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四岁的娃突然问家里的每一个人: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很明确的告诉他: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而他想做一个送餐和做蛋糕的机器人,然后做一个火箭。
我的心里一震,他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追求,那是多么让人激动人心的事。对于我的体验来说,梦想就是自己未来的身份和前进的动力,如果现在就按梦想中的样子努力生活,那么迟早有一天,自己就会变成梦想中的样子。所以我今天要以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如果以出一本书来标识身份的话,我还只是一个写作者),分享一点关于故事阅读的方法。不管这是班门弄斧也好,是狂妄自大也好,这就是我正在走的路,而且是深感颇有成效的训练方法。
【为什么要学习写故事】
故事写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与魅力,它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把它永远流传下去。在现代写作与工作中,无论是书籍、报告、文案、演讲或者任何需要文字的地方,如果加上一点故事,就会非常出彩。故事是文字的灵魂,没有故事,所有文字表达的东西将是多么无趣。
因为自己从事儿童文学故事写作,所以对故事写作类的书、培训非常感兴趣。但我发现市面上的写作书真不是一个想成为作家的人能看的。要成为一名作家,只能去看那些作家类的书,这类书很小众,里面的内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写作书完全不同。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那些培训也只是碎片化的,把一个技能分解成一个个小部分来讲解,但整体用起来显得非常困难。我在读过的写作书中一直很强烈地感觉到,要提高故事写作的技艺,会阅读故事书是第一位的。
曾经我为自己的语文成绩骄傲过,自认为写作也写得不错,但是现在重新审视这门技艺,才知真正的故事写作与写作文完全不一样,基本算是零基础。在以前学习景观设计之前,我并不认为周围常见的植物,只是认为很美,很漂亮,说不出所以然来,更别说去辨别不同种类的植物。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后,看这些植物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样了,感受也不一样了。
写故事也是这个道理。学会写故事之前,读故事书仅仅是读故事而已,在共鸣与感动之后只留下一些记忆。但学习写故事之后,阅读故事的角度与高度就完全不一样了。我可以看出里面的结构布局,情节发展的节奏,故事是如何一步一步吸引我读到终点(无论它多厚)。这个方法我也用到看电影上,发现所有电影的结构几乎一样,不同的只是核心思想与表达方式不同而已,然后我就对许多电影有了一点审美疲劳,对于一般电影的情节预测也有了一些经验。也许这就是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吧。
也许你会说,我又不学习写作,干嘛要以专业的方式去阅读呢?因为以专业的方式去阅读,可以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如果你愿意拿这方法去写作很容易入门,但如果不用,深度阅读的目的也可以让你对作品理解更深,看到的高度也不一样,所以提高阅读水平真的非常重要呢。
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提高阅读水平是意味着阅读考试的时候,能分析出中心思想,能解释哪句话是什么意思,能说出词语是怎么运用的,其实这对写作技艺的帮助不太大。这里我想说说自己的实践方法:我并不像孩子们学习写作那样去学习好词好句,学习如何遣词造句,那其实对于写作方法没有什么用(初高中时代就是那么干的,但从来写不出好故事)。那种对文字的感觉是在海量有效阅读与写作实践中发展出来的。抄好词好句并背下来简直就是抹杀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与提高写作技艺背道而驰。比如我写故事的时候,如果我想与某个经典作品的风格相近,那就去读它,在自己的作品中会无意识地展示这种风格联系。但是这也只是在创作初期的学习,中后期却是要避免这样的,因为这只是临摹某种风格,对创造力与灵感来源没有什么帮助。如果这时去读一些与写作完全无关的书,收获会更多。
