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先自我介绍下,家有一宝,小名噜噜,今年5周半,今天分享一下噜噜的“养”画之路……
身边很多和噜噜一起玩的小伙伴的妈妈们,听的最多的就是,我不会画啊!我也不懂美术,我怎么教孩子啊?
其实,这些父母进了一个误区:他们的着眼点放在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了,他们想的是如何教孩子会画一个东西或形象,画出一幅完整的“画”。
而事实上,六七岁之前孩子的画更多无关画本身,无关专业技能,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尤其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还不能用语言文字来充分表达,绘画只是他们本能表达讲述自己感受与思维的重要途径。他们这个时期的绘画很大程度上是文字语言的替代。
个人觉得六七岁以前孩子画画不用教,也不用学,而是“养”出来的。
养,是陪伴和倾听
养,是激发与疏导
养,是发现和鼓励
养,需要耐心的滋润、持久的关怀!
养,需要更多关注内在的发展,不追求表面的结果。
毕加索也曾说过:“我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像孩子那样画画”。这说明了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绘画大师!
所以,对父母来说,大可不必因为自己不懂专业而担心,因为并不是让你去教孩子画画,你只要会讲故事,会引导孩子表达故事,会激发孩子的表达愿望就可胜任。
这是噜噜4岁时画的,他说,这个小盆友牙齿坏了,去牙医那里拔牙换牙,左边是各种类型的牙齿,中间是换牙拔牙的使用工具,如果不和他交流,你哪能看出他画面中有这么丰富的内容和表达?
(这是噜噜2岁时画的自己,经他描述,我才知道了每个部位,hahahaha,这个时期属于涂鸦期:由无目的到逐渐有目的的涂画,没有具体形象。)
这是3岁时噜噜画的自己,这个时候属于意象表现期:根据观察描画物象的特征,并把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进行意象表现。
这是4岁时画的自己,开始进入视觉写实期,通过感官认识对实物进行具体描绘,注意描绘物象的细节,力图真实反映现。
这是噜噜4岁时画的汽车就很形象了,细节也很具体,就是因为他酷爱汽车,喜欢看各种车,玩具也是很多车的模型,没事就画车,这一点也说明,熟悉和观察对幼小的孩子的造型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孩子,尤其是幼儿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对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被听了,被理解了,就有了表达的乐趣。
这是噜噜4岁时画的《饼干盒子的宇宙之旅》开始噜噜就画了一个饼干盒子,然后通过和他交流引导他发展故事,饼干盒子在哪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遇到了什么?像引导孩子讲故事一样引导孩子画画,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画的内容丰富起来。
家里有条件的话,给孩子辟出一块涂鸦区,放置一些绘本、画本、丰富鲜艳的绘画材料(蜡笔,水彩笔、马克笔、水粉颜料、纸张等),把孩子自己满意的画贴到墙上,这些都能激发起孩子的绘画表达愿望和热情。
对三五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并不在意他们画出来的结果,他们乐此不疲的是通过画画这个行为过程讲述他们的故事或他们的理解,与其说他们在画画,不如说他们是在通过画画进行叙事表达。
《金字塔》
《厨房》
《面具》
《国庆节》
《思考的猫》
《爸爸去冲浪》
这是看了《中国机长》电影后自己画的,本质上说,对四五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画的是什么,画的效果怎么样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否通过画画这一个他们最本能的手段去表达了自己的情绪,丰富了自己的内心。
这是3岁时,噜噜肺炎住院在病床上画的《迷宫游戏机》,乍一看上去一堆乱线,一个圆圈和方框,你认为他们胡乱画的任何一个部分,里面可能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老母亲欣慰的是,住院时旁边病床的小盆友总是看手机动画片,噜噜也不为所动,默默的在病床上画画,每天只需一盒蜡笔几本本子即可。)
总的来说,家长们不用太着急。孩子小的时候,还是以引导他们观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还有积累兴趣为主,让他们自由的去画去表达最重要。
同时,在孩子涂画过程中多陪伴和交流。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绘画行为是一件被认可和鼓励的事,也会获得成就感,从而更愿意投入其中。
还有很重要一点:之所以强调“养”的作用,是要培养孩子把画画表达形成一种惯常行为,这样,才会对他们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起到真正的作用,这些必须在日常的积累中滋养形成,这也是强调家庭陪伴的原因。
所以,孩子早期画画不是教出来的,是养出来的!他的成长需要你的陪伴!
分享者:噜噜妈Eric
讨论可加微信 : 18505221114
(备注小花生)
噜噜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