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马拉松的尽头是越野。虽然我的马拉松历程也才刚刚开始三年,但越野跑的赛道却一直在勾搭着我,引诱着我,让我跃跃欲试。
一来,可能与我喜欢自然有关。奔跑在山野间,总要比跑在柏油路上更让人神往。二来,也和能力有关。日常除了路跑,还做了不少力量训练,应对山地的复杂路况,我的脚踝和臀腿力量还可以胜任。
于是,二月还不太清楚越野跑是啥的我,在三月开始正式入坑,五月便来到赛道上小试身手了。
大连100越野赛29公里组。累计爬升1338m,关门时间9小时。其中有接近13公里的盘山路跑,16公里的纯山地越野。
这条路线有海边沙滩的慢跑,也有山野里的急升速降,有空无一人的深山,也有穿越小区和公园的喧闹。
为了准备这次的比赛,我做了以下准备:
1.体能:因为赛前12天刚进行了一场马拉松比赛,赛前一周都在保持休息状态,仅慢跑,不做间歇和力量训练,保存体能。
2.强制装备:虽然只是短距离越野,也认认真真准备了急救包,包括创可贴,哨子,雨衣,保温毯,充电宝等。
3.能量补给:从不依赖补给站提供的能量胶,自力更生惯了。准备了4根能量胶,最后吃掉3支。电解质水、白水各一瓶。
4.越野装备:越野跑鞋是最重要的,另外给鞋子配了防沙套。事实证明,太有用了!一开跑就进入沙滩上,如果没有它,鞋子里一定灌满了沙。在山上也没有小石子小树枝来捣乱了,安心跑步的感觉特别好。防晒一是涂防晒霜,二是防晒服和空顶帽。结果在途中热得脱掉了防晒服,胳膊没涂防晒霜也顾不上了。另外,运动太阳镜也非常有用。可以避免小飞虫飞进眼睛,也不会被大太阳晃得头疼。美利奴羊毛短裤,袜子和内衣都是越野跑的必备单品,速干效果很好。对于短距离,登山杖不是必需品。我嫌麻烦,没有带,我觉得挺好,轻装上阵。
5.知识储备:下载路线轨迹,学习用两步路看轨迹导航。提前看到cp点的位置,合理分配自己的补给。其实,还应该提前想好应急预案,一旦受伤,中暑,低血糖都该如何处理。
出发时的自己信心满满。有点小紧张,又有点小兴奋。
跟着人流上了赛道。
我们这个组别有1200多人参赛,是人数最多的一个组别。其中像我这样的新手也很多。大家从短距离开始尝试,慢慢挑战更长更高的赛道。
跑完第一段9公里的盘山公路之后,cp1来得有点早。这个时候还没有一点点饿,一点点渴,自带的水都不用喝。但志愿者的热情还是让我忍不住停了一分钟,吃了块西瓜。旁边竟然还有薯条和海鲜粥,热气腾腾,好想来上一碗。
犹豫了一秒钟,有点嫌热,就径直向山坡跑去。可是一上山,我就后悔了。一想到没有吃到海鲜粥就好生遗憾。
第二段赛道全是山路,是我们常说的七小山。七个连绵起伏的小山头,第一个就会给你来个下马威,有几段连续的爬升,3公里约400米。这一段下来,不少人的大腿就开始发酸。山顶可以看到大海,我还停下来拍了几张照片。满满的松弛感。毕竟第一次比赛,咱不求成绩。怎么舒服怎么来。
可是,这十公里多的山路,一刻不停地连跑带爬,舒服是不可能的。上山的节奏变得越来越慢,听到身后的脚步声,我便赶紧主动让路。可是有很多时候,我发现他们从我身边走过,也和我同样的疲惫不堪。
与上坡相比,我更喜欢下坡。现在冲坡越来越松弛,不像一开始那么紧张了。有的时候超越几个人,还蛮有成就感。
越野跑就是在这上上下下的起伏中磨练我们的心肺,肌肉和意志。又虐又好玩。
遇到巨石挡路,你需要翻过去;遇到碎石坡,你需要好好判断落脚点;每一步都要看清脚下的路,头顶的树,要提防突起的树根,倾斜的树干,也要收紧自己的核心,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
第一段十公里用了一小时,第二段十公里则用了两个半多小时。随身带的1升水,在这一段全部喝光。能量胶干掉两根。还好没有抽筋,也没有低血糖。就是想去洗手间,一路憋得难受。这时候已是上午十点多,太阳晒,天气热,防晒衣已经穿不住了,边走边脱,发现背包和外套都湿透了。
来到cp2之前,发现一处酒店,赶紧去解决了内急。到了cp2就可以大吃大喝了,简直不要太爽。吃了碗小馄饨,西瓜,香蕉,重点还是喝水。又把自己的水壶灌满。再次出发。
第三段赛道是公园,海滩和山路结合。爬升已经不是很多了。最难的路段已然过去。边跑边开始计算时间,好像可以五小时内完赛。
那就可以得到琥珀星星的奖牌啦!
顿时眼里开始闪烁光芒。
有了动力之后,有点追求速度了。此后开始一心想进5小时🙈。
最后我办到了。4小时53分完赛。女子37名。总排名158。
终点独享舞台的感觉很好。前面的人我追不上,我的后面还有很多人。
是我想要的奖牌。
看到那颗金色的星星,那是我努力后的结果。
如果没有最后十公里的调整策略,如果不是最后十公里能快的时候绝不松劲儿,如果不是咬牙坚持,那它就不会是这样熠熠生辉。
这就是越野。
虐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