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有妈妈说孩子英语启蒙一直做得不错,孩子也能自主阅读了,但是孩子上学后遇到了“瓶颈期”,孩子的英语成绩下滑了,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减弱了。我认为这位妈妈可能在启蒙过程中做得“太多”了,抹杀了孩子对语言的学习兴趣,或者把自己的一些愿望投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在自我意识觉醒时并不认同并采取了反抗行为。也有可能是她的目标停留在单纯的自主阅读之上,而忘记了学习新语言的永久动力是兴趣与主动学习。
通过自己多年的英语启蒙实践,我意识到大部分人都认为英语启蒙的终点是自主阅读(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而我的实践证明英语启蒙的终点并不是自主阅读,而是让孩子热爱这门语言,并由此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英语启蒙的目标错了,制定计划与实施方法也会跟着错下去。比如如果只是让孩子在英语成绩上有更多优势,父母们可能会买大量的原版书,花大量的时间做听力练习,或者花许多金钱去买各种APP或培训班,或者积极参加各种英语测试等。这样的孩子前期看起来真的非常优秀,但是我也不免担忧:当孩子长大了,他(她)在没有父母或老师的监督与要求下,他们会自己一直喜爱它并坚持下去吗?还是在某个毕业时刻就放弃,甚至完全忘记?
我对两个孩子的英语启蒙已经持续两年多了,几乎没有中断过。接触英语的频率是每周五天,每天一到两小时。如果是外出旅行探亲或者有其它事在身,也会带上几本绘本,每天听上半小时以致不后退就可以了。
如今两个孩子是混龄教学,表现出来的结果各有千秋。
姐姐快要到小学阶段了。我不热衷于各种测试,所以具体在什么阶段不是特别了解。我从具体细节感知她的水平。她现在读图书馆系列的第四级已经基本无障碍了。我查了一下,这个级别对应的是国外幼儿园和K1年级,国内四年级到五年级。看来这个水平还是非常合适的,她不正好是要入一年级了嘛(当然比不了鸡娃家的孩子的能力水平,从我认为这种进度挺合适的,学习是慢慢积累的过程,不需要激进的助长)。况且她是在零基础的四岁半开始启蒙的,这样的进步在我这从不鸡娃的家长看来挺不错的。她会用英语写简单的句子,写在自己的绘本上。在每一次精读课后,她都基本能流利回答我的问题,或者复述故事,时态的正确运用也渐渐有了起色。在口语练习中,她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能用一些复杂的句子。听力水平一直是用动画片磨练的,像《Super Wings》这类动画片我已经不讲解了。
弟弟一直是打酱油角色。他在两岁半开始旁听的。因为每天的英语学习内容是以姐姐学习的难度为标准的,所以不知不觉,他如今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听力词汇。现在他对字母识别有了兴趣,我也只是给他提供可汗学院的KID版让他自学。慢慢的,他竟然欢喜地把26个字母的自然拼读熟悉了。在每日的精读课后,他也要复述故事,能说多少是多少,他的发音与感觉很不错。在口语训练环节,他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轮不上他的话他会急得哭)。
在日常生活里,两个孩子也会顺其自然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输出。英语已经成为他们学习乐趣中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他俩现在的英语启蒙已经到了我所谓的第二个阶段。我花在这块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今天的文章我特别想说一说我对英语启蒙三个阶段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培养兴趣与提升学习动力】
这三个阶段分别为兴趣培养、引导督促与主动学习。
第一阶段:兴趣培养阶段
记得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想让孩子们学会建一艘船,就让他们产生对大海的渴望吧。这样的渴望可以让孩子对未知事物拥有永久的动力,在语言学习上,即是对学习语言一定要基于兴趣之上。否则,当你做了太多的工作之后,孩子最后在某个阶段放弃了,那是很可惜的。
亲子阅读:对孩子来说,兴趣是引导和培养出来的。它的基础首先是建立在亲子关系上。我们倡导亲子阅读的目标,并不是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掌握多少知识,认识多少字,而是通过亲子阅读方式建立牢固的关系,当这种关系变得稳固而值得依赖,你的引导才会有效。