所以说有效阅读是前提,只有熟知了别人的技艺,才能为自己所用。而自己唯有勤于练笔,才能真正写出优秀作品。
【如何深度阅读一本故事书】
重庆在七八月是最炎热的时候,没有空调的乡下午后还是挺难受的,特别是脑子像电线发热过度导致思维短路一样,总是迷迷糊糊的无法做任何事。于是我常在这两个月不写作,只做一些和阅读有关的事。
这个夏季,我定下心来完成了一项关于提升写作水平的训练:仔细品味那些经典儿童书籍(一直没有做这件事,是因为一直在阅读新的故事,认为反刍旧的故事让人很厌倦,但这样的偏见现在得改改了,毕竟许多经典书籍必须精读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奥秘),感受它们的故事编排技艺与节奏,以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和写作技能。
我精选了十本最喜爱的童书(都是曾经读过的经典好书),每一本书都要求自己读三遍。第一遍以普通的读者的角度泛读,速度较快,主要领略故事的整体风格、情节人物以及自己的感受。第二遍精读,一字不漏地读,仔细品味故事的细节描述,沉浸在更具像化的故事发展中,感受自己随情节发展的情绪变化。第三遍以作家的角度来剖析故事。分析每个故事的情节场景与元素组合,分析故事的内在逻辑与结构,分析人物的性格与故事发展的联系,并用一张张卡片记录下来,最后然后像放电影一样常常翻卡片回味故事,将这些故事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通过这样一个阅读步骤,我在故事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能深深地感受到故事的节奏韵律,也能感受到我的作品与这些作品之间的差距,也学习到许多写作的方法与感觉。我将以一本经典儿童作品为实例,分享我的经验,希望对你和孩子有帮助。同时,你和孩子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总结一部作品带给你的启发。可以是图画,可以是文字,可以是表格或者思维导图,或者情节线等,只要是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可以。也不一定非要定个对错,或者像评论家那样写出非常有深度的东西,只要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想、经历去写一写,练习得多了就会取得很大的进步。我想也正是如此,才会有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吧。那些读过很多书,却写不出半个字的读者,也许并没有真正的阅读。
【阅读实例】
这部小说是罗伯特.罗素(Robert Lawson)的代表作《兔子坡》。他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与插画家,是一位能写又能画的全才(我也希望成为这样的全才呀)。这部作品曾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非常值得推荐。
虽然我今天是以儿童文学作品以实例的,但是其它故事类文学书籍与儿童文学作品的规律与结构是差不多的,只是情节线更复杂,人性的展示也更充分而已。
这本书翻译成汉字大约三到四万字之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语言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充满悬念与幽默。整个故事的格调是非常积极向上的。故事中对好时光的怀念,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动物们乐观而真挚的情感让人倍感温馨与感动。非常适合中低年级的孩子阅读。
在经过三遍阅读之后,我梳理出故事的整体结构与逻辑。主要从情节结构与角色动机来分析。这两个元素是写作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元素。角色的动机是推动情节的唯一驱动力,动机的不同导致冲突,而冲突组成一个个情节,勾勒不同的角色形象,推动故事的发展,所以最后我会思考每个角色的动机。找到角色的动机,是每一个故事首先要思考的东西,我认为,它是所有故事的源泉。
【情节结构】
一般故事的结构都是先抛出激励事件,然后转入第一个改变现实生活的转折点,让主角进入到事件的中间发展部分,这部分内容在整本书占的比重最大。之后进入第二个重大转折点,让主角进入到故事高潮阶段,最后便是故事结局的落地。这就是典型的三段式故事结构。通俗一点说,就是故事分为开始、发展与结尾部分。但是阅读故事最重要的是要寻找到那几个关键点:激励事件,第一个转折点,第二个转折点,故事高潮以及各角色的动机。只要找到它们在哪个位置,是什么事件,然后将它们像珍珠一样串起来,整个故事就成型了。在写故事的时候,也是要先如此考虑的。
