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启蒙贴已经写到第五篇了,过往四篇传送门如下,点击标题阅读:
接受——大量输入——主动吸收,按照这个操作,“从零基础到掌握4000词汇量,熟练阅读哈利波特”不是梦
万事开头难,打败宝贝对英文的抵触情绪,让零基础宝贝轻松接受英文,顺利进入“大量输入阶段”
为什么买了绘本还不够,还要买分级绘本?桥梁书、章节书又是个什么鬼?买书买书,买到啥时候是个头?
牛津树、兰登、I can read、海尼曼、图书馆,这么多分级绘本到底哪套适合我家孩子?
今天是第五篇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用好牛津阅读树这套神书。
在上一篇分级绘本选择中,我介绍过牛津树是我家艾酱英文学习的主力素材。
虽然她才四岁,但前段时间带她去专业机构做了测试,她的阅读能力是1.7,相当于美国本土学生一年级七个月的水平。
而现在距离她英文启蒙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主要靠的就是过去一年认认真真地刷了牛津树。
放一段艾酱自读牛5的视频,省得再有喷子说不相信。
https://v.qq.com/x/page/j0531kqanui.html
鉴于牛津树如此有效,有好多爸爸妈妈来咨询如何使用,如何陪读。据群主事先小范围地(就是本人打卡群里)征集,总结了以下常见问题。今天的实操贴,就以问答形式呈现了。
问题包括:
每天读几本?要读多少时间?
读到什么程度才算读好了?
要不要反复读?
要不要中文翻译?
要不要用点读笔?
如何记忆低频词?
如何解释时态
如何解释涉及的语法。
关于句型操练
Magic key系列里出现大量背景知识要不要讲。
在回答问题前,我先总结一下我的陪读原则:
陪读原则
1.家长轻松
2.孩子轻松
3.坚持下去
我的陪读是从鸡血状态开始的,总结了各位大V、专家的意见,全英文对话、先泛读再精读、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重复记忆,blalablala,然而一个礼拜始终对着艾酱的懵逼脸,我就知道这不行。
经历了痛苦、纠结之后,我决定放过自己,以我和孩子都舒服的姿态走每天的陪读之路。
所以我不会在陪读时全程英文解释,不要求掌握时态语法、不操练句型。
我更关注艾酱是不是对英文越来越有兴趣了,是不是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坚持学习的毅力,这比她学到多少知识点,记下多少单词更让我欣慰。
最重要的一点,坚持胜过一切技巧。
因材施教
同一套教材也有不同的用法。
就像妈妈们买化妆品要看肤质一样,鸡娃套路也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
艾酱是个图像敏感型宝宝,她的图形记忆力很强,所以我会通过多看、多读帮助她记忆。如果孩子是听力敏感型,那通过音频结合绘本的记忆效果会更好。
艾酱脾气很急,所以讲绘本时候也不能多吊她胃口,也没办法详尽地描述画面每个细节或者解释展开,所以我一般把这个工作放在课前或者课后。
艾酱性格敏感、自尊心很强,所以在鸡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赞美她,任何一点小进步都要给予她充分的肯定。
1.阅读进度
每天读几本?
要读多少时间才有输出?
牛津树Stage 1~4,书本还比较薄,内容少,新学习的话一般5本/天,复习时10本/天。
自Stage6开始,难度增加、页数增加,新学习阶段一天一本。
我们从去年七八月开始刷牛津树,用时最长的是Stage 1,反反复复看了有三四个月。
一方面和艾酱一起养成习惯这件事情本身就很花时间;
另一方面艾酱当时几乎是零基础,对一门陌生的语言多少有些抵触,不愿意跟读,不愿意自读,甚至不想再听故事等等,出了很多状况;
第三,我自己当时也处于边走边摸索的阶段,试了很多错,走了一些弯路,很长时间艾酱只听不讲,只有输出没有输出的时候,我也暗暗有些失望。
好在我们最后坚持下来了,熬过最艰难的开头,有一天艾酱突然就像开窍一样可以自读了,Stage1+第一轮还需要我带读,Stage 2开始到现在Stage7,势如破竹,新书都可以自读,一路很顺利地走到了现在。
时间分布大致如下:
Stage 1+,两个月左右,包括复习;
Stage 2,一个月左右,包括复习;
Stage 3,三周左右;
Stage 4,三周左右;
Stage 5,三周左右;
总复习,两三周;
Stage 6, 一个月。
2.读到什么程度才算读好了?
Stage 1、1+阶段只要她可以自己看书读出来就OK。
从Stage 2开始,出现新单词会用phonics规则拼给她听,要求她不光会读,还需要回答课前课后的问题,蹦单词或者词组都可以。
从Stage3开始,鼓励她自己拼读。
从Stage 4开始,鼓励她用整句作答,偶尔,会帮她一起组织句型,复述故事。
3.要不要反复读?
