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写高报分享的第三年,虽然刚开始做高报时没有这个意识,但从决定开始分享的那一年起,我就想把这件事坚持下去,正所谓因材施教,所以才会有千人千面,而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好像每个家庭的路线规划都离不开一个“赶”字,其实我也一样,也因此产生过不小的焦虑,但今天的这个男孩,恰恰让我看到了“稳”也一样能够求“进”,从小学到高中,没有所谓的初始“崭露头角”,也没有所谓的最后“逆袭翻盘”,有的就是越来越好,步步为营。而在这一路走来的背后,我们看看有没有什么“秘籍”?
小学:风轻云淡 无碍得失
在聊天中,孙同学第一句话说得就是“不要过分在意小学时的分数”,由此我也就直接问了一句“那你小学的成绩优异吗?”,得到的答案其实我也猜到了——“不算优异”,虽然我一开始觉得有可能是孩子谦虚,但是细听听,我觉得应该是真心话。
1、关于奥数
这里就要插一句话,每年学生几十人,为什么会找孙同学?因为在填报的沟通中,我从他爸爸口中得知,他从小学到高中,数学和物理从来没有补过课,我一开始以为爸爸可能理解错了,我补充了一句:不是“补差”,“培优”也没上过吗?得到的是同样的回答“没有”,孙同学高考分数650+,数学139分,物理92分,这样亮眼的分数,让我一下子就对他产生了兴趣,要知道高分孩子确实有,但基本都是上过课外班,从小学到高中没有补过“数学、物理”,取得这样的成绩真的就是妥妥的“学霸”了。于是乎就了这次的连线分享。
所以,我最想知道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小时候到底学没学过奥数?小哥哥的回答又是否定的,其实得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我心里多少有点“小失望”,因为在目前所接触的教育心得中,“小奥”好像真的是大部分数学好的孩子的一个要素,而对孙同学来说,他既没有补过课也没有学过奥数,我就特别好奇他能学好数学的原因是什么?
2、关于英语
孙同学的高考英语不到130,但这并没有影响人家考上985,小学时,他的英语没有什么原版启蒙,可以说就是跟着校内并驾齐驱,我在提问中问到“如果从小就接触原版,那么对高中的英语阅读会不会有帮助”,这次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所以从这点看,小学他没有提前学英语,所以校内的成绩可能也只是尚可,如果提前做好英语原版的启蒙,多一些阅读储备,词汇量上一定会有帮助,对高中也会有益处。
3、关于阅读
对话中,我一直试图找到他是否从小有什么过人之处,或者说因为从小养成某个习惯从而对后续初、高中的学习有一定帮助,但正如小标题“风轻云淡”所示,并没有。比如我问到这个“阅读”的话题,小学时他所说的阅读量,肯定不足以用“丰富”来形容,但有个细节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小学时确实阅读过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书,而且因为这个阅读没有所谓要求,反倒没有压力,从而让他对数学一点不排斥反倒很有兴趣。
以上3个在现在很多小学生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上,孙同学所提供的答案可能确实会让人“失望”:既没有上过奥数,也没有学过原版,即使阅读这件事上也只能说是泛泛,但这些也恰恰给我们很多家长一个信心——小学不要过分焦虑,每个孩子的成长周期不一样,有些超前可能确实会对后续学习产生红利,比如小孙说的“原版遗憾”,但有些即使不超前最后结果也可能不错,这里的前提就是要“兴趣”,分享中,小孙一直在强调“兴趣”的重要性。
那抛开这些,孙同学回头看给大家的建议有:
1、练字的重要性
这里不仅仅是汉字书写,包括英文书写,他强调了关于卷面整洁的重要性,所以小学时,养成写字工整,卷面排版整洁这件事,会一直影响初、高中。
2、背诵的习惯
关于背诵这部分,因为他的小学老师很负责,小学就带着大家背诵了很多初中的诗词,其实我们今天开来,背诵不仅仅是语文,各个学科其实都对记忆力有要求,英语需要背、化学需要背、小四门也需要背、甚至是数学和物理也同样对记忆力有要求。虽然孙同学在分享中强调的是小学阶段最好把初中的语文背完(这里我理解的就是必背的文言文和诗词),但我的理解就是背诵这件事,越小越容易,越小也越值得投入时间,背诵也是一种能力。
3、不要过分在意成绩
最前面的三点阐述,其实也在说明小学时可能他并不是第一第二的孩子,但是对学习的这个兴趣一直保持着,这个兴趣可能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痴迷”,但这个兴趣一定是要有“好奇心”,所以我前面的疑问“他能学好数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就要解开谜底了。
初中:春风迎面 内化于心
在整个聊天中,我觉得初中对孙同学来说如浴春风,因为初中阶段的数学、物理、化学应该说真正让他感受到学习快乐,也可以说是他兴趣所在,有这么几个话题,我们也可以一起感受下:
1、关于数学
