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娃的古诗,应该是借由“新学堂诗歌”启蒙的,他会唱的第一首是“咏鹅”,另一首有反馈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那首。
为着让娃感受中文的韵律感并顺便学习识字,曾让娃读了一段时间的日有所诵,读到后来觉得太浅显了,遂萌生给娃读唐诗的念头。
一开始给娃育灵童的唐诗,当符合娃心智和认知的唐诗读得差不多时,我整理了喜马拉雅听上面的钱儿学诗词音频的文本,让娃听钱儿爸和Michael朗读,潜移默化下,娃的朗读也是有滋有味的。
但是一直自己在家里搞,有点力不从心,不能坚定持续,于是开始在以前关注过的一个古诗群里打卡,幸好大部分的诗娃都读过,娃读起来不会觉得任务繁重而厌烦,并且有时还能听到其他小朋友的录音,这更增加了娃录音的兴趣,并且由于自己的心态放开了,不再强求娃一定要朗读得如何,或是朗读几遍之后就要记住,这个打卡作业娃一直做的很有兴趣,我们坚定持续的打卡已经有两个星期了,希望能一直坚定持续的走下去,直到娃把这个群里的古诗都给读熟了。
陪娃学古诗,主要是希望他享受中文的韵律美,有时娃也会问他读的这个诗是什么意思,我一般都没有回复他,因为我希望他先熟读成诵,在有相似的场景时再适时提点他,比如贺知章的咏柳,在春天看到柳树时,告诉他这就是,“万条垂下绿丝绦。”
没有和娃解释诗的意思一面是因为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一面是因为娃缺少相关的背景知识,但是当娃对某些诗很熟悉之后,我打算开始为他慢慢讲解,为此,我又开始在喜马拉雅听上查找资源,真是太感谢那些奉献资源的人了������
陪娃学古诗,希望帮助娃养成做作业的习惯,更希望孩子能享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借古诗词和文人对话,有朝一日也能借诗词抒发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