《兔子坡》的激励事件是:已经三年多没有人住的大房子要来新居民了。在第一部分,小乔吉带来了新消息,兔妈妈担忧不已,兔爸爸为了确定消息的真实性出去散步,并以此来引出故事中所有主要角色。他遇见旱獭波奇、灰狐狸、灰松鼠,证实了消息的来源。同时从田鼠威利与鼹鼠,红公鹿与臭鼬菲威的对话角度来说明大家对新居民的期盼、担忧,以及对曾经的好日子、坏日子的回忆,各自展示了自己的喜好与性格特征,为后面的故事展开做了铺垫。
此后来到故事的第一个转折点:兔爸爸让小乔吉去接阿纳达斯叔叔来兔子坡小住,希望得到他对新居民的建议与劝告。阿纳达斯叔叔的角色在故事中非常重要(所以出场也显得比其它角色更隆重些),因为他的经验丰富以及多疑,才有了故事高潮时的暴乱情节。
故事发展主要由两件大事组成。分别为小乔吉去接叔叔回家住的经过(包括他受到猎狗追逐跳过木桩小溪,编了一首受欢迎的新歌的事),以及动物们对新居民到来的观察、试探行动,包括观察搬家卡车、试探新居民的猫,兔爸爸在公路中间制造障碍试探新居民的性情,灰狐狸与新居民面对面的遭遇,田鼠威利掉进雨水桶被新居民救出的事。
故事的第二个转折点是小乔吉遭遇车祸受伤被新居民救了。此后故事进入高潮阶段。居民们的忧郁情绪在阿纳达斯叔叔的煽动下变得激昂,之后得知小乔吉被新人家照顾得好好的,大家又欢喜起来。可是到了分配之夜,小乔吉还没有回家,大家又陷入极度的焦虑中,并分成两派。阿纳达斯叔叔将花园中一切正在准备的神秘事件解释成一场谋杀,于是即将发起暴动时,小乔吉跳了出来,终止了这一切。
故事来到了结尾,所有的悬念都揭开了。那些神秘布置的东西都是为动物们准备的:吃不完的食物,每一天都有。所有人都够了。还有美妙的泉水与圣人雕像,真正展示了新居民对动物们的珍爱态度。动物们最后决定保护这一片给予他们好日子的土地。
【角色动机】
从整体来看,动物们最关心的是安全与与自己有关的食物。猫、狗、武器与新居民是否种蔬菜成为他们关心的大事。正是因为这些意愿与动机,才发展出形形色色的角色,做出各种推动情节发展的行为。
细分到每个角色,则通过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所讨厌的东西,生活习惯,对某件事的态度(这些就是动机)来表现。小乔吉想冒险的意愿;兔妈妈对改变生活的担忧过度;兔爸爸对绅士身份的追求与早熟禾情结;旱獭波奇对草地的眷念,以及不愿搬家的固执;灰狐狸对鸡的钟爱;臭鼬菲威对垃圾的热爱;田鼠威利与鼹鼠对友谊的渴望;灰松鼠的健忘与喜欢松果;阿纳达斯叔叔对小乔吉的爱和对新事物的疑心……
【阅读感受】
在分析完情节结构与角色动机之后,我对整个故事有了更为完整而深刻的看法。
这是一个关于生活与希望的故事,温馨感人,幽默风趣,圆满的结局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我们对生活的期盼有好的时光,也必然会有坏的时光,但所有的时光终将会过去,只要我们一直坚守着希望,乐观地生活,就一定会等来好时光。好时光终究会来的,生活不可能一直坏下去。
整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桥段是田鼠威利与鼹鼠之间的友谊。鼹鼠挖洞让田鼠轻而易举地得到食物,而田鼠给鼹鼠做眼睛,描述所有看到的东西。当田鼠被新居民从雨水桶里救出来时,鼹鼠的表现让人动容:他非常悲伤,他发誓要毁了新人家的菜园,他钻到地下,像耕地机一样一垄一垄地犁过去,把菜园犁得乱七八糟,他愤怒悲伤的声音在地下回荡……这是多么真挚的友谊,虽然他会挖苦田鼠,但是他是真爱这充当“眼睛”的朋友。
故事中还有许多幽默的桥段,让人读来忍俊不禁。兔爸爸有早熟禾情结,每次与别人谈话都爱谈起他的早熟禾王国,别人都听烦了;红公鹿与臭鼬菲葳谈话时,他对臭鼬臭味的介意让人捧腹。后来威利给兔爸爸报告小乔吉的消息时,他用自己的臭味作为武器让大家安静下来;阿纳达斯叔叔在快要到达小乔吉的家时,决定干一件从来没有干过的事——洗澡……
这真是一个美妙的故事。在读了三遍之后还想一读再读。作者还擅长绘画,他的插画与故事相结合,给人美妙立体的阅读享受。
【结语】
通过对整个故事的分析,我将不再是只是看到一个精彩的故事,还看到了精彩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它是怎样写出来的。它的情节、人物、动机、对话与背景是怎样联系起来,一步一步从开始发展到高潮部分,并平稳地落下来。其实大部分经典作品的结构都差不多,但是表现方式与组合却千差万别。主题立意、角色动机、语言风格、情节编排成为每一部作品独一无二的东西。我想这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我相信,坚持多阅读多分析经典作品,观摩前辈的技艺为自己所用,坚持磨好手中的笔不停地练习,只要走过这一段颇为漫长的坏时光,写作之路上终将迎来好时光!
愿你在阅读之路上也能找到属于你的好时光。【完】