每个Stage结束后,会跟艾酱商量要不要再看一遍,其实就是复习。复习时可以变化形式:
Stage 1第一轮是当绘本讲故事,第二轮就鼓励她跟读,第三轮鼓励她自读;如果一开始就是自读的,复习时就多提问题,课前课后问题都用过了,可以聊聊背景知识,特别是Stage 5开始了Magic Adventure之后。
另外,牛津树也有配套的练习册,刷刷题,可以做为大童的复习工具。
4. 要不要中文翻译?
秉持着前述的轻松原则,我很快就放弃了全英文解释的套路,经常使用中文翻译。
一是刚启蒙时,艾酱挺懵的,很多单词再怎么解释,或者看图,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反正只是帮助她建立起文字、语音与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中文翻译只是借助了中文与脑海里已有概念的现成渠道,帮助她理解。我并不认识这样就会形成中文思维。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为娘的英文没有那么好,可以真得用地道的英文解释,往往需要借助英文字典,很麻烦。
第三,到后期牛津树的难度逐渐增加后,我反而鼓励艾酱自己翻译,这不光是检验她的英文掌握程度,对她的中文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5. 要不要用点读笔?
我家买的牛津树是点读版的,当然也配了点读笔。
我一开始的设想是第一轮我自己陪读,我不在家时她可以借助点读笔自己阅读。设想地很美好,架不住骨感的现实,人家不用。
从牛1到现在,我家的点读笔大概一共也没用过十次,纯积灰。
但我也听说过有小朋友很愿意用点读笔,特别是爸爸妈妈英文能力略弱的家庭,如果孩子愿意用点读笔,我觉得也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6. 如何记忆低频词?
牛津树的编排很科学,一般一个新单词总是会在相邻的几本书内反复出现,相当于使用记忆曲线的频率帮助记忆。但是再科学,也难免有点低频词偶尔只出现一次就不再重复,造成记忆盲区。
我家的做法是,第一,除了牛津树以外,还是需要同难度等级绘本的大量输入,在其它地方看到这个单词,可以有意识地提示她;
第二,需要大量有声读物或者影视作品的输入,动画片、电影、纪录片都行。有时候在不经意间,孩子自己就记住了。
第三,还是需要有拼读的训练,如果可以自己拼读,会自动在脑海中搜索过往的语音输入,运气好就能自动配对成功了。
7. 如何解释时态
牛津树是以fiction为主的,跟其它fiction一样,一般是过去式,有的爸爸妈妈会改成现在式讲给孩子听。
群友问我这个问题时,我的回答当然是不改啦,主要是因为我懒。
至于会不会造成孩子认知混淆,或者太早讲语法会不会太难于接受,我觉得大家也太小看小朋友的脑子了。
艾酱很平静地就接受了一个同样的单词有过去式、完成式、过去完成式、被动、虚拟语态、现在分词等等不同说法。我没有特意解释,也没有要求她理解,问她,她大概也讲不出来,但是她认识,会讲,偶尔讲错了时态纠下一下就好了。
就像她刚开口说中文一样,我们不会跟她讲主谓宾,也是通过不断的纠正,让她自己形成语感,会开口讲话。我相信她在未来的正规学习时会学会规则的,现在启蒙阶段,她只要知道,会读会说,我觉得就很了不起了。
8. 如何解释涉及的语法
与上个时态问题一样,我的态度是不回避,也不作要求。
即,艾酱问我,我就解释,不问就过掉。将来有大把学习语法的时间,现在培养语感,能形成自然的输出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9. 关于句型操练
与海尼曼不同,牛津树很少有句型操练。正好这也符合我的规划,希望她能通过大量的输入,自然地形成输出。
当然这不是说有针对性地操练不好,主要是基于两个前提:
第一,艾酱还小,没有幼升小或者考级的压力,也就是说她有大把的时间自行领悟;
第二,艾酱不太喜欢枯燥的训练,我也担心机械训练会挫伤她的学习热情。
10. Magic key系列里
出现大量背景知识要不要讲
我觉得要讲,而且非常有必要。
Stage 1-4的牛津树几乎都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的。对于小童来说当然十分亲切,这也是他们迅速喜欢上牛津树的重要原因。但是永远都是生活绘本,未免也是有点太无聊了。
所以牛津树从Stage5开始,就有大量的冒险故事,都是主人公通过一把神奇的魔法钥匙去不同环境,不同时空探险的内容。这样就很方便加入各类历史故事,科普探险等知识。
解释背景的话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耽误进度,但是换个角度想,这不也是进行拓展的绝好契机么。
而相关内容的展开可以放在读书前,作为预热,也可以在课后作为知识拓展。
至少我就以牛津树为由头,成功向艾酱安利了圣经故事,天文科普,平权主义之类各种我希望她感兴趣的私货。
以上十个问题,是群友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留言,我再回答。
申明
本文所述经验仅仅是本人一家之言,也仅仅适用于艾酱,没有得到普遍验证有效,更不是牛津树的唯一用法。如果您觉得看了有所启发,我很荣幸;万一没用,要不您参考别家建议试试;有异议,欢迎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