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学霸都有怎样的学习方法或习惯?

2025-2-13 14:09 转载 · 图片2

回答来自知乎网友:AI文如刀


大学成绩全系第一,保送清华的老学长来答一波。

当年,我压线进入北京交通大学,如果再少考一分,就没有学上那种。

大学前三年,除了假期,我每天早晨8-9点赶到自习室,开始一天的学习。每晚,都是被教学楼阿姨赶走的,因为教室要熄灯。

好在,每一次付出,都算数。大学四年,所有跟学习有关的奖,我都拿了一遍。

学习之余,我还参加了很多学科竟赛,记忆最深的是测绘比赛。

我们四个人组队,为了这个比赛,在室外集中训练大约1个月。那是六月的北京,走几步就能流汗的天气。训练接近尾声时,我们闭着眼也能把仪器玩得溜。

最终,我们走上领奖台,拿了特等奖,同时获得特等奖的,还有清华代表队。

到了大四,当别的同学为考研忙得焦头烂额,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我获得了推免资格,可以保送同济土木,也可以保送清华土木。最终,我选择后者。

我天资平庸。高中时,同样是读课文,别的同学都看完了,我才刚读一半。初中时,读《钢其实,铁是怎样练成的》,我花了两个小时读了10页左右,却还没看懂。

我认为,天资出众的都是凤毛麟角,我们大部分人比拼的,还是努力程度。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勇气。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能行,那就真的不行了。所以大四我给学弟学妹做学习经验分享时,很大篇幅都在说,要给自己心理暗示,要相信自己能行。

这套方法亲测有效,但是我更希望你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你是否还在痛苦地、一字不差地背诵老师画的重点,结果为了记住一个简单知识点,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你是否认为提高成绩,只能靠努力学习?

你是否已经习惯于考前突击复习,希望花最少的时间得到很高的分数?

你是否已经习惯于遇到难题就问同学或度娘+,甚至尝试拍照搜题?

如果你有这种情况,那这篇回答就是为你准备的。答应我,耐心花3分钟把本文看完,然后去实践你会遇到一个学霸一样的自己。

下面,我将从预习、听讲、课后提问、做题、考前复习以及参加比赛等多方面,详细讲解我的学习方法。

考前复习方法是我花了3年时间总结出来的,无论是中考、高考、考研还是平时的考试,都可以用到。

阅读之前不妨先点赞,再收藏。

一、预习,知道那些是重点,哪些自己不太明白

在小学和中学时,老师就强调预习。然而,在大学里,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同学非常少。他们不这么做的原因,大概是:花费很多时间,老师上课也会讲到。

我的实践证明,时间绝对花得值。预习一遍后听课跟直接听课,其心态是截然不同的。预习后听课,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而不会手忙脚乱,否则一会听老师讲,一会又自己看书,慌乱中抓不住重点。

那么,我是如何预习的呢?

我会把上课要讲的章节,通读一遍,在通读一遍的过程中,会把重点概念和方法标出来,把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如果课本上有例题,也会简单看一遍。但课本上的习题不必做。

重要的是,在预习中明白,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自己不太明白,从而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宏观把握。

这个把握很重要,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二、带着问题上课,大大提高上课效率

经过预习,我就很明白上课的重点在哪里。就是解决预习时不太明白的问题。如此,上课的效率贼高。

通常,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顺带把我的疑问讲明白。

你可能会有疑问,在老师讲其他内容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呢?

我也在听啊。只不过,这时候的我成了一个坐在台下的评委,审视着老师的讲课内容。他/她是怎么理解这个概念的,跟我理解的有没有出入?他/她又是怎么解题的,思路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解法?身份的转变,真的是一时试一时爽,一直试一直爽。

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找老师讲清楚

难免有几个问题,预习时没有搞明白,上课时老师也没有讲到。

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一定要抓住刚下课的老师,别让他/她跑了!

干嘛?问他/她问题。

千万不要害羞。就我一个人向老师提问,不就暴露了吗?不要有这种想法啊。你向没提问的同学提问,可能他/她也答不上来。至于他们为什么不提问,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问题(没有细致地思考)。

提问的时候,要虚心向老师请教。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跟老师详细地说明,以求得他/她的解答或建议。

做完这3步,就已经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了一遍,而且没有盲区了。能看到这里的同学,都是有学霸潜力的 重磅的还在后面,我们继续。

四、用做题,找到知识漏洞

大部分人对做题是有偏见的。通常,我们认为它是任务,甚至认为它就是学习中最大的绊脚石。

实际上,它的作用非常大。做题可以让你知道什么是你知道的,什么是你不知道的。通过做题,你可以快速而客观地发现知识漏洞。

我是怎么做题的呢?

