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你家孩子最重要的几件事是什么?】牵着蜗牛看风景——我们家的另类成长手记

2013
2025-3-15 12:14 原创 · 图片3

      在这个鸡娃的时代中,鸡娃大军早早地在幼儿园就开启了数学思维,识字大闯关,以及英语的启蒙。这一批家长无疑有着更先一步的认知觉醒,明确未来的目标。

      当我们2岁多时结识的一群朋友中,接触到最多的就快乐教育。天天相伴在户外陪娃们玩耍。进入幼儿园,慢慢地就发生了变化,需求不再是简单的玩耍了。约小伙伴们也要提前预约,看是否有空了。时间都被各种培训班所占据。那时的培训班还只是兴趣班,舞蹈,音乐、画画之类的,有先见之明的家长才会早早的安排起数学思维,语文识字,英语启蒙等。

      忘记当时是受了什么影响,中班下学期,也加入了报班的激流中,开启了英语的启蒙,觉得这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不可否认,这是最有用也是最有效的一次启蒙。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英语不是很好,日后可能辅导不了吧。语文和数学,觉得这两门自学也都能行,没有在这方面重视。就这样语文和数学零基础幼升小。幼升小的测试中,除了跳绳,娃的表现还算过得去,数学计算测试20以内的加减法,娃连10以内的加减法都基本不会,可想而知有多惨了。识字环节也是蒙圈,绝大数娃都不认识。

在焦虑的洪流中按下了暂停键

       进入小学,就基本入江湖了,在鸡娃大军中,宝爸宝妈们相互打听着哪的辅导机构,数学机构有的报了三五个,英语线上线下都报的,还有语文作文和小古人都报上的。一年的费用少则五万,多则10万以上。每当有家长跟我说,亏啥也不能亏待娃的教育,花钱最不能省的就是娃的教育。我们坚持不报班的,显得有些不重视教育。

       在各方军情的刺探下,内心的焦躁有些动荡不安。报班的心思也在蠢蠢欲动,在娃一遍又一遍的叫喊中停下。周末需要用来户外运动,培养亲子关系,娃不愿意去培训班学习枯燥的学科。报班的小芽儿就此切断。自此没在滋生过这个念头,除非哪天娃自个儿主动提出报班的需求,否则不是报班的事。

      不管以后会不会后悔,至少目前,我依然坚持,小学的教育不需要全科报辅导班。当然,也不是批判报培训班的,因为有些报班也是家庭的需求,符合孩子的意愿。培训班的存在,肯定有它的合理之处。

      当然不报班并不代表放任自由,实现所谓的快乐教育。

      第一,需要健康的身体,多做运动

      娃学校很重视体育运动,每周四节体育课,除下雨天上理论课,其余都在户外,运动量不小。其次每天的大课间几十分钟,需要跑操,跳绳等,运动量也不小。这也给娃的身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放学后,体育运动也少不了,需要跳500-1000个绳,偶尔也会约上小伙伴跳长绳,操场跑步之类的。周末至少户外运动半天,爬山,打羽毛球、游泳之类的。

    爬山是一件非常好的运动。在阳光充足的周末,带上小点心、水果和水,一路向上,观察植物,偶遇各种各样的昆虫,听鸟叫声,偶尔还能遇见老鹰盘旋。登顶后,眺望远方,看着山下的景,远方的天际,心情无比舒畅。娃也充分地给眼睛做足了阳光沐浴。一举几得,美哉美哉。

山顶的风景真的很美

    坚持最久的一项运动是游泳,报了两年长训班,除了疫情时停课,其他时间基本风雨无阻。暑假期间加量,一周游四到五次。

坚持游了4年半

       游泳当成锻炼身体的一项运动,并没有设目标,目前的成绩也就在中考游泳满分线上下而已。没有设目标,玩起来就快乐很多,积极性也很高。一旦设置目标线,一件快乐的事情就成了负担,失去了去做这件事情的最初始的目的。我们学游泳,最初的想法是,学会游泳技能,多锻炼,促进身高。至始,我们依然不忘初心,快乐地进行着这一项运动,一家人游泳,也享受着美好的亲子时光。

     第二,保证睡眠

     小学身体发育尤为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成长素的分泌。由于我们学校的作业量非常的少,基本都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当然鸡娃大军中,10点后上床睡觉也是常态。

     由于学校的作业量不多,基本1小时完成,当然也没在意完成的质量,娃这点自觉性还是有的,基本上都能保证质量完成。家长牌作业,是能没有就没有。家长牌作业,也是按需发放,比如数学弱,那么象征性的补一下数学。了解娃数学哪方面的知识点弱,找相关题型,陪娃一起解决,量不在多,主打一个完全明白题的思路,一次不会,那么第二天继续复习,直到熟练掌握,每次不能超过就寝时间。

