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涵盖诗、词、文言文共131首,其中文言文17首,词10首,诗歌104首。诗歌体裁涵盖乐府、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历史跨度从公元前11世纪-6世纪的西周,到现代两千多年。(文学1840年以前称为古代,1840——1919年是中国的近代,1919——1949是中国的现代)。
必背诗词,背诵乃至会默写是需要掌握的基本要求。在诗词中,涵盖的相关文常、历史背景也是读诗学史的必要知识。以必背诗词作为基石,展开诗词赏析,理解感知诗词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这114首诗词,我认为小学毕业,需要达到:
如果学有余力的话,也可以提前就切入:
那么,如何能够做到如上的要求呢。这里我分享下我们的方法和体会(涵括了拓展诗词):
我们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一直坚持每周诵背四首以上诗词(高年级后开始融入文言文背诵)。直至今年,改为每天诵背百字,背诵的内容,包括了小学必背诗词、文言文、相应拓展的诗词、文言文。拓展的来源,主要是参考《语文大集结》、《乐乐国学》、《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及一些公众号的推文提及的经典或孩子感兴趣的诗词、文言文。
必背诗词,我们是反复诵背的。几年下来,我们大部分能够做到:念出诗名,就流利快速说出作者、诗词内容,说出诗词体裁、题材,熟悉作者所属的朝代、及基本文常,对诗词具有一定的赏析能力。之所以说是大部分,因为我们在六年级前均是人教版,我们是以人教版要求的75首古诗词作为基础进行反复诵背学习,然后再融入拓展。
坚持要有道,需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变化,层层深入:
低龄/低年级:重点在背诵诗词内容,先不管孩子是否理解诗意,一首首把必背的诗词扫一遍,知道作者。背诵的节奏,建议新+旧,无论是每天背诵,还是每周背诵,都用这个原则。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反复,诵背流利就完全不是问题。可以的话,能配合默写是更好的。我们背诵75首就是这样的方法,一周4首,2首新的,2首复习。先把第一遍75首背完后,就开始背诵拓展的诗词+复习这75首必背的。
中/高年级:如果在低年级的时候,已经把必背诗词都流利背诵,不代表中高年级就可以不理会这些诗词了。在中高年级,依旧定期进行复习,复习除了诵背外,重点就要放在诗词相关的文常、诗词赏析上面了。中高年级的孩子,会开始有历史时间轴概念,对朝代变化也会逐步有所认知,通过在诗词中学历史、地理是最好不过的。每一首诗,都可以在搜索到作者相关的文常、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多读多学,潜移默化历史就尽在心中。
部编版131首,对比人教版75首,主要是多了词、文言文的部分。人教版只有2首词,其余的73首均是诗歌。部编版除了诗歌部分多了27首外,词多了8首,并且有17篇文言文。
词和文言文,我们在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就选择了一些经典进行了诵背,当时算是拓展部分(之后我会再尝试写下关于拓展方面的文章分享)。进入六年级,拿到了部编版的要求后,我们就把诵背内容优先部编版上,诵背原则依旧。因为是高年级的缘故,对孩子的要求会比较高,文言文在部编版教材中是比较重要的。涉及到和初一衔接,我们除了诵背外,每周也会安排做1-2篇文言文阅读理解,学习文言文翻译。我把部编版的17首文言文,整理成一个PPT文档,原文+译文,打印出来方便孩子诵背。
今年,我们从1月1日开始,把原本的每周周末背诵,调整为每日诵背百字。主要考虑是前期积累了几年的诵背,孩子诵背的速度是加快了的,可以满足每日诵背的时间安排。并且,面对小升初,和初中衔接,也是希望能优先把语文基本功打扎实了。
诵背百字,大概是15分钟-20分钟左右,内容包括了诗词、文言文以及现代文:
在日积月累的诵背学习中,我逐步加强对于文史部分的学习和输入。六年级上学期,利用周末碎片时间,从不同维度梳理知识点,引导孩子温故而知新。比如以这114首诗词为例,分享一些我感兴趣的知识点:
* 诗词作者:除唐前诗均为无名氏外,我们在小学必背范畴会接触58位诗词作者,其中以唐朝居多(超过50%),唐朝诗人中李白的诗最多;诗词作者离我们最近的是现代的毛泽东,需要诵背3首他的诗词。我们在诵背学习中,孩子会经常问诗人活到多少岁,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我也稍微进行了整理,其中最令人感叹的是1位只活了16岁的作者,林杰,仅存2首诗,就有1首编入部编版。
* 诗词作者的人物标签:在诗词里有大量的文常,需要我们去熟记。我是不太支持孩子只是拿着几页文常去进行背诵的家长,而是更倾向于在诗词中去反复熟悉。以人物为关联,了解人物的主要成就,甚至是人物的一些典故;以诗词为关联,了解创作背景,表现的意境等。我们经常在诵背诗词的时候,就搜索关于诗词的相关信息,多读自然就潜移默化地了解了。
* 历史时间轴:小学必背唐前诗,仅仅5首,在这个部分,我们是拓展的比较多(为此我还专门整理了一个唐前诗拓展的资料给孩子诵背)。唐前诗,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了解历经了哪些朝代,其中涉及的《诗经》、三国的曹操、甚至魏晋陶渊明的诗,还是有必要去拓展的;而到了唐朝,诗歌发展到了高峰,诗歌多,作者也多。这些作者所处的唐朝的历史阶段,也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作诗风格,所以我也按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整理了作者对应的年代。之后就是北宋、南宋,虽然涉及的作者17位,但因为我们对宋词有一定的喜爱,在四年级的时候,就主动要求北宋岳飞的《满江红》,接着就陆陆续续把李煜、晏殊、苏轼、李清照等的经典作品一一背诵了。所以我也整理了这些作者的时间轴。
* 体裁:我们在小学接触的主要是诗、词。诗的分类,我们需要了解古体诗、近体诗的区别,并在在诵背过程中分清楚哪些是古体诗,哪些是近体诗。在必背的104首诗歌中,其中有15首诗古体诗,唐朝就有10首,还有1首是还具备了古体和绝句的特点。我们在诵背的时候,稍微关注下这个部分,尤其是五言,不是看到五言就是绝句,有个别其实是古体诗的体裁。
如果再有时间,就可以基于这些熟背的诗词,对译文进行诵背和理解。疫情期间,我们就把这个部分融入进去。挑选一些写景的、叙事的,孩子语感相对薄弱的题材,深入学习。
最后,附上小学必背的17篇文言文。文言文,是部编版的重点,从三年级开始就有了文言文的学习。因为我们从六年级才开始上部编版,我也没有去核对过这17首哪些是课内学习的。但无论是课内文章,还是列入了必背,这17首一定是文言文的基础入门。有些学校也会让孩子补充小学必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练习,这个环节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去进行补充的。否则,预估到了初中,文言文会学的比较吃力。
小学阶段,重视诗词、文言文的学习,也许在应试道路上未必能彰显价值,但其中潜移默化的文史积累,对于孩子的知识面、乃至到了初中后的学科学习,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在诗词中了解历史,在历史中感受诗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这个环节我认为还是首当其冲的。
以此篇分享给有兴趣于此的家长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