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了学习计划表以后,回家的进度工整了很多。分级阅读每天都要求有,却发生 书荒 了。
之前红火箭黄盒子已经读完,想让姐姐复习绿色部分,誓死不从,居然有一天跟我哭鼻子。
fly guy读了很多遍,小侦探内特一直都不喜欢,剩下就只有牛津树7了。
但6到7之间的跨越似乎有点大,而且整本书挺厚的,我每天读得都要睡着了……
所以,我又又又开始搜索起新书来,并且 发现了两套非常赞的书!
一套是耳熟能详的 Winnie the Witch ,一套则是有点小众的 Oxford read and imagine/discover 。
一
温妮女巫Winnie the Witch
我们每次去图书馆都会看到这套书的中文版,不过是黑白的,文字挺多。当时觉得英文版应该还不适合小妞,就没有尝试。
这次先看了看英文的电子版,发现其实不算太难。
我最先考量的是字数, 一整页都是英文的书,我自己都看不下去。温妮大概就是5-6句一页,基本上是小妞现在能接受的程度。个别地方会多一点,能拔一拔当然更好。
其次,就是单词的难度。 这套书还是以高频词为主,生僻的或者很长的单词不多。
最后是颜值。 画面非常有黑魔法风,温妮不是那种羞羞涩涩的小公主模样,飒飒的风格我挺喜欢。
电子文件包里有配套视频,是一个 儿童节目, 真人讲故事+绘本画面 。姐姐妹妹居然都能听得津津有味。看来,最近的听力练习已经能看出成效了。
第一本我们看的是Winnie the witch,讲的是她和她的猫Wilbur的故事。Wilbur的颜色给Winnie带来了很多烦恼,但最后她发现,真正的问题出在了她的房子上……
搞笑的情节和丰富的画面,姐妹们很快就喜欢上了她!
二
Oxford Read and Imagine
Oxford Read and Discover
第二套也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稍微小众冷门一点。虽然是两个标题,但是可以看做一个系列,来自 “牛津小书虫” 。
根据小花生网的介绍, 牛津小书虫主要是针对英语非母语孩子设计的,相对于牛津阅读树(也就是kipper一家子),它的编排更适合我们目前的情况, 即 内容相对高阶,但语言难度相对更低。
比如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牛9还是在说kipper一家人的趣味故事,但是用词已经比较有难度。
而这套书则会讨论“自然界能源转换”这样的问题,但单词却相对简单。
这套书到底是分级读物还是桥梁书?高阶的分级和桥梁书似乎已经难度无缝对接。但从排版来看,这套书更类似于桥梁书,排版更为丰富活泼。
这套书分为9个级别,初期一个系列20本, 10本是故事 (分类是Read and Imagine), 10本是科普 (分类是Read and Discover)。
书籍是 两两搭配 的,先读探险故事,再读相关科普文章,编排很有创意!但无奈小妞目前只对故事类感兴趣。
这套书可以说是 “kipper+神奇校车” 。故事的主人公是固定的,Grandpa、Ben and Rosie,还有机器人clunk。故事内容则有点类似神奇校车,因为同样有一辆妙极了的big van。
我们从1级开始看, 内页有点分量,虽然字数比较多,但好在故事类的书里基本都是高频词。non-fiction的内容会略难,主要是专有名词比较多,最后几页会有字典解释哦!
这次小妞挺主动地拿起了一本故事类,令人惊喜的发现, 她已经能够默读了! 、
前读分级都是我指她读,碰到不会的就纠正,每次纠正单词其实有点打断她的思维,并不是特别有利于阅读。
本来人脑对语言的处理是有一定的模糊处理能力的,通过上下文也能推断出某个单词的意思。现在不用她读出来,她更能保持思维的连贯性。
课本最后还有几页练习题,不过小妞暂时还不想做,也没有强求。
看完以后,我尝试着问她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她絮絮叨叨讲了五分钟,大概说出来整个故事的情节。虽然还是以中文为主,但足以让老母亲深感欣慰!
在她讲述的过程中,我也会提问一下,比如“这个东西在书里是怎么说的?”或者帮她纠正一些读音。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要 继续考察考察她默读的能力 。如果确实到了这个水平,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开启后面的征程了!(前方的胜利仿佛在朝我呼唤~)
眼下,农历新年快到了,但疫情又开始反复,估计很多人都做好了 不回家过年 的打算。
可如果有十来天要宅在家, 咱们的鸡娃事业又要掀起一股小高潮啦~
看来又得去整理一下去年妞们读过的中文书,顺便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
囤囤囤,买买买,是老母亲们不变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