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跟我最开始一样,拿到一个级别,从第一本开始读,一直读到最后一本。
这个方法,低阶没问题,但中阶开始就行不通了!
为什么?
因为原来书本,是按照标题首字母顺序排列。对母语国家的娃当然无所谓,但对于刚刚上路没多久的普娃,任何一个小细节,都有可能成为进阶路上的绊脚石。更重要的是,中阶难度提升,按着顺序读,普娃难免卡住,一卡住,难免心生疲惫,太难了,娃不肯读,妈也累了……恶性循环开始了。然后就开始找各种理由,各种原因。
然后,RAZ刷不动,
然后,就放弃了……
然后,娃就长大了。
✨✨✨把同一级别的书二次分类✨✨✨
以我们最近开始的J级别为例,先上图,如下:
每次拿到新级别的书后,我都会像这样先二次分类,然后才拿给娃读,亲测,升级会顺畅很多,而且,妈妈心里对这个新的级别也有底了。
二次分类是指把同一级别新书,简单粗暴,先按照字数多少、fiction和non-fiction、multi level这样的标准进行分类排序。
1.字数越多,娃越畏难。
以我们刚进入的J级别为例,如下图:
你看,J级别,左边是最少字数的书,右边是最多字数的书。同一个级别,最少才232个单词,右边最多有438个单词。这个差距有点大吧!
当然,这个字数统计是没有算小字啥的,但不用一上来就要求娃整本书连小字都不能漏读,量太大了,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对于小字部分,妈妈在H-K级别,可以主要解释给娃听,小字是啥意思,为什么有这幅图,有什么作用,图片跟文字的关系是什么?你不讲娃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的认知盲区,所以,妈妈先讲。然后慢慢过渡到,你读一句,娃读一句(顺便学习了断句)。最后走向娃读,你提问。完美!
2.fiction是缓坡,non-fiction是陡坡。
同一个级别,虚构和非虚构难度上都差的很大。
大多数娃都会卡在非虚构上,那就把这两种分开,每天读的时候,妈妈来把控读哪个,可以两种结合着来,一天两本,也可以看娃和妈的状态,懒得时候或者读不动的时候,上最简单的fiction。你看,也还好嘛。
3.在前面级别读过的multi level,又是来给娃打气的。
因为之前级别读过这几本了,虽然内容难度有加大,但主体没有变啊。我娃之前一直说,妈妈,三只小猪的故事没讲完。那等到级别高一点的时候,再碰到这本书,咦,又多讲了一点呢。
二次分类是指把同一级别新书,简单粗暴。
先按照字数多少排列顺序(用以了解本级字数区间)。
再按fiction和non-fiction分类(虚构类的内容更简单,娃读起来更轻松,尽管是新书,也更容易上手,更有吸引力。有些例如小怪兽系列,容易让娃产生追剧的爽感,还很亲切)。
最后,还可以再分出已经读过的multi level。
其实,二次分类是从难度上,再次人为细分,通过同级别中,更少字数,相对而言更容易认读的fiction和已读过的multi level内容减少前进的阻力。
其实,不论怎么分类,都是在帮助孩子和家长寻求更舒服,更容易坚持下去的读法。只要是能够让你和孩子感到舒适,那就是好方法。不同阶段,不同等级,困难不同,多尝试,说不定能更快的找到合适的方法呢。加油,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