前面我的疑惑,在这个对话环节可以说算是有了答案。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把已知路线安排好,让孩子少走弯路直接执行,但是小孙可能恰恰是“误打误撞”反倒走上了“捷径”,这个捷径就是“探索精神”,比如他提到关于“数学读物”,初中学了平面几何,他就去读了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从书中5个共设和5个定理去推导出很多定理,这在小孙看来就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和“有趣”的过程,他的原话是“当通过推导最终得出结论之后,会有一种成功抵达山峰的满足感”,这里我觉得对这可能就是兴趣所致吧。
2、关于物理
他说了一个关键词“实验学科思路”,要先发现问题,然后找到对应定理或者公式去通过推理解决它。
其实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能说出以上这段话的,就基本判断出是一个积极思考的孩子了,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前面的数学还是这个物理,都离不开孙同学的这个捷径——“探索精神”,其实文字的表达不足以展现出我们在对话中他所展现出来的那种“闪亮”,因为文字表达可能更多得要归纳总结理性展现,但对话中,通过他的语言表达、声调、语速等等,你都能感受到这个男孩的自信,包括他在讲“刷题”这件事上,并不是那种生涩地表达要怎么刷题,而是很轻松地从物理卷中的哪几道大题恰恰体现出物理学科是要用“实验学科思路”来解决问题。(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听回放)
3、演算纸
在传统意义上讲,演算纸要分区,演算步骤要完整,这样才能够在回头检查时一一对应,但孙同学给出的答案我觉得更适合大部分孩子,因为大家都比较“懒”,他说在演算中,每一个结论的导出必须要圈画出来,比如通过已知条件推导的第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能不见得是题目中问的,但是要在演算纸上明确标注,以此类推。这样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布局答题卡的答题步骤,正如开篇提到的,卷面要求,不要贸然在答题纸上直接写,演算纸上的每个结论,其实就是提前帮你规划答题的过程和排版;第二个是在你最后检查的时候,你可以通过结论来看看有没有可能是哪一步错了,这样就不用全题复盘。
4、错题本
孙同学用来一个词“思维陷阱”来概括错题本的意义。
因为对于初、高中的学生来说,时间是最稀缺的,所以小孙有一句话让我重新思考错题本——“如果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一定要从思考和整理中选一个的话,我宁愿选择思考!”所以在初中这个小标题中,我用了“内化于心”。在错题整理这件事上,孙同学还强调了一个词“审题”,而且反复强调了其重要性,因为错题本身并不是考虑答案,而是要看为什么错了,这就要从题目入手,不要看表面,从题干推导,看看是如何推导出合乎逻辑的答案的解法,同时题干中一些敏感信息、易错的地方要特别强调记住,让自己的大脑也形成条件反射,不要陷入思维陷阱中,这些才是错题本的真正意义。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参考,错题本不是为了整理的多么整齐,而是让错的题都在脑海里这么分析一遍,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高中:乘风而行 轻舟已过
其实高中这段经历我只想总结一个细节,因为前面全篇在强调“稳中求进”,并没有超前学的方面,初中高阶段,小孙其实参加了一个月的衔接班,但实际效果不加评论,但是他自己利用初升高的暑假做了一件事:把高中数学的所有教材翻阅了一遍。我在这个环节也在反复确认,是高中整个还是高一整年,得到的答案是整个,但是这个翻阅并不是说看完就做题,而是真正的看,所以大家回顾我前面提到的他从小就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这个习惯,我觉得这个可能就能理解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把数学、物理真正就当做学科来引导孩子,但有可能孙同学自始至终就是把数学和物理当作科学来看待,所以他读这些教材或读物时,并不是想着怎么做题,而是带着思考去欣赏书籍内容本身。因为我自己理科不好,可能也体会不出他的这种快乐,但是我通过对话,能感受到他对这些学科的热情!
写在最后的话
我知道很多人看完这篇分享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孩子天生就是学理科的料、这个孩子就是有天赋、这个孩子如果放在现在就不一定能行……,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教育本身就是因材施教,学校肯定不能做到具体而微,但是我们家长就是孩子的伯乐,可能您的孩子也像孙同学一样,所以不要着急,稳扎稳打,每一步都让孩子走出自己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