我会每天抽半个小时为孩子阅读(读诗歌、故事、做数学练习,做什么都可以,我只在乎这半个小时的形式,好好陪他们做一些和阅读有关的事),超过半个小时我就会结束。虽然孩子们希望我能读久一点,但是我告诉他们我有自己的事,如果他们想要读得更多,就自己去读。不识字的我可以提供工具,识了一些字的可以通过拼音多读一些。
对英语启蒙也是如此,为孩子阅读绘本并不需要太多。只要能让孩子时常接触英语,有英语学习的环境就好。如果家长口语并不怎么样,读绘本是很吃力的,还不如购买点读笔。说实在的,我就没有为孩子阅读过几本英语绘本(因为我要读中文,如果又去读英文花费我太多时间,我不是特别愿意),我只做每天英语课堂上的精读,听力与口语练习。现在他们对英文书籍的接纳完全是出于喜爱。他们每天的自由时间很多,看英语书和中文书以及做各种事,不知不觉中英语与中文水平都提高了很多。即使我们在外,只要有书的地方,他们都会爱不释手地拿起来阅读。
图书选择:因为经济方面的考虑,我也没有在英语上投入太多的花费。原版书基本都在小花生购买(也辅助打印网络资料),他们出什么书,我都要看看,找几套内容着重点不同的购买就可以。分级阅读也仅仅是购买了大猫系列、图书馆系列、step into reading和国家地理系列。在购买图书的原则上,我是主张适量也不愿意浪费原则的。如果我买了书不用那就是浪费(不知是谁说过,对于囤书者来说,如果你能把自己所有的藏书都读完,那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很牛逼的人)。况且在目前看来,即使只有几套,也有许多主题和故事重复的地方。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如果选择一套分级读物,如果能第一阶读到最后一阶,这种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我对比过,当孩子能读图书馆系列第四级的时候,在阅读Step into reading的第三级同水平的书时也没有什么障碍,毕竟国外的图书分级非常成熟,同一级别的书能多读当然是好事,但是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好好读几套就可以了,慢慢地朝高阶前进吧。
学习工具:启蒙阶段应该以书引导为主。各种制作精美的APP辅助即可,或者不用也罢。因为在我看来,一是动画片(无论好坏)因为其带着高刺激性的声音、图画和动作会让孩子“爱不释手”。如果一个从开始就接受这种启蒙的孩子来说,可能后面会出现对低刺激性的书本难以产生深厚的兴趣。二是对小孩子来说,大量接触电子屏幕对视力不好,让人产生疲劳感。三是在几乎所有APP软件上的动画图像都是电脑制作的,很难起到艺术启蒙的影响。随便翻看一本优秀的绘本或带有图画的书籍,大部分图画其实都是许多优秀插画师的杰作。不同的表现方式,色彩与构图会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最大的释放。
我在这两年的英语启蒙中,只使用牛津自然拼读教程附带的软件,没有用任何APP。现在在弟弟自学时,因为我真的不想再重复去教他字母,他又有两年多的听力基础,所以把免费的可汗学院的英语启蒙软件给他用来自学,每天半小时而已。
第二阶段:引导督促
目前我们已经进行到了第二阶段,我觉得比起开始启蒙那两年,真是轻松多了。无论学习任何东西,我的原则是只教给孩子们基本的东西,剩下的事就他们自己完成。因为我也常常告诉他们说,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是教不来的。要学会使用工具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每天的英语课堂完全变了样(一年前的英语启蒙情况可以查看我另外的日志《一年来的两娃英语启蒙实践,摸索出一套高效的英语启蒙方法》。英语课仍然是两个小时。第一个半小时是姐姐读一本英文绘本给我听,读一个带拼音故事的中文给我听。弟弟则在一边做自己的字母学习。在刚开始的时候,对姐姐的阅读是强制要求的,每天一本绘本,一篇中文故事,周末休息。刚开始她还是算计着偷懒的,比如只读一遍就读给我听,结结巴巴的。我要求她读三遍,很流利地读给我听。现在形成习惯了,她的每一本书都读得流利,拼读与词汇量进步飞快。开始的时候,在读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只能拼读或不知道意思的单词,因为太小,我也没有教她查询单词的方法,所以我总是主动给她讲某个词的意思。后来我觉得非常累,就把询问单词的权力交给她。如果她觉得很想知道某个词的意义与用法,就会主动询问,我才会解答。这样她结果也会更在意。更为可贵的是,现在姐姐能主动多读几本书,还给自己定下了要读哪些书的目标,很享受这种成就感。