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肯定要做的。

如果你够细心,你会发现,有时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会覆盖所有知识点,这时,我会在书上的课后习题中找相关题目来做。

对于课后习题中的其他题目,我通常会过一遍。这个过一遍,就是做一遍并给出结果,但是形式可能很简单。比如写个公式再加个结果,而不是长篇大论。

做题的过程中不要翻书找答案。自己努力去想如何解决,有什么方法能用上。做完题目后,再去翻书找答案,并确定自己的知识盲区。

关于做题,我要强调一点,一定要把解题重点和结果落到纸上,而不是简单地判断自己会还是不会。自己脑袋中想的跟实际能到做的,有时真的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五、考前复习,一本书反复读好几遍

我的复习办法比较「非主流」。我不会把一本书反复读好几遍,但我的复习办法成效显著。

我把它分为4个小步骤。

1. 回忆

我会把一本书放在旁边。努力回忆这门课程的内容,能回忆多少是多少,把它们简单地记在纸上。这个过程不会花很多时间,最多一个小时就能搞定。

2. 看一遍书

然后,我会从头看一遍书。这次看书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确认自己能回忆起来的知识点是否正确无误;

二是摸清楚自己记不起来的知识点是哪些;

三是做一个索引。这个索引用处非常大,以至于它成了我复习方法的核心。

3. 做索引

拿一张新纸,对于每个知识点,无论是否记得起来,都用关键词简单地记下。然后,在每个关键词的后面标注页码。标注页码有什么用呢?我后面说。

标注完页码后,就是下面这个样子。大学里的书已经不知去向,只能用我最近读的书说明一下。

图片

之后,用不同的记号,把记得起来的知识点和记不起来的都标记出来。

4. 多次回忆

对着关键词回忆知识点,至少回忆两次,特别是那些没记住的。如果某个知识点在两次中都能回忆起来,那么可以说是记住了。如果任何一次记不起来,那么,快去根据页码查书并理解记忆,直至连续两次都能回忆起来。

至此,你已经掌握我复习方法的精髓!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回忆过程必须过夜。就是说,两次回忆中间要有一次睡眠。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到这里,就真正地把书上内容学到手了,老师怎么出题都不怕!

六、参加比赛,以考促学

如果只是看书和做题,学习未免枯燥了些。在看书和做题之余,我还会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我参加过的比赛有:大学生物理竞赛、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关于高数)、结构设计比赛(估计你要猜到我的专业了)等。

图片

在这些比赛中,不仅活学活用了学到的知识,还能认识一些朋友,但我更看重比赛对知识的应用。

最实际的收获是,因为物理竟赛得奖,那学期的大学物理课程得了满分。对了,另一个学期的大学物理课程需要考试,得了99分。

七、饮食和运动

有一些同学通过私信或者评论咨询我,你这个学霸平时吃的什么,肯定很讲究吧?你平时锻炼吗有什么锻炼方法可以推荐下?

好吧,你们确实问到了重要问题。毕竟,「人是铁,饭是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吃好不搞好身体,怎么有精力去专心学习呢?

通常,食堂提供的饭菜已经够我们的基本需要,所以我一般就去食堂,点外卖的情况比较少。但是,在食堂不是一直开着,有时候饿了却不在饭点,特别是下午四点左右,晚上11点左右,真是难受。饥肠辘辘会阻碍我们专注的状态

吃得适当会帮助我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些人肚子饿的时候无法思考,只想吃东西;而有些人吃得太饱的时候,昏昏欲睡,不想动弹。如果你的状况跟周围人不同,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己的特点,然后有效应对。

对于健身,我的想法可能跟你不同。大二大三那会,我开始去健身房,希望借助器械,增长自己的肌肉。不可否认,肌肉线条确实越来越明显。但是每天去健身房1-2小时,时间上是来不了的,而且健身房会员卡费用也不低。

又想锻炼身体,增加一点肌肉线条,又想不花费那么多时间和费用,怎么办?好在,我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健身方法,无器械健身。每天跟着书里的步骤练习深蹲、俯卧撑、倒立撑、腿举等,现在小有成效,六块腹肌隐约可见(让我嘚瑟一会儿)。关键是,随时随地可以练起来,不用器械,每次花半个小时就好。如果你也想试试,推荐保罗的《囚徒健身+》。这是保罗在监狱中学会的一套古老健身法,所以有「囚徒」两个字。

最后

读到这里,你会发现,我好像也没用什么奇技淫巧。确实,我不过是把别人不屑于用的方法和技巧用到极致,并加点创新。(哎?脸呢)

任何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电影《无双》剧照

所以,相信你自己,你一样也可以做到。你所缺的可能只是,静下心,开始做。


回应3 举报
赞27
收藏87
1月前
我觉得你说的特别好,特别是两点对我启发的特别大。一是保持信心。这点太重要。如果自己都丧失勇气,那么后续的好方法、好措施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没有了行动的源动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预习就是在查找自己的短板。这样的好处很简单,上课的时候,能紧盯自己的短板。自己懂的,老师讲的时候不用重视。紧盯自己不懂的地方。复习仍然是对重点、短板的一种再复习。以考促学一定是最有意义的措施。
1月前
很棒的分享
1月前
好棒👍
发布

推荐阅读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