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我的公众号“静SILENCE”
如题,频繁收到类似留言。在这里,把我学到的和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一并分享。
家长英文不好,如何开展英文亲子阅读?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 要不要翻译?
首先,亲子共读时,孩子更多是在读图,以及辨别家长的动作表情语气,然后再对照家长读出的语言,最终理解语言。家长要充分放权给小朋友的理解力。孩子能理解的你所说的话,是你以为他能理解的2倍。(原谅我想不起来在哪本书里看到这句话的了。)
其次,对于小月零宝宝,两种语言都是从零开始习得,所以哪种语言也没法承担起翻译对方的责任。
最后,两种语言穿插会干扰阅读体验,即便是已经建立强势语言的小朋友,家长最好也是用英文解释英文。如果家长实在有困难,也可以第一遍翻译成中文,之后全部英文。我在英文图书馆见过那种一看就是有长期海外生活经历的家长,带孩子读英文书,全程用中文解释。这么好的条件,浪费掉了,很可惜。
2. 怎样读,才能帮小朋友更好地理解语言?
一个总的原则是,家长也要用读图的心情来读绘本,而不是只盯着字,这样才可能对孩子的阅读体验感同身受。
1)对于能用画面解释的词,比如物品名称、动作之类,在读到这个词时,家长可以指着相关的画面,语速放慢,语气变化,起初的几次甚至可以重复这个词。优秀的绘本,尤其是经典绘本,在这方面太强大了,我个人感觉画面至少可以解决80%的问题,剩下的20%,留给孩子去想象去猜都是可以的。
2)对于能用肢体动作、声音解释的词,真心真心鼓励家长们尽情发挥。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小朋友们理解内容,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发兴趣。而最最贴心的是,很多时候,你其实并没有很投入的那些表演,无意间竟成为日后小朋友不断重复、不断要求你和他一起玩的各种亲子互动游戏。
结果呢,
一来,你觉得很温暖很贴心,毕竟自己随口说的做的,孩子竟然记得那么牢,她得是多在意你啊;
二来,独一无二的亲子互动游戏是只属于你俩的珍贵回忆;
三,孩子能把书里读到的,用到日常的游戏生活里,那是因为她读进去了,印在脑子了,而且把书读活了。
3,寻找家长语言能力的替代品
亲子阅读中家长的工作就四个部分:
1)和孩子一起捧着书
2)强调画面
3)亲身表演
4)读文字
这4项里,只有最后一项和家长的语言能力相关。所以,用预习或配套音频替代就好了。理论上,哪怕家长英文零基础都没关系。市面上配音频的经典英文绘本太多了,JY Books出的那些书,不仅配套朗读有好几个版本,还都有配套唱读的歌曲。在我闺女心里,<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就是一首歌啊,是不可以朗读的。
但实践中,大多数英文不好的家长和英文优秀的家长之间的距离,可不只是隔着一个配套音频,而是自己对英文没信心没兴趣,畏难。我理解。但我也相信,这世界上唯一不能改变的就是你不想改变的。
讲个真实的故事。我收到过一个留言,一个妈妈说她在农村生活,她从孩子很小就跟她讲英文,家里老人开始不理解,她坚持下来,现在老人都能说一些英文单词了。
在我微店里买英文书的收件地址也经常震撼到我,有的地址是寄到某个村的医院,有的地址是寄到某个小地方的煤矿,有些地址快递公司反馈是特别小的村,要靠村里一个固定地点代收。
……
最后想说,在带孩子英文启蒙的过程里,我自己的英文进步非常明显。我学会了很多水果蔬菜日常用品的名字、很多动植物和自然科学的专有名词,不再觉得哪个词没有用,我不用学会它;之前很多日常起居的用语像卡在喉咙似的,知道个大概,就是说不准确,也不敢说,现在都挂在嘴边,不过大脑地就溜出来;跟娃裸听动画片和图书配套音频无压力,自己再回头看美剧或TED也更轻松了;发音,尤其是容易混淆的元音发音,无论听说都分辨地更清晰了,知道嘴到底应该怎么张了;语调也有大幅改观,没有那种音频里为什么要说得那么怪、我可说不出口的担忧了,而是更理解人家语言的习惯。关键是更有自信了,反而不把英文当个事儿,只是尽可能地掌握一种能和更多人沟通的工具。
太多太多的家长有过同样的经历——和孩子一起,不知不觉地进步。
转发、点赞、评论是对本文最大的支持:)
优先回复评论而非单独留言
提及的书目尽可能微店有售
凭微信转发截图可享受微店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