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b站上看了纪录片《中国少年故事》和《小小少年》,颇受启发。前者是年轻的导演,虽然拍的有点粗糙,但视角不错——从全国各地选出一些较为优秀的孩子,和他们以及他们的父母对话。有趣的是,北京、上海、四川这几个不同地区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育儿风格和思路,值得玩味。也许这部纪录片是被某个少儿编程品牌赞助了,片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学习并喜欢编程,这让我颇为吃惊。后者则是实至名归的获奖纪录片,选择的六组天才少年也真是在各自领域走到极致了——求学期间也算见过不少学神了,我深知天才的成功是只能惊叹、无从效仿的。其中第二集讲述了人大附中机器人团队的参赛故事,很燃,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机器人的底层是机械+编程,而在之前我对这二者概念是模糊的。
对于编程这件事我一直是比较淡定的,至少截止目前尚未被忽悠到掏出荷包。虽然我和队友是理化组合,大学时按照南七技校打磨数理功底的教学要求,也都接触过C语言和汇编;队友至今还在尝试自编程序辅助投资(效果就不提了)。编程的底层无非是数学逻辑,对孩子的认知来说,这个是个水到渠成的事,急不得。
至于机械,哦不,应该说是乐高,我就没那么淡定了。墨墨是个从小喜欢看书画画和臭美的女孩子,家里堆积的乐高也不少,都被她拿来搭建简单场景过家家了。我看着周围同龄孩子都在上乐高,心中也时不时打个问号。忐忑期间也入手了两套基础乐高拼搭课包,又在幼儿园给她报了乐高版,无奈墨墨不怎么感兴趣,我也没琢磨出所以然。其实我的忐忑最主要还是源自未甄别出学乐高目标是什么,特别是乐高教学总是隐隐约约的和编程挂着钩,别家娃都上路了,咱家墨墨不是落后于时代了?看了《小小少年》,我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其实基础乐高启蒙的是机械,也许到高阶会引入编程升级到乐高机器人,但那还早得很。或者说,喜欢编程的人未必喜欢机械,反之亦然。如此想来,老母亲心中反而坦然了。看着墨墨搭出的平面式乐高,我大概能猜出她的立体构造能力还差着劲,于是一面计划着把入手的课包选精华上完,一面入手了两套很便宜的机械启蒙套装。是的,既然咱墨墨不喜欢机械,乐高班自是不必了,建立点基础概念就可以了。
以上是大思路,扯远了。回到少儿编程上,自从最近看到小花生还是某处提及scratch少儿编程。对scratch是早有耳闻的,墨墨的表哥在美国学校里就是用这个。但刚刚得知它适用4岁+,又是MIT出品,老母亲便动了心思。今天趁着休假简单调研了一下。
小花生上的攻略是MIT官网,但目前已无法登上。Apple store可以找到scratchJr app,免费,但没有教程,界面也只有一只小猫咪,不清楚是否功能太过简单。
百度直接搜索scratch,可以找到貌似是scratch官方中文网站(https://www.scratch-edu.com/),具备基本功能,有相应app版本。尝试了一下做小猫跳舞,效果不错,上手应该不难,但似乎还不够零基础。第一个项目变需要孩子至少有基本的顺序逻辑,且要识字,汉字!这对于目不识丁的墨墨来说可以直接拉黑了。
再查小花生,寻迹找到了少儿编程网(http://www.kidscode.cn/)。这是个宝藏网站,其中4-6岁版块建议让孩子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建立逻辑顺序的认知。不仅理念很是靠谱了,还给了两个课程链接,试用了一下,这个才真的是从计算机操作开始的零基础,英文界面,语言简单,相信墨墨可以hold住。
咔咔两下,装入收藏夹,少儿编程,可以排上日程了!(咳咳,waiting list有点长,先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