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前些天,就“读RAZ,用纸质书还是App”的话题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今天收到了小溪的邀请,很荣幸,上来写一写。
一、孩子的基本情况。
公立学校三年级,是刚好赶上这一批人教版英语教材改版的娃,0基础从一年级(十月份左右)开始读RAZ,目前读到J级别。
论速度,我们是很慢的。寒暑假、节假日,我们每天刷二到三本。从这个学期开始,我对孩子的要求是上学的时候每天刷一本,节假日每天刷两本。因为语文和数学也需要花时间。
以前我看花友的帖子,觉得特别牛。我也曾经为孩子一天刷不了几本而焦虑过。但是后来我看到一句话:我们养的是孩子,不是天猫精灵。然后我转变了思路,哪怕一天学好一本,一年坚持下来,也能学完365本,跨过四个级别。四个级别,这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于是去年,我真的坚持用小花生记录了阅读数据,孩子阅读了354天,英文阅读573本。这些已读书目中绝大多数都是经由APP完成阅读打卡的。
二、什么情况下开始用的APP。
娃上一年级时,我通过小花生上的英语启蒙帖子了解到大名鼎鼎的RAZ分级阅读,也知道了ABC reading 这款APP。
我下载试用了一下,感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它用动画形式给出的四个练习环节“听绘本”“学单词”“读绘本”“练绘本”基本覆盖到了听说读的板块,感觉比妈妈牌的“放录音—领读—引导跟读—简单讲解单词—根据画面问一些问题”的流程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根据观察,我发现如果是我自己讲,一开始,孩子的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的,但如果多读、多讲了几本,或者多问了几个问题,孩子的注意力就明显不集中了。反而是ABC Reading这种类似于看动画片的形式,孩子喜欢看,一环一环下来,读完一本书也很快,初期基本十分钟搞定了。所以试用之后没几天,我就趁十一的活动买了,从AA级别的第一本开始带孩子读起来。
三、遇到的问题。
初始级别的文本特别简单,孩子按照APP的设置,过掉四个环节,我没有让他复习,每读完一本,就直接往前了。在APP上读到C级别时,孩子明显觉得句子难了起来,读的不顺利,出现了畏难情绪。当时看着孩子读不好发脾气哭鼻子,光安慰也没有用的时候,我也很着急。后来想了想,还是把AA-C级别的纸质书买齐了。
我家娃在C、D这两个级别上,APP的打卡总共出现过大约半年的空档。这半年的时间,我给他加了牛津树,以牛津树为主,搭配着回顾RAZ从AA级别开始的纸质书。大约读到牛津树三的时候,转过头来继续回到RAZ上,就比较顺利了。所以这也是唯一的一次大空档。后续在F、G级别这些花友反馈比较容易卡壳的级别上,一直到目前J级别,孩子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卡壳。
四、不同阶段APP和纸质书搭配的使用方法。
说在前面:我个人觉得,没有哪一款APP用上去,是完全可以让家长放手的。就像哪怕是给孩子报了培训班,家长还是需要监督学习效果,是一样的道理。我觉得APP能解放妈妈或者爸爸的一部分时间,甚至是一大部分时间,就已经很不错了。ABC Reading 算是做到了这一点。
因为APP里面有领读,而且单词跟读、文章自读、文章后面的几个题目都自带打分,我觉得是帮助省妈的。对我来讲,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借助纸质书,区分出哪些是难的篇目,哪些是简单的篇目,但凡简单的篇目,我就直接用APP搞定了(比如孩子很喜欢的虚构篇目:小怪兽啦、Abby and Zots啦),只有难的篇目,non-fiction的,我才挑出来讲讲。
我收到纸质书后,会做两项工作。第一,匹配APP和纸质书的书目。第二,翻看一下内容,找出有难度的非虚构篇目,自己先读一读,做一些标注。在给孩子讲到的时候,会先拿出纸质书,把难点讲一下,至少让孩子理解中文意思,减轻理解上的障碍;同时把一些难读的单词切分一下,便于孩子认读。这一步完成后,再进入APP按常规环节进行。比如目前在读的J级别,有好些讲球类运动、讲生物、讲国家的篇目,都需要补充一些背景知识。
说在最后:
我觉得我家孩子的速度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一天共花费半个小时,读一本RAZ。但是小溪来邀请我写文章,我也就答应了,我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哈哈。因为牛娃毕竟少啊。娃从不嫌妈普,妈也就不嫌娃慢。相互理解吧。
学英语也好,干别的事情也好,按部就班,找到趁手的工具,找准自己的节奏,干起来就行了。
学习上,有一个“飞轮效应”,刚开始的时候,慢慢推动飞轮也许需要花很大的力气,一旦飞轮转动起来,后续定会省力许多!
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