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害羞小男生,都说小男孩儿的语言发展要滞后与小女孩儿,我家也是。眼见儿子已经上小班了,遇到大长句,还表达得含糊不清,属于妈妈之外的人肯定听不懂的水平,妈妈表示很捉急。
语言表达,有部分是天生的,有些人天生能说得很流利,比如小区附近有个小男孩儿,比儿子小,思路顺畅,吐字清晰,跟大班小朋友交流都无碍。我家的“说话”水平,还做不到准确表达,比如因果关系不太会用,一大段话说得结结巴巴,有时候还气接不过来。
我不禁琢磨是不是“说话”也是要进行训练的,思考良久,并查了一些资料后,答案是肯定的。说话,需要动用到口腔肌肉,不经常使用的话,舌头得不到足够的锻炼,也会导致说话含糊,发音不准(发音不准对学拼音也是大大的不利啊)。
我认为,不爱表达是你的选择,但是不会表达就是一种能力缺失了。像我家这种说话说得晚的孩子,我相信经过一定的引导,至少也要能做到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开始慢慢渗透“说话”的训练。
看图说话
我以前跟孩子进行亲子共读的时候,封面就读个标题就翻过了,直到接触到一些英文分级读物的使用指导书,书上建议跟孩子一起讨论封面。于是,就把这点用上了。在读一本书前,无论英文还是中文,都先让孩子说说书的封面。
“你在这幅图里看到什么了?”
“不知道...”
“......”
好吧,这娃爱说不知道,其实是不知道如何表达。于是,我给他示范了说封面三部曲:1,画了什么东西;2,他们在干什么;3,表达了什么情绪(心情看起来怎么样)。有了三部曲,就好办了。
“你在这幅图里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和泰德叔叔”
“他们在干什么?”
“孩子们在看”
“泰德叔叔在干什么?”
“在这样”(学泰德叔叔的手势)
“他们的心情看起来怎么样?”
“高兴”
能说起来,就是迈开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我只要再示范下他不会说的部分(比如:泰德叔叔露出了牙齿,举起了双手)。然后再引导他使用主谓宾句子,而不是短语,来完整地回答问题(比如,第一个问题这样说:我看到了孩子们和泰德叔叔)。目前我们讲封面就进行到这一步,再进阶就让他独自把三个问题的答案完整的说一遍。
讲解题思路
为了练习表达,我把儿子每天要做的逻辑狗游戏也用上了。以前做的时候,我读完题目,儿子默默地把按钮移好,就算结束了。现在呢,我要求儿子讲出解题思路。刚听到这四个字的时候,儿子是一脸懵逼的状态啊。哈哈,好吧,还是老娘先来示范。
这解题思路,也是有套路的。例如:1,红色的按钮代表这幅图,先把红色移出来;2,这幅图里面有1个黄色三角形和5个红色正方形;3,有1个黄色三角形和5个红色正方形的答案栏在这里;4,把红色按钮移到这个答案栏。每一个都可以套用这样的说法,换汤不换药。
听我说了几次后,现在儿子每当做题的时候,就边动口边动手,养成好习惯了。
用话筒说话
很多需要表达自我的场合都需要用到话筒。家里备个小话筒,孩子会当玩具一样玩儿,但是孩子还是能感觉到用话筒说话会害羞。话筒,给说话增添了很强的仪式感。
一开始儿子拿话筒说几个音就放下跑开了,在妈妈经常示范用话筒说话唱歌后,儿子的胆子也越来越大,最近在锻炼儿子能够用话筒朗诵简单的诗或唱简单的歌。等孩子在家把话筒玩熟了,以后如果遇到这样需要表达的场合,相信儿子会因为熟悉话筒而少一份不安(慢热的孩子不容易啊,只能妈妈做更多的准备工作)。
另外,关于说话,平时还跟孩子沟通了一些技巧:说话前先吸气,一口气把话说完;想好了再说。在明白了孩子的意思后,我会再把孩子的话复述一遍,加上相应的连词(因为、所以、然后、但是),让孩子知道那段意思这样表达更清晰。平时严格要求孩子的发音,错音就及时告知他当场纠正。这样能稍微避免孩子含含糊糊说了一堆,却词不达意;或断断续续说了一堆,却因为换气把思路打断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是孩子不聪明,而是妈妈不努力。当我暗暗骂这句话毒的同时,也能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身上背负的任务有多艰巨,不断提醒自己在教育孩子这条路漫漫其修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