     娃没有学习上的压力,白天运动量也够,一般入睡也非常的快。这个习惯保持得非常好。

     第三,学科上的松弛安排

     1.英语

    由于娃英语启蒙得好,英语的听力输入已经成为习惯,英语阅读也天天坚持。每天虽然花一个多小时,但都是碎片时间,反而感受不到占用的时间。每天早上6点50的闹铃。7点左右打开平板听英语,准备起床洗漱,吃完早餐后,7点45左右出门,这期间大约听英语四五十分钟。冬天英语听力时间稍短些,醒得会慢些。夏天醒得早,基本闹铃没响就醒了,听英语时间也相对长一些。

     晚饭时间,娃也爱听英语,一般20-30分钟,现在高年级了,一般晚饭时间不听英语了,除非有入迷的故事。现在晚饭时间我们爱聊天,或者看一会动画片,《斗罗大陆》、《绝世唐门》之类的。高年级,晚上的英语听力安排在了洗濑时间,20-30分钟。英语阅读每天两本,偶尔娃看得带劲了,会看个三本以上。一般15分钟内看完,看的本数多了,基本半小时内。主要取决于娃的兴趣。

     2.语文

     语文几乎没有插手过,成绩相对比较平稳。跟着学校老师的进度,平稳地起起落落。三年级的阅读理解,刚开始比较弱,买了本《阅读理解88题》尝试着做题,自己对答案,慢慢地了解解题套路,阅读理解目前也算还行。用娃的话说,站在出题人的角度,他想让你回答啥你就写啥,是批判还是表扬,是思乡还是抒情,加上老师教的回答问题的套路,错的也越来越少。

     古诗也按部就班地背着,两年100首古诗,五六年级第三本古诗,相当于一个学期25首,比较容易完成的量。小古文的翻译目前还是偏弱。暂时也没有计划去提升。高年级换了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语文老师,相信娃跟着校内的进度,能有一定的进步。

     3.数学

      数学学科娃一直偏弱。娃所在班级数学整体成绩偏强。不管是在班级里,还是相对娃别的科目,数学一直是娃的弱项。娃说,她是文科不错,献祭了数学。

      其实她的思维还是不错的,只是不太愿意去花心思。文科思维转理科思维时,总是有惰性。在数学这门学科上,我花的心思还是蛮多的,无奈的是,娃总是不情愿实施。只有尝到数学成功的喜悦时,才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比如,读题。娃喜欢看题,这导致看不懂题,因为看总会漏看,视觉和脑细胞没建立链接。我的要求是没看懂的题,一定要读出来,声音能带动脑细胞建立链接,从而进行思考。这也是为什么她没看懂题,一拿题来问我时,我让她读出来,她一下子就明白怎么做了。

     数学的题目,需要转成数学的语言(或数学式子)。这个需要陪着娃去练,帮助娃建立数学的语感。这个还有待提高,难度稍高一点的题,理解得还是不太够。

     数学条件的转换,比如几何题中,已知条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需要转化出所有的已知条件,有一个直角和两个45度角,两条直角边相等,斜边为底边时,那么高是斜边的一半,面积计算两个直角边相乘除以2,或者斜边一半的平方。如果脑子里能快速列出这些隐藏的已知条件,那么做题的效率就非常的高了。

     知识点的串通。印象最深的是和与差,求两数。如果出题只是这么出,很容易联想到和差并做出来。只是现在数学的题目出得越来越多样化,稍微变一下题目,娃就会忘记这个知识点。在相遇题中,两车相对行驶,在距中点多少米处相遇。还有在分数题中,已知分子与分母的和,分子若减去某数后,分数就为1。其实这些都是典型的和差问题。平时多帮助娃去链接知识点,将知识点串通起来,完成知识点的闭合。

     经过不断的努力与配合,娃也慢慢在数学上进步,一切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第四,劳动的锻炼

     还记得最早的锻炼是不到2岁自己吃饭,幼儿园开始收拾自己的玩具,到小学自己整理房间,再到现在学会自己做饭。虽然一切都做得不尽完美,但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会做得越来越好。    

     第五,培养兴趣爱好

     人越是活得久,越明白兴趣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娃最爱画画,做手工。报了素描课,娃一直坚持着,上课时也是边听英语边画画,感觉像是在享受人生。这种状态我很喜欢,能在娃身上体现出来,我更是心喜。人生可能没有目标,但是兴趣一定要有,可以为生活中点亮一盏温馨的灯。

     娃做的手工千奇百怪,最让我惊艳的是一款扭扭机。它有个蛋盲盒存放区,有旋转按钮,还有个出口区,转到按钮,盲盒就能从出口区出来。

     最后,学会接纳自己的平凡,孩子的普通

     人生短短几十年,中小学时间才占人生的多少。有人说在上学期间就应该拼劲全力,让自己不后悔。前半句不太赞同,后半句也不一定是前半句的因果。松驰有度,才有后劲。未来的路还长,享受每个阶段该有的酸甜苦辣,也算是一种完美的人生。


回应 举报
赞11
收藏7

推荐阅读

听小宝
听小宝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