫·邦廷关注的是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悲痛,而不是战争本身的政治。

03

《铁丝网上的小花》
 

 (意) 克里斯托夫·格莱兹 著 ; (意) 罗伯特·英诺森提 绘

图片

《铁丝网上的小花》是意大利绘本大师、国际安徒生奖得主罗伯特·英诺森提的作品。

故事没有直接的血腥,而是非常平静地讲述了一个战争中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一个德国小镇上。一个名叫罗斯·布兰奇的小女孩,跟随着坦克的踪迹,偶然地发现了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瘦骨嶙峋的犹太人。布兰奇感到非常震惊,但是她没有逃跑,而是冒着生命危险,一天天地给这些囚犯送去面包。

然而不幸的是,在一次送面包的路上,布兰奇被夺去了生命。

故事文字简单,充满克制。绘者用充满丰富细节和象征意味的图画,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让孩子去了解历史。


回应3 举报
赞1
收藏10
3年前
我就想到铁丝网上的小花
3年前
还有一本叫《战马》🤗🤗
3年前
成人女性看的——《飘 》
发布

推荐阅读

绘本妈妈叶子
绘本妈妈叶子
2018
2015
本文目录
01/ 怎样和孩子谈论战争?
02/ 绘本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