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岁月被誉为是0-6岁儿童发展的书籍中最好的一本,虽然已经出版了五十多年,但对0-6岁儿童精神世界的剖析依然很有借鉴意义。我自己读了之后,感到可以更好的理解孩子的世界了,颇有相见恨晚之感。这次的读书笔记就摘录其中的一些片段,想了解更多的话,还是五星推荐大家看原书。
一、学步后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睡觉?
1、睡觉意味着要与所爱之人,以及新发现的世界的所有乐趣分离;
2、在运动发展阶段的前后,行动能力对这个阶段孩子非常重要,他无法忍受对这种行为的阻碍和限制,因此他们痛恨睡觉。
3、文中提到了一个例子:成人白天学了滑雪,晚上常在床上想象着滑雪的情形,由于在重温白天发生的事,肌肉会不由自主的重复全套滑雪动作。掌握了直立走路技巧的孩子也是一样,因此孩子虽然已经疲倦的东倒西歪、睁不开眼睛,却仍然爬来爬去试图站起来,又因为精疲力竭而突然倒下,接着又尽力往前爬。独立行走是孩子人格发展的新阶段,孩子会对自己的新成就很得意,他不停的重复这些动作,直到最后再也站不起来才睡着。
(读后感:以前偶尔卷卷睡得很晚,感觉精疲力竭的我觉得特别难熬。读了这段话之后,卷卷如果睡得晚,我就想,这说明孩子还想探索世界,这种求知的欲望多么美好啊,应该被小心翼翼的呵护和支持,所以我们都是陪伴她玩耍,直到她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收获是,我更加坚定的认为,孩子的很多行为比如把水撒到地上,并不是因为淘气,可能只是她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所以只要没有安全问题,我都尽量让宝贝自由的活动。最后,我观察到,每当卷卷学会一项新的技能,比如会走路,会从滑滑梯滑下来,会搭积木了,她都非常的自豪,这个时候,我也常常给她鼓掌,鼓励她真的好棒,久而久之,她更喜欢挑战困难的工作了。一岁半的卷卷已经可以自己搭建两米长的乐高火车轨道)
二、一些语句摘录
1、婴儿神经系统日后接受和处理强烈刺激时的稳定性,不是神经系统自主发育的结果,而是与母亲对婴儿的照料和婴儿从母亲那里获得的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关。没有得到母亲照料的宝宝,婴儿期更容易发怒和受到惊吓。
2、与其不停地对孩子说:不不不,用其他的物体(如玩具)吸引孩子、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3、出生后的第二年,孩子意识到自己身体和人格的独立性,因此经常自己说“不”来表示自己的独立性,但其实并不是要反叛父母的养育,而是在努力的成为一个人。
三、努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本能,以赢得父母的认同
文中举例了两岁半的简妮吵着要吃甜点,妈妈让她耐心一点,她紧握双拳、瞪着眼睛努力学着“耐心”一点的例子。说明两岁多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付出艰辛的努力,以赢得父母的认同,延迟满足自己的愿望了。
当然,需求强烈的时候,孩子无法对抗自己的愿望。父母必须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遇到的困难。
孩子把自己做的坏事(比如弄坏了爸爸的烟斗)推脱给想象中存在的人,其实意味着他想维护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也是自己抵制自己不被别人接受的行为的第一步。当然,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多次重复,孩子才能做到控制自己。两岁的孩子只是想赢得父母的欢心,但道德感要到孩子五六岁才能形成,十岁左右才能稳定。
四、打孩子
两岁的孩子并不能理解“不”的意思,不是由于孩子的智力不足,而主要是由于他的欲望太强烈,还不会对自己说“不”。
有些父母发觉禁令不起作用后,开始采用打孩子的方式,这其实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孩子会想报复父母。这种较量会损害亲子关系,父母以后的教导会被孩子拒之门外。如果采用温和的“阻止”措施(直接禁止和说“不”),并且提供“替代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就能更好的配合教育。
孩子两岁半前(有些孩子要到三岁时), 心理还没有发展到能自我控制的程度,家长不要期望过高。但可以称赞孩子的良好表现、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破坏行为,同时对孩子的过失不要惊讶。渐渐的,孩子可以更多的控制自己的冲动,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过度宽容,孩子无法形成自控能力。过度严格, 对孩子提出太多控制自己的要求,孩子容易紧张和恐惧。
一旦孩子开始说话,就要教他用说出自己的感受,用言语来处理冲突、控制冲动,而不只是释放攻击情绪。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不赞成他大发脾气,同时也告诉孩子:你是个大孩子了,可以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当孩子告诉我们他的感受时,家长要耐心倾听,并尽量实现孩子的愿望。
五、管教
管教是为培养自我控制、良好的性格或秩序和效率而进行的训练。但现在管教变成了惩罚,尤其是体罚的代名词。
所有那些训练孩子自控力的巧计之所以能让孩子配合对他的训练,归根到底,是因为他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赞同,父母的不赞同会让他感到父母暂时收回了对自己的爱和重视。
获取方法
在我的公众号HRSASA回复:魔法,可以下载这本书的pdf版本。
HRSASA: 只提供有理论依据的资讯和观点,欢迎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