第二个半小时是精读。主要选择带音频的绘本或者分级读物,这个项目两年来一直都在进行,只是随着他们的能力不同有了变化。以前在第一遍共同阅读之后,他们只是听重复的音频,熟悉了就换新的。现在我们加入了考核机制。先是一起阅读讨论。放第一遍音频时弟弟翻书跟着听,放第二遍音频时姐姐翻书,第三遍合上书,由我来回放音频,让他们一句话一句话地跟读一遍。这样三天之后他们就非常熟悉了。在换新书之前,姐姐需要回答我的问题或者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弟弟则翻着书说一些自己学习到的东西,哪怕是一些错误的词汇和句子,我也只是偶尔更正,更重要的是要他大胆地开口说出自己学习到的东西。这种能提高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方式效率非常高,精读的进度也很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第三个二十分钟是口语时间。这也是他们在积累了一段时间后才加入的内容,毕竟口语需要输出。目前我们使用的是Wonders教材GK年级里的口语训练教材。我看别人学习这套教材,都搞得好复杂的样子,又是做课前准备,又是教案,我根本不去研究那些方法,按自己的方式拿来用就可以了。因为GK年级的书对于姐姐来说太简单,所以我只用绘本和口语训练材料。主教材准备给弟弟自学用,也计划让姐姐过一遍就进入一年级。它的口语训练材料从简单到复杂。有许多重复的句式。我一般是先看绘本最后一页的拓展要求与讨论建议,一般仅是一些问题。然后我们一起读第一页,用英语讲述自己看到什么,说说谁在干什么,什么季节,只用简单的句式回答即可,讨论完了,我又问问他们自己一个小问题,当讨论完了以后,我们再一起朗读课文就结束了。我发现在口语环节,父母的口语能力要求并不太高,完全可以根据文中的图画与文字来提问。当你这样做时,孩子会非常积极地回答问题。对小一点的孩子我一般不会去更正语法错误,能回答几个单词就可以,大孩子的要求就要高一些,需要回答完整的句子。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收获,父母也会在这简单的训练中提升口语的。我的口语也不怎么好,也没有机会去训练,我发现现在每天因为这个环节,自己的口语也不知不觉提高了不少。
第四个四十分钟就是看动画片了。前面的环节能让孩子坚持下来主要靠互动,现在也需要休息一下。看动画片还是以前的老样子,只是更换集数更频繁了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同样可以参考发表在小花生公众号的文章里。
从现阶段的英语启蒙来看,除了口语阶段需要我参与外,其它部分都是孩子在学习。我只是操纵一下机器,陪他们练习听力而已。我想通过这一阶段的逐渐放权,等到他们都上了小学,姐姐的阅读计划我就不用再要求了,她已经喜欢上了这门语言,愿意去挑战自己。而那时弟弟也大了些,姐姐的榜样也可以给他很好的引导,在学习上也会给他帮助,我操心的事也就少了。那时,我会教他们如何使用查询工具,只要把这工具教给他们,英语启蒙算是结束了。每一天的英语课堂可能会进行调整。
第三阶段:主动学习
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如果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兴趣,那父母基本可以放手了。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提供各领域的优秀书籍,一些网络资源和学习工具而已。再重申一次,我们必须要明白,学习是个人的事。没有谁能真正教会孩子,除非他们自己想学,这对每一个学习者都是一样的。
把学习的权利完全交给孩子,让他们为自己的努力与人生负责,这是最为明智的。目前在他们弱小的时候,他们是牺牲了自己的部分权利来换取生存能力的,我们也不应该一直把握着那份权利,该放手就要放手。
【投入成本】
无论做什么事,我都奉行“充分利用,简单至上”的原则。英语启蒙也是如此,我从来不会去报兴趣班,也不会去囤书,也不会去备课,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在英语启蒙方面的投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英文原版书:目前投入约10000元。书籍投入是最大的一部分,包括自然拼读书籍、分级读物、儿童小说、词汇书、语法书、写作书与练习册,每一项都只选择一两种经典的版本(分级读物有三四套)充分利用起来就可以了。选择书最重要的是不囤书,孩子在哪个阶段就买哪个阶段的书,一时读不完就读完了再买。买一堆书不用起来就是一堆废纸,况且原版书也不便宜,所以充分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也不会给自己造成经济与心理上的压力。
