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又要进入紧张的学期了,
语文学习该如何安排呢?
要掌握3个原则:
一是坚持课内第一
语文学习(其实是是任何一科的学习),都要先保证课内、立足课本、吃透课本,这是基本原则。所以,开学后要紧跟老师、紧跟课堂,把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牢固掌握,这是基本前提、是首要任务、是必须做好的。基础的字词句默写、课文分析背诵等,总之就是教材中的内容要不折不扣的落实执行。关于课内学习,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1.语文预习:
一标段:用数字标出自然段。
二圈生词 :圈出生字词语并注音。
三框四字词:要求同上。
四勾多音字 :要求同上。
五读课文:读1-2遍,学完之后按照朗读要求再读也可。
六画好句、提问题:用波浪线划出好句;思考文中感兴趣的问题或想不明白的问题,可写出可勾画。
这六步,15分钟内完成,千万不要太耗费精力和时间。预习,是“了解“,”不是“掌握”。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预习语文的时间就要1个小时,那要老师干嘛?还上语文课干嘛?这种状态能对语文感兴趣吗?
2.对于语文教材,要杜绝两种现象:
一是唯教材论。买来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念呀学呀,搞所谓的精读,除此之外不再课外阅读,不再泛读。
二是弃教材论。那些整天批判语文教材是垃圾的人,来,你编一套教材,让我们看看水平有多高。
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平台、一个载体,一些专家学者聚在一起选篇目,面向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地区和孩子,不可能完美到适合所有。要对语文教材有个正确的认识,既不寄予太高希望也不能武断批判。我们要告诉娃,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平台、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而已,从平台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是要去应用和实践的。这就是以点带面,所以要大量阅读,通过大量阅读反哺、补充、强化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
紧跟课内、课外实践,这条路是非常给力的。
二是坚持课外拓展
语文的核心是阅读,课外拓展的核心也是阅读。
阅读历史、阅读社会、阅读生命、阅读生活、阅读自我。
这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也是情感的阅读、思想的阅读、心灵的阅读。
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一种阅读的学习,语文能力的高低取决于阅读能力的高低。
孩子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是学习成绩容易分化、容易滑坡的阶段。为什么会分化呢?除了课程的难度加大以外,很多的时候是因为阅读能力没有跟上。“通过阅读学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掌握了阅读这个工具以后,就需要通过大量的书本的各种各样的、各种类型的阅读来丰富知识,塑造思维体系,开拓眼界视野,丰富人生阅历。
从目前中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中阅读的导向上看,以问题与情景指向的真实性、生活化,以主观题目指向的开放性、过程性为导向,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发展深度是主要特征。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生思维的考查远大于知识的考查,不仅考查知识的记忆、储存、理解,更考查知识的迁移,素养的培育和能力的提升,贴近生活,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考查,将成为新的评价理念,直接瞄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培养。阅读能力一直是高考考查重点,信息时代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发生变化,因此高考的关键能力之一阅读能力也相应要由注重精读转向强调精读、泛读等各种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由注重文本内容理解接受能力转向侧重对文本传递的各类信息的审视阐释能力。
所以,无论从个人发展还是应对考试上,都要狠抓阅读。
关于阅读,一开始可以定时定量,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当这个习惯初步形成后,当孩子慢慢长大时,读书其实不需要所谓的每天”坚持“,也不需要额外固定某块时间告诉自己”该读书了“,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拿起书来读,并且乐在其中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成年人离不开手机,手里拿着手机,随时随地都能看看。读书是一件和吃饭、睡觉、玩耍一样的生活必需。吃饭、睡觉是满足身体发育,读书、学习是满足精神发育。孩子需要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滋养。
三是保证语文时间
对待语文,要想对待学琴一样,必须保证每天的学习(阅读)时间。
人的大脑并非为阅读和思考而生,把原生态大脑培养成阅读脑、思考脑需要长达十余年循序渐进的努力。阅读是一件需要视觉、语言、注意力、记忆力、感觉脑、甚至运动等各脑区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的脑力活动。但最开始,这种合作是不存在的。只有保持每天的练习和思考,才能慢慢形成阅读思维,是的,阅读思维、思维体系的建立是需要长期训练的。
就像练钢琴一样,只有保证每天的练习,才能培养乐感、手感,才能形成肌肉记忆,一天不练就“手生”,语文,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精读课、成语资料、朗读资料,该怎么安排合适呢?
先说精读课/古诗词课,2条路线:
一是周六日集中听课。
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安排在周六日集中听课学习,听音频、做题、听讲解、阅读原著。周一至周五可以选3天读一读练习册中的朗读内容,保持对精读课的粘性。
二是平时分散听课。
如果时间相对充裕,可以每周2-3次听课学习,听音频、做题、听讲解、阅读原著。
无论是哪条路线,其实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随时拿出来反复听的,原著、小豆豆的文化伴读手册也是随时可以拿出来阅读的,古诗词更是每天要读的
成语专题/现代文朗读:
建议每天都做、读。
成语学习每天2个(也可以安排1个)
现代文朗读按照计划表进度走。
具体到学习课程,如何破局?要向优秀对标。
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课程, 因为“一旦对一件可有可无的事产生怠倦后,那这就意味着:放弃!”
就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如果没有课程之外的配套讲解(课程目的意义和努力方向),没有团队作战学习、没有比较对比,没有答疑解惑,没有交流讨论……,等于只是存了一门“死”课,没什么收获的,只不过是在你的百度网盘里静静躺着而已。大家手里的资源都不少,为什么利用不起来?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宝贵的,如果没有强大的专业背景和超级自律,一个人学习很难,但在一群人中迫于社交压力、个人胜负心,会更有动力,所以要团队作战,让集体性战胜个体性。有排名,有压力,有督促,有对比、有答疑,继而产生动力、取得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