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30 静观万物皆自得
前几天翻译了加州语文教学大纲,写作和阅读部分。这几天开始看细节,从三年级开始,翻译写作部分,正好我的读书会上也需要。
1. 容量非常大,一个学年6个单元,每个单元6周,每个单元一个大主题,每周一个小主题,最后一周是总结。
2. 框架清晰。每个单元构成分为:单元计划,每周内容(每周三篇范文,最后一天是写作),测试,总结。(后来看阅读部分的时候,发现每天都有写作练习。)
3. 意识明确,题材广。写作目的,写作对象,主题和支持,贯穿全部。三年级涉及到的文体,每一种文体的特点都有说明。
个人叙事文
动物幻想类文章
日记
劝说性文章
说明书
说明文
4. 方法技巧清晰,循环练习,各种工具,表格等帮助孩子,三年级涉及到各种写作技巧的:
聚焦主题,一个好的题目
组织:开头中间和结尾
语调,文章的语境
判定命题作文
选词
句子的连贯性,流畅性。
多种句式
形象化语言,比喻
强有力的开头
鲜活的细节
表示时间顺序的词。
重新排列信息
做推断和分析。比较人物背景和事件
比较和对比
多个段落,承接
5.评估和测试
5.1 每个单元结束都有小测试,孩子们读两篇范文,做测试。鼓励孩子们运用测试,理解,词汇,学习技巧和策略,来获得正确的答案,讨论部分有特别具体的问题设置。
5.2 每个单元最后一周是回顾,第一部分是写作。框架和其他几周的写作框架相似,写作前的准备,草稿,草稿讨论和修改,定稿,发表,只是更详细,每一个环节都有和同龄人互相交换,讨论的部分。
5.3 评分老师出示待修改范文,孩子们根据范文文体评分表,讨论,分小组对范文做修改,小组发表。最后是和老师修改过的范文版本作比较,再让孩子们去修改自己的文章。
5. 研究和调查 这也是重点,每个单元的计划里面都包括单元开启部分,其中第一项就是调查和研究。每个单元第三周的主题写作,就是调查和研究报告。
三年级调查研究的点包括:如何发问,聚焦主题,确定信息来源,信息搜索,如何记笔记,信息来源表格,整理信息,发布等等。
Jenny:这几天集中翻译,本想一周拿下一本,翻译得七七八八,昨天开始做大框架梳理。脑袋疼,昨天破天荒睡了个午觉,附加泡温泉一次。这两天都是和孩子一起睡,早上5点50分起来,端端正正坐到电脑面前,开足马力打算干活呢,小亿同学又叫妈妈了,这个小人这几天也起得出奇的早,缠着妈妈给讲《地心历险记》。我知道---你就是乘姐姐没起床这段时间,独占妈妈,哼。
很感概,正是我需要的,遍寻不得的写作策略和指导,框架,技巧,支持,工具箱,都有了,简直太对我胃口了。而且具体入微,问题设置,讨论,意识点都有。谁说美国小学教育不好来着?写作是重点,写作就是思维方式。很多东西,我到现在还不清晰。这样的教材,虽然不能保证出光彩照人,当然哪家教材也不能保证出天才,那是人家孩子自己修的。但是至少,它出的是有用的作品,务实,清晰,有话好好说,废品率不高。这样的教材,对老师的支持很大,依样画葫芦,不会差太多。
调查和研究,天啊,从小到大,我就没有真正做过,我记得直到大学,才开始做类似的调研。而人家美国小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玩这个了。
本来想着下个学期,带读书会的孩子们做一个小项目呢。前两天看到步印惠平那边征集孩子的手抄报,画出你的家乡。嗯,有了,就做这个了,我的家乡,孩子们这个学期也有本地地理板块,互相呼应。早上写了一个大框架,野心勃勃,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征,命题分析,聚焦,信息收集,信息组织,草稿和框架,草稿修改,产出和发表。
画工具图:主题分析图,笔记卡片,KWL图,框架还需要一个思维导图。
顺带的写作技巧,强有力的开头,支持和中心,选词,鲜活细节,连接词。待确定的:框架的思维导图,是否分两个小组,同一个主题还是不同主题,修改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