书架:投入约700元。买了书得买书架吧。我看很多家庭买的书架都价格不菲呢,我心里也会犯嘀咕:要是书架的投入比装下的书的总投入还要多,那有什么意义呢?我们需要的是好书,不是更好的书架。我家的书架是用廉价好用的置物架来做的。一般60cm长的置物架一百多元就可以买到,自己安装调整层高,并同时把每层的置物垫放上去,这样放书和东西时就不会漏灰尘到下一层。置物架一般都比较宽,35cm-60cm的都有,可以做双面书架,容纳许多书,取书也非常方便。它的承重能力非常强,几百斤重的书都不会变形的。唯一需要改造的是要在每一层自己做挡板方便放书(我使用木板)。除了置物架,一些比较大的绘本和非常软的书用收纳箱就可以了。收纳箱也不用选择太复杂的,太多规格的,我使用最小规格的塑料收纳箱装软装书,用废弃的啤酒框装大的绘本,很省事。
投影设备:投入约6000元。让孩子享受英语带来的快乐,英文动画片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减少对视力的损伤,以及提升观影体验,投影设备是家庭必备。主要包括投影仪、音响和幕布三件套。投影仪要使用许多年,根据自己经济情况选择质量最好的吧。我家这台是三年前在小花生团购的明基产品,几乎每天都使用,目前状态良好,很耐用。音响也不用太贵的,小米的蓝牙音响很耐用,一百元左右就能买到,两年来,我们用坏了一个音响(大概率是被孩子摔坏的)。至于幕布,如果家里有白墙就不需要啦,没有的话弄个幕布,一两百元就搞定。
彩色打印机与耗材:投入约3000元。打印机主要用来打印孩子与家人照片、电子绘本、孩子的画作与阅读材料。打印机也是在小花生入的惠普喷墨打印机,扫描与打印一体的,用起来很不错。不过后期投入也不低,彩色墨水的打印量能达到宣传量的一半就不错了,不过从长期来说,打印机必不可少,它的便捷性,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
其它设备还有旧的手机(专门用来给孩子上英文课播放网络音频、投影和网络学习用的),带光驱的旧电脑(用来播放带光盘的音频和教学软件),旧PAD(用来安装学习APP。因为有点故障,所以目前只有可汗学院的软件)。
时间投入:每天两小时。前面文章已经详细讲述了这两个小时干的事,前面半小时其实不属于英语时间。后面一个半小时有40分钟在看动画片。课程都是非常轻松的,孩子不用休息也能坚持下去。在这之前我也不会备课。在课程中遇到我也不知道的单词和问题,我会现场去寻找答案和他们分享(当然这还是依赖于自己的英语储备。储备得越多,问题就越少,所以我必须得一直学习英语)。对于我来说,这两个小时就是亲子时间。我听他们朗读,检查他们的作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和他们一起学习英语,收获非常多。两年多来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积累的力量很强大呢。即使现在姐姐上了一年级,我们把这两个小时的内容稍微调整一下,依旧能保证一个半小时的英语接触时间(当然,这利益于我们在家学习,所有时间是自己的,也非常充分)。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能让孩子保证每天至少半小时的英语接触时间就很好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
总的来说,比起别人家把孩子送到英语培训班的投入来说,这点投入其实只是个零头,而且还用在了“刀刃”上。孩子爱上新的语言,越往后走,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好,这是我最看重的。我也计划在孩子大一些,他们可以自己安排英文学习时间时,在网上报一个外教能聊天的口语课(或者其它方式),让孩子自己去锻炼英语交流能力,那时我就可以完全放手了。
在我看来,许多家长在做英语启蒙时不是做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多了。这会让孩子倍感压力(压力总是无形的)。他们为孩子的教育煞费苦心,一直到孩子已经大到可以独立自主的时候,还在继续……
有时候我也会和孩子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英语。我告诉他们的是学习新的语言非常有趣,可以通过它了解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世界,可以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多选择与可能,而这一切和考试无关。说得更贴近他们现实的生活一点就是:学会了英语,就可以看许多精彩的英文故事,可以看精彩的英语电影、动画片和纪录片,可以去世界各地旅行,和许多外国人沟通,感受世界的奇妙。这些理由往往实用,让他们更愿意